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2019-01-28 10:47杨彩英
速读·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历史情感教育

杨彩英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历史课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而新课标中的情感教育尤显突出。情感教育是历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历史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历史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只有教师处理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课标的情感要求。

关键词:历史课堂;情感教育

如何实施情感教育,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从以下几点阐述我认识。

(一)用情境法唤起学生情感

俗语说: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鲜明、形象生动的直觉情境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逆性,学生无法直接体知、无法重复验证,两者的关系很疏远。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一个主要历史史实创设情境,激趣启情,缩短历史与学生的时空感,让学生充分经历感性认识活动,如观投影、看录像、听故事、賞歌曲等,使学生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的特定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特定历史情景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强烈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情绪受感染,产生学习的最佳情感状态。我在讲述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时,义愤填膺,声情并茂,并播放《南京大屠杀》视频,不少学生流下了悲愤的泪水,对日寇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我因势利导,结合当今的中日关系,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形。让学生明白牢记历史,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民族要避免再遭受欺凌,必须发展壮大,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同学们的努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调动了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积极性。

(二)用联想法帮助学生情感

历史教学不仅在于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以史为鉴,反思历史,正视现实,产生一种情感倾向。为此,教师可以运用联想法,帮助学生正确移情,引导学生从所学历史中回到现实中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如讲授到南京大屠杀事件时,我通过放电影录像,讲述这一史实,再引导学生联想到当今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倾向,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这一现实中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联想如果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将产生怎样的后果?中国将如何正视这一现实问题?通过联想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往往能自然生情,并产生移情,把对当年侵略者的憎恨之情,移情到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痛恨之情,继而又把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痛恨之情,移入全身心投入学好本领,为祖国建设服务的爱国之情,达到了历史教学应有的效果。

(三)用角色扮演法体验情感

角色扮演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历史教师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摸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使其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在讲九一八事件时,我先是让一名班里朗诵水平最好的学生朗诵歌词《松花江上》,并用一首哀怨的曲子伴奏,当那富有感情的朗诵结束时,全班没有一丝声响,学生们全都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接着我用带着悲愤的语调讲述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让每位学生感受民族的苦难,又讲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并发问:“如果我们的祖国再一次面临战争,我们怎样办?”,从而一下子把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调动了起来。

(四)用比较法调动学生情感

挑选恰当、鲜明、可比性强的内容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其灵感的火花,使他们主动参与,而且可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情感的产生,以达到提高记忆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如讲到四大发明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比较法,我国在11世纪发明活字印刷,欧洲到15世纪中叶才开始用活字印刷;指南针于12世纪开始在我国的海船上运用,这为15、16世纪欧洲人远航以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在军事上,到14世纪初我国的火药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这些强烈的对比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既向学生传授了历史知识,又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使历史知识教育与学生品德教育融于一体。

(五)提供材料,丰富学生情感

由于历史课文是粗略地介绍历史事实,教学时,我让学生呈现课前收集的历史材料,如图片、故事、文字、名言警句等,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去伪存真。同时我提供大量的史实材料,如图象、文字等,如在历史学习中,我带领学生接触哲人的思想,诵读政论家的言辞,领略文者的诗句,钦佩武者的韬略,有时候让先人的墨迹呈现于学生眼前,有时候让历史的旋律和歌声氤氲于学生耳畔,有时候让真实的历史纪实镜头震慑于学生心魄。同时结合现代教学媒体技术,丰满历史事件和人物,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变得真实、生动、丰满,激励和吸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六)分析史实,深化学生情感

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比较等活动,对具体史实进行分析,弄清重点、难点,认识历史事实的实质,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系统的历史表象,深化学生的情感,激起心灵世界强烈的反响和共鸣。例如,近代史中,邹容慷慨入狱、秋瑾在起义失败后宁死不离开学堂,学生对于他们的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他们死的勇敢、壮烈,是优秀的中华儿女;有人则认为他们都是自愿赴死,死远远不如活更有价值;有人认为,人为了气节、大义可以牺牲生命,但他们完全可以在不丧失气节的情况下保全生命,为祖国和人民做更多的事,死是一种逃避,是缺乏责任感。争论结束,虽然没有得到统一的答案和认识,但教育的收获就在这种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历史责任感。

总之,情感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情感意识,要依据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和评价。正确处理客观事实与主观内心体验的关系,是历史教学的一种艺术,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外化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历史情感教育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台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