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项目课程设计与实践

2019-01-28 11:20林向群张志兰白冰李潇晗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项目课程创新创业设计

林向群 张志兰 白冰 李潇晗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单一化、形式化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创业项目课程的设计思路,并以涉林专业的三个项目课程实践为例,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项目课程设计与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项目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247-02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高校创新创业的核心环节,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途径,合理、优化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力保障。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以“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大学生创业基地(园区)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专门组织机构为保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试点,培养创新型人才;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大部分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重构了课程体系,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1.一些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一般学校是在通识课中设置一门《创新创业指导》课程,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技法,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

2.跨学科专业、兼具创业经验的复合型、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知识单一,方式陈旧,难以适应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同时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

3.创新创业硬件条件不充分,尤其是学校招生规模增大,班级学生人数普遍较多,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受限,校企合作仅仅是一纸协议,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等等原因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偏重创业知识的灌输,实践活动开展难免流于形式,往往达不到课程的培养目标。

4.各地各類创业创新大赛种类繁多,归口不一,要求参赛的数量较多,学校忙于应付大赛,只求数量,少求质量,或者说教师和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创业创新计划书的撰写上,理论多于实践。

5.评价与激励等制度不健全,由于课程评价固守分数评价、激励机制乏力,且未形成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合力,不利于调动教师学生积极性、创造性。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类专业为例

我校针对15级学生全面实施了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性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契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以下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普及课程,即创新创业教育意识课程;第二层次,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的系列专业课程,即专业拓展课程;第三层次,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即创新创业项目课程。

1.创新创业教育意识课程设计。学校在文化素质课中设置必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采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设计为创新能力模块和创业能力模块,包含创新思维的认识、创新技法、创业的认识、创业素养的提升、创业机会的识别、全面认识“互联网+”等知识,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个基本认识,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提高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冒险、合作、执着的创业素质。

2.专业拓展课程设计。在专业课程修读完后,为学生设置了专业拓展课程,3—4门课程,10个学分。根据教学对象不同,专业特长不同,因材施教,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动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3.项目化课程设计。在素质拓展活动中,依托学校专业教学实习场所和校企合作基地,结合专业特色,以“项目化”方式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课程教学,将课程内容与实践项目结合,利用前期的基础课程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专业项目为载体进行生产性活动,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结合各专业特点,也可将项目化课程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以外的学生社团活动、专业技能比赛、第二课堂活动等等。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项目课程,根据项目特点,课程时间可为一至二学期,4学分,通过项目实施,达到项目要求结果即可获得学分。

(1)互联网+林业调查项目。本课程依托“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平台,以项目驱动为主,依托成熟的网络终端,结合林业调查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利用校内外的各类资源,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开展林业调查。学生学习“互联网+林业调查”的理论背景和网络平台的操作技能,学会使用移动网络终端开展林业调查。思考现今社会中存在的“互联网+”模式,针对学生自身条件设置模式分类,学生选取自身最熟悉的模式作为背景,探索并分析现有背景中可能存在的技术创新点,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列举问题,讨论创新模式下的调查方法和传统调查方法的区别。学生独立调查当地的林业资源,收集社会中现有的互联网+企业的成熟运作模式,利用现有资源结合互联网特征,虚拟网络化企业经营方式,编制经营方案。最后根据学生提交的调查任务和完成度分析给予评价。课程有利于塑造学生必备的创业能力,鼓励学生“互联网+”形势下的创新创业模式。(2)有机芽苗菜栽培项目。在掌握创新创业理论的基础上,以有机芽苗菜栽培基地为平台,在学习有机芽苗菜栽培生产技术的过程中,学会团队的管理与运作,会进行产品分析和市场营销,以创业为基础,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再以创新促进创业,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课程实施主要采取“校内+校外”的授课方式,校内主要在芽菜生产基地和校园内完成,校外主要在农贸市场进行,课程采取集体集中示范讲解+操作结合小组自主操作+定位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组织成立营运公司,设置组织机构,带着问题调查分析生产和市场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归纳分析,制定出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进行经费预算和产出预测。按照分工职责开展有机芽苗菜栽培,购买种子→处理种子→栽培→管理→收获→销售→盈亏分析,召开公司会议总结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学习过程中安排4次左右到企业和农贸市场参观学习,观摩企业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要求。根据芽苗菜产量和销售额及生产环节记录等给予评价。(3)蝴蝶有机养殖项目。课程理论部分在线上自学,通过线上答疑完成。实践部分在学校的蝴蝶养殖大棚内完成。首先成立公司,设置经理办公室、技术部(专业教师指导)、养殖部(蝴蝶养殖)、种植部(食源植物种植管理)、财务部(资金预算和支出管理),以自荐或推荐的形式,赋予学生企业员工属性,转变身份。学生自己制定各职位职责,拟定工作制度、考核制度、例会制度、财务报告制度;制定蝴蝶生活史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环节养殖的技术细则,制定蜜源和寄主植物种植管护的技术细则,制定工作日志和台账填写要求。学生按照小组轮流生产和值班,按照公司规定和流程工作时间,每天观察蝴蝶生长状况,记录数据,幼虫羽化后变为蝴蝶即完成任务,期间的例会,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思路。除了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遇到问题,必须在发现问题的当天向上级管理人员通报,管理人员应该根据规定提出解决建议,或通过多部门讨论得出解决办法,提交教师通过后交由相关部门执行。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按规定进行人员岗位调换,按规定执行拟定的各项制度。学习过程中安排4次左右到企业参观学习,观摩企业生产过程和质量要求。最后根据完成蝴蝶养殖数量、蝴蝶分类鉴定、标本制作、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台账记录和项目总结给予评价。

通过两届的创新创业项目课程的实施,把学生置身于工作环境,体验企业工作方式,树立学生的专业学习信心,确立职业发展方向,萌生创新创业梦想,有效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等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葛玉良,韩丽丽.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6)

猜你喜欢
项目课程创新创业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翻转课堂模式对项目化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日语会话课教学改革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