基于审美鉴赏的《〈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2019-01-28 11:24胡雪峰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关雎淑女诗经

胡雪峰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它与语文课程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它成了这个鸡蛋里的蛋黄,可以孕育出新的生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诗词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涉及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方面的内涵。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古诗词注意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为核心,来带动学生的语言的运用、抽象思维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基于以上因素,笔者设计古诗词阅读教学,建构“二读”“二物”“三境”“三美”的阅读阶梯,构筑学生审美能力的框架。由老师扶着学生鉴赏古诗词,到放手学生自我赏析古诗词,继而建构自主阅读古诗词的方案,形成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即:“二读”准备(认读、读准),“二物”切入(景物、人物),走进“三境”:意境——情境——心境,体会“三美”:音乐美、意境美、情韵美。

一、“二读”准备(认读、读准),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一)导入新课

以《论语·阳货》中话的导入新课。即: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

解释:(1)兴:抒发情志。(2)观:观察(社会与自然)。(3)群:结交朋友。(4)怨:讽谏怨刺(不平之事)。(5)迩(ěr):近。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学生活动:读选句,说意思。

师:学《诗经》既然有如此多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诗经〉二首》。首先走进《关雎》,老师以《关雎》为例,为大家提供一种学习思路,供大家参考。

设计说明: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明确阐释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融入课程与教材体系。传承古典优秀文化,用孔子的话激发学生学习《诗经》的热情,明白学习《诗经》的意义。

(二)朗读《关雎》

1.自由朗读,正音释义。

师:好的,我们先学习《关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结合注解,读准字音。

学生活动:给粗体字注音,认读生字,用“/”划出朗读节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再读诗歌,了解诗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找出诗歌的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设计说明:说出诗歌的韵,感受诗歌重章叠句特点,是由诗歌这种文体决定的,因为“审美活动以艺术为主体,学生进行欣赏和创作,更是需要必要的艺术知识”。[2]

二、“二物”切入(景物、人物),走进“三境”:意境——情境——心境。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情韵美

(一)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

1.找出诗中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面。

师:子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请说说诗歌中有哪些鸟兽草木?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活动:找出鸟兽草木,并说说它们的特点。

师生互动明确:雎鸠,成双成对,形影不离,恩爱和美。荇菜,水清,香滑,易于成活,还有药用价值。河之洲,雎鸠生活的地方。(君子从远处所见)水,荇菜生活的地方。(君子在岸上所看)

设计说明:找出诗歌的景物,是因为“审美以感性体验为主要特征”[3]。从景物本身的特点出发,加上人对景物的感性认识,学生就可以谈出初步感受,描述由这些景物组成的画面,更好理解诗歌的意境。

2.结合诗句,了解诗歌内容,描绘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师:请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构成怎样的意境?

学生活动:女生再读,男生回答。(清新自然,情意绵绵,和谐美好……)

设计说明:意境,从理论上“知道”意境是情景交融的一种审美形象或审美氛围,从情感上“感受”到意境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审美对象。[4]美国音乐教育专家保罗·哈克指出:“我们和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词汇,使我们能够对丰富的感情给予讨论和描述。”[5]在描述画面的基础上再理解诗歌的“意境”就简单了,学生由具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完成审美意象的再创造。

(二)结合诗句体会形象情感

3.找出诗中的人物,并用自己的话讲述一下当时的情境。体会诗歌的情韵美。

诗歌中有哪些人物?请描述当时的情境。

师:诗歌中有哪些人物?

学生回答:君子,淑女。

师:请描写当时的情境,好么?君子有何所行所思。是位什么样的君子?(请淑女们回答)

学生活动:女生回答。(一见钟情,没有交流,没有交往,一直默默看着,思念难眠,辗转反侧,幻想让她开心的场面,想象和她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他不用劳动,痴情,纯正,率真,热烈,大胆追求……)

师:再来看淑女在干什么?当君子在求之时,淑女在干什么?当君子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淑女在干什么?当君子想象琴瑟友之时,淑女在干什么?当君子想象钟鼓乐之时,淑女在干什么?(请君子们回答)

学生活动:男生回答。(淑女一直在采荇菜,在劳动。淑女文静,美丽贤淑)

师:你有何发现?猜想他们的结局。

学生活动:根据诗句,大胆猜想。(也许淑女出身于普通勞动者,君子无生活之忧,地位身份不同……)

4.通读全诗,分析君子的的心境。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结合诗句说说。君子们在这方面一定深些,请君子回答吧。

学生活动:男生回答。(君子和淑女并没有走在一起。君子大胆率真,纯朴深挚,虽然淑女没有接纳他的爱,但君子还是想让淑女快乐,自己也快乐)

