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注阅读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2019-01-28 10:41陈彰
速读·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石缝课外交流

陈彰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段话:“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中如果能这样做,可谓“目中有人”。现在的阅读教学强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批注式阅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批注阅读法。将具体的做法和实践后的思考分享如下。

一、课前指导批注,为学生批注“引路”

刚接触这种阅读方法时,学生难免不适应,不知从何下手去批注,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批注式”阅读的示范,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课前列举了伟人、先人是如何利用批注进行阅读的,出示了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片段,讓学生总结批注的特点。再用一篇学生熟悉的文章,作为范例,对学生进行一些方法的指导和思路的点拨,指导学生从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不同的层面去发现,从修辞、句式结构、立意等角度去揣摩……为实施阅读批注打好基础。然后布置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进行自由批注。

二、课堂精读批注——“铺路”

也许课前的自由批注是学生的“孤芳自赏”、海阔天空,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指导专题批注就显得十分必要,以此来规范、补充学生的自由批注。作为教师,要做的首先就是设计批注阅读问题,使批注阅读更有实效。“批注式”阅读应该以课文的核心目标为中心。如果脱离了一定的核心目标,学生在“细枝末节”上打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在开展“批注式”阅读前,教师得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紧紧围绕中心问题阅读批注,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如《石缝里的生命》一课,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这是怎样的石缝间的生命?你是从哪里读出来?请同学抓住文中的描写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小组合作,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做好批注。”《五味》一课,则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堂任务“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让文章变得如此津津有味呢?找出你觉得有‘味道的语句,勾画圈点做批注”组织学生进行批注阅读。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批注的角度。让学生可以从修辞、遣词用句、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揣摩。

三、课堂交流批注——提升学生的批注

学生个人批注之后,就是师生共同交流批注。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然后给自己的批注作适当的修改补充,以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更加具体。教师必须敏捷地了解信息,提取信息,交流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批注,提炼出他们批注的角度,灵活地进行补充、点评。即使是有失偏颇的意见,也可开展对误读式批注的评价,使学生巩固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也可以呈现自己对文本所作的批注,与学生进行思维碰撞。

第一次阅读后,思考可能并不成熟,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反复阅读,深入批注、反复批注,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批注内容,使学生在循环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批注阅读能力。

四、课外迁移——为学生的批注“续路”

批注阅读不仅局限于课堂,更要延伸至课外,要使学生养成不批注不读书的习惯。迁移悟读批注是由课本走向课外的批注。一是同题批注,引导学生对同一作者、主题、风格的多篇文章进行批注。二是运用性批注,包括读书心得、改写、缩写、续写、仿写等多种形式。《石缝间的生命》一课我布置的作业是课后对本文的批注进行补充,并阅读三篇有关“生命”的文章,选择一篇进行批注。学生在阅读中感于言而动于情,此时加以引导,让学生“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延伸扩散到现实生活中,实现课堂、生活的对接。

《新课标》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批注式阅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把这个过程完全交给学生,也不能参与的过多。如何发挥教师在批注中的作用,教师的“导”不能丢。放手让学生阅读教师必须适时引导、点拨、纠偏、补漏、评价、整合,方能使读落到实处。当然,课文批注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并坚持不懈,正确引导,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出现百花齐放、花团锦簇的局面。

猜你喜欢
石缝课外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小满课外班
在山石缝中的日子
我的“课外老师”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