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2019-01-28 11:20邵光辉潘政旭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多元化创新

邵光辉 潘政旭

摘要: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为社会输出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分析了A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多种有效途径与方法,以期对高校探索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途径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1-0075-02

一、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提升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國家科技发展的源泉,是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动力。高校培育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不仅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要。

其次,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通过科研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尽快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以便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再次,大学生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仅体现在学生专业知识是否过硬,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具备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应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困境

当前,各高校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开展对大学生科研道路的探索,虽取得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调研A校学生对科研活动的认识及相关情况,从中梳理出五方面比较典型的困境。

1.科研兴趣不高。大学生科研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科研没有足够的了解,认识模糊,把科研想的过于复杂和困难,认为科研是专家学者的工作范围,与自身关联不大。经过对A校学生的调研可知,有46%的学生不清楚该如何做科学研究;有25%的学生意识到科研的内在含义,但没有真正意义上去行动的意愿,认为申报课题太难,不敢尝试,也有中途放弃的现象;有52%的学生认为申报科研项目对于完成学业没有过多的帮助。(调研数据是否用表格形式来展现更清晰)

2.科研时间和精力有限。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尽管38%的学生愿意参与科研活动,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但因为面临考研、就业问题,并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科研,且自身研究水平有限,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学习,因而无法参与到科研活动中。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进入大学校园后,各种文化知识的讲座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他们应接不暇,科研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可能略有负担。学校应该如何更好地安排各类活动形式和时间,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3.科研出发点不同。在已经申报各类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学生中,有74%学生的初衷是为了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还有一定比例(最好能用数据)的学生是为了科研而科研,希望通过申报科研项目为日后考研、就业积累砝码,目的在于得到一张证书。这类学生很难真正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即便已经身处其中也较容易放弃,功利性较大。

4.科研水平参差不齐。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希望在选题方面得到指导,说明其发现有价值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27.4%的学生希望在科研动态、前沿问题方面得到指导,说明其对于科研活动的嗅觉并不敏感。46.7%的学生更希望在具体的论文撰写方面得到指导,因为大家对科研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少,思路模糊,观点不明,不能把握得当语言的严谨性、科学性和简练性等。还有少数一部分学生不了解科研的实际过程,不清楚数据统计知识以及信息检索工具应用等基础技能。

三、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建议

1.加大学生科研宣传力度。学校应从校院两级层面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与积极性,学校层面开设大学生科研讲座、组建校级科研社团、组织大型科研活动、举办科研表彰大会等,加大科研宣传力度。二级学院层面可以从社联角度入手,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对学生科研能力提升的作用,保证每个二级学院都设有结合本专业知识的科研社团,并选拔一批有领导能力的学生干部即社团的社长、干事,配合专业课学习的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程度的推广作用,提升大学生的科研兴趣。

2.营造学术氛围。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熏陶,学校要鼓励专家、学者以及科研成果较为丰富的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中吸纳本科生,指导学生的科研基础知识,与学生近距离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生的“错误想法”向正确的方向加以引导,让科研话题成为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谈资”。

3.开展多元化科研活动。学校可以将社团、比赛、评奖、培训、科研立项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研创新社会实践报告会、丰富多彩的科研社团活动、优秀的学生科研项目、有趣的科研竞赛、学术研讨会与学术心得交流会等形式,树立和选拔优秀的科研典型,激发学生的科研主动性,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其中,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不同领域的科研活动及学术竞赛,跨学科、学院、学校进行交流,在团队合作科研中领会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成人成才的重要性,在竞争中锻炼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新的火花。

4.增加科研投入与师资配备。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科研创新环境与条件,积极发挥学校优势特色,主动联系政府、企事业单位,加强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渠道和力度。鼓励各部门创建大学生科研基地,与企事业单位展开多方位的合作。进一步完善校内科研设施,提供充足的软硬件条件,满足学生各方面的科研需求。此外,学校应根据学生们的不同层次的科研水平,配备专门的科研指导教师,保证教师为学生提供1对1的科研专项指导和系统化培训,并对学生们进行充分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学生科研能力得到普遍培养。

5.完善大学生科研奖励机制。学生蕴藏着巨大的科研创新潜力,而这种潜力的开发需要合理的利益驱动。学校可以将学生的科研成果纳入学分绩点与评奖评优体系,对参与科研活动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及物质奖励,将取得科研成果作为评定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荣誉的条件之一,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对于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的成果,学校可帮助学生申请相关专利,并向企业和社会大力宣传、推广成果,以实现学生成果的技术转移或成果转化。

6.加强管理与监督机制。科研活动周期长,科研的过程枯燥无味,研究的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多数学生会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失去兴趣,无法坚持到底。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研管理机制,设立大学生科研督导小组,对全校学生科研工作做统一规划和安排,督导小组成员可以是学生科研项目的指导教师,也可以邀请学校科研处、研究院的专业人员担任,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学生度过科研瓶颈。

四、结语

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校方、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长期的共同努力,这已得到各方的一致认可,因此,深入剖析、正确认识大学生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是高校目前应积极思考和开展的重点工作,也是未来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教师也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职责,同时也需要学生提升参与科研活动的自觉意识。只有多方努力,多元培养,多角度实践,才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为国家培养更高水平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凤婷,潘洪玉,王楚楚,张祥辉,刘金亮.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279).

[2]张冰融,宋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4,(9).

[3]罗遐.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7).

[4]李峰,董月成,朱承飞.大学生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49).

[5]陈卫丰,陈少娜,代忠旭,李德江,胡为民,李德莹.强化普通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J].山东化工,2017,(46).

猜你喜欢
多元化创新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