设计说明:因为景、人和情构成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审美思维作为一种文学阅读的理解方式,通过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努力寻找到文学作品的气脉、意境和精髓,是一种由直觉思维走向情感思维、由具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的递进过程。文学鉴赏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思维活动,需要调动积极的审美情感,开展丰富的审美体验,形成强烈的审美意识,在审美意识中感知、理解、领悟每一个词句所体现的语言艺术,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具体环境中感受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精神魅力,完成审美意象的再创造,从而在审美思维中培养文学鉴赏能力。[6]《关雎》中有人物形象、有简单的情节,诗歌中的君子是怎样的,有哪些表现,诗歌中的淑女给读者什么印象,他们之间的故事和结局是怎样的,在讲述情境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由直觉思维走向情感思维,在具体环境中感受文学作品中人物精神魅力。《易经》中有“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美学主张。让古典爱情文化与现代爱情思想相碰撞,明确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特质,让学生初步建立自己的爱情观。(《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7]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正当、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三、同种思路学习《蒹葭》,由学生自主完成

按照学习《关雎》的环节由学生一步步组织学习《蒹葭》。借助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走进意境、明确诗意、领悟情境和人物心境,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情韵美。并注意理解赋比兴手法。

按照课堂上学生的组织过程,大致步骤和内容录用并补充如下:

师(过渡):另一首《蒹葭》是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用刚才的思路来学习《蒹葭》。先自学,做好准备,由语文科代表组织学习。

学生活动及相关鉴赏的过程和内容:

1.借助联想和想象明诗意、悟意境。

(1)指名朗读,正音释义。

(2)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景物?构成怎样的画面?

景物:蒹葭,白露,霜,水,坻,湄。

(4)这样的意境给你什么感觉?

意境:萧索,凄清,优美,迷离。

2.借助诵读自主感受诗中的情感。

(1)诗歌中的人物有谁?

人物:佳人,抒情主人公

(2)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他在做什么?

抒情主人公:深情执着,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贞不渝,始终从之。

(3)佳人在哪里呢?

佳人:踪迹飘忽不定,难以追寻。高洁,可爱,可敬。(意中人、贤人、理想)

(4)请描述情境。

情境:我不懈地去追求,紧紧追随佳人,佳人总在我不远处,我能看见她,却无法靠近,距离产生美。显得朦胧含蓄,惆怅伤感。

(5)你在生活遇到过想追寻的,总在你左右的,却还没实现的事情吗?

(6)这是什么样的心境?配乐齐读后回答。

心境和情感:可望而不可即,永不放弃,上下求索,执著热烈。

(7)《诗经·秦风》,秦尚武,却这般缠绵执着,不管你爱不爱我,我的爱追随着你。请听朗读,再配乐朗读,好好感受诗情。

小结《蒹葭》:《蒹葭》由于事实的虚化、朦胧,诗的意境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其实是一种心象,虚化为可望难即的心理情境。这情境有人生境遇,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更可能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从此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设计说明:审美能力的提高一般有感知、体验和领悟三个阶段。《关雎》以“三美”与“三境”为主旋律,学生基本完成了上述三个阶段,建立了单篇阅读古诗的思路。再通过自主阅读《蒹葭》,重新训练一遍,巩固基于审美鉴赏阅读古诗的思路,逐渐建立学习群篇的思路。

四、对比两首诗,介绍《诗经》及其常见的艺术手法,老师与学生一起归纳鉴赏古诗词的学习思路,建立阅读群古诗的方案,并板书

1.了解《诗经》,《论语·季氏》篇中说:“不学《诗》,无以言。”[8]请简介诗经及其“六艺”。

2.通过对比,小结《诗经》常见的艺术手法。

先对比,主要找相同点。不同点略点明。

相同点:都用了赋比兴。有比喻,叙事,抒情。复沓手法,重章叠句,回环往复,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具有意境美,音韵美。都是深情的恋歌,都在大胆执着地追求,都具有情感美。今日读来依然让人怦然心动。

不同点:《关雎》更明朗直率,热烈浓郁。叙事清晰,画面可见。《蒹葭》有可望难即的惆怅伤感,更朦胧含蓄,情韵深长。

2.依照此课,小结学习古诗词的一种思路。

小结学法:读几遍,从“二物”入手,想象画面。感悟“三境”:意境、情境、心境。体会三美:音乐美、意境美、情韵美。再体会艺术特色。

3.小結《诗经》: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9]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设计说明:通过对比,在同种学习思路中找出《诗经》的整体艺术手法和单篇特色。从而灵活建立阅读古诗词的方案,传承好古代优秀经典文化。

五、说《诗经》中的名句,推荐阅读《诗经·邶风·式微》、《诗经·蓼莪》等

设计说明:丰富积累,加强自主阅读,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7][8][9]孔丘,孟轲.论语﹒孟子[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165、23、159、9.

[2][3]杜卫.论审美素养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2014,(11):24.

[4]杜卫.论审美素养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2014,(11):25.

[5]保罗·哈克.走向功能音乐教育[J].人民教育,2002,11.

[6]储建明.在审美思维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以《边城(节选)》教学解读为力[J].中学语文教学,2017,(9):23、24.

猜你喜欢
关雎淑女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祝你新年快乐
贤贤易色
中西方早期爱情诗审美风貌对比
巧用《诗经》解难题
《〈诗经〉两首》阅读训练
文艺小淑女
淑女养成日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