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生DV工作室的大学生视频创作实践研究*

2019-01-29 07:40李彦刚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年4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成员师生

李彦刚

(嘉应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梅州 514000)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近年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1]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提升专业能力、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养成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好习惯,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据初步估计,本科学生在校的4年时间里,假期或课余时间接近2/3,若将这部分时间加以合理利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学习与实践,则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2]

大学生视频创作能力的形成,需要理论学习与创作实践的相互融合,是不断实践、反思、改进、提升的结果。师生DV工作室能够满足学生对理论的深入领会与实践创作能力提升的需求,因此,建立师生DV工作室是提升大学生视频创作能力的最佳选择。据此,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建立了师生DV工作室,在专业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建立了学生视频创作团队,以相关项目或比赛为实践内容,利用学生的假期或课余时间,开展视频创作,从而促进学生视频创作能力的提升。

一、师生DV工作室的建立与活动开展

师生DV工作室成立的目的:加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视频创作实践,激发学生对影视文化的兴趣、加深对影视传媒公司真实工作的认识,提升学生微电影、精品课程、宣传片等视频作品的创作能力。师生DV工作室兼顾了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基于项目的创作实践。我院师生DV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依托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的设备和学院提供的活动室,开展视频创作的相关活动。师生DV工作室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视频创作理论与视频创作技能的再学习

熟悉规则、熟悉团队成员、技能准备是每一届新成员加入师生DV工作室后的首要任务。新成员在指导教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和技能训练计划。并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设备,通过成员彼此的交流、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让新成员尽快掌握摄像机、摇臂、三脚架等设备使用方法,快速融入团队。

2.根据视频创作分工,强化特定技能

视频的创作是团队合作的结果,需要文案、摄像、灯光、后期等多方面的配合。因此,强化特定工种的技能,有利于高质量作品的创作。在此阶段,将工作室成员的分工与行业团队创作接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行业现实的认识。为此,在本阶段指导教师安排大量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文案写作水平、拍摄水平和后期制作技术。成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提升技能。另外,参观专业媒体单位的创作也是学生实践中的一个内容,指导教师带领成员参观电视台、影视传媒公司,增强学生对职业现状的认知。

3.视频创作实践

前两个阶段的准备完成后,工作室成员将进行视频创作实践。实践通常围绕各类微电影大赛、廉洁文化微视频大赛、实验微视频大赛、制作微节目以及承接部分项目等任务展开。在每个项目活动的开展中,学生文案写作、拍摄与后期等方面都有提升。结合现实的创作,让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对呈现的内容进行取舍,对方案反复推敲。多次的视频拍摄,让学生对构图、机位的布置、场面调度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激发了他们的个性化探索。视频剪辑、特效等后期工作既繁杂又非常考验学生的技术与艺术思想,长期的后期实践让学生的后期处理技术在应用中不断得到提升。这种基于作品的创作实践,让学生对创作要求、其他相关参与人员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职业的敬畏感。这种创作经历激发了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让他们具备了面对具体任务的信心和底气。

4.总结与反思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每一个视频的创作都是对创作者艺术思想与实践技能的综合检验,同时也是创作者释放想法、发现自己优势、反思不足的过程。总结与反思是促进创作者的自我成长、提升创作能力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在每一个实践项目完成后,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就作品的整体水平及创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总结反思,每位学生撰写总结报告,让学生能够清晰看到自己的变化,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准确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总结反思,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升的欲望。

二、师生DV工作室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变

应用型本科人才主要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能够直接适应社会相应职业与岗位的需求。[3]师生DV工作室的成立与视频创作活动的开展是一次专业实践与社会需求的接轨,是与新媒体高度发展的地方社会行业需求的融合,完全贴合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对学生视频创作能力的培养是对教育电视发展的顺应和拓展,符合社会用人需求。视频创作相关的理论课程有《艺术基础》《电视摄像》《电视编导与制作》《剧本写作》《微电影创作》《影视特效制作》等,可分为前期策划与文案写作、现场拍摄、后期制作三个部分。仅靠课程本身的教学难以实现学生对理论向实践的转化,难以满足行业用人的要求。

1.创作理念与现实需要相结合

用于指导学生创作的理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将创作理念融入到项目的策划与文案写作,离不开结合现实需要的实践训练。如,有一期的活动内容是围绕“客家廉洁文化微视频大赛”进行创作,学生为了写出贴合主题的文案,查阅了客家文化的相关书籍,拜访了相关学者,也进行了实地考察,最终确立了以“勤俭诚信,立己树人”为主旨的构思。通过这次创作实践,学生对客家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艺术源于生活,懂得观察,善于从熟悉的人或事入手”,辛苦的文案创作让学生深刻领会了这一最基本的道理,为他们今后从事相关职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提升现场的组织、拍摄能力

摄像是将文案视频化的关键一步,机位、构图及不同形式镜头的合理应用是对摄像师最基本的考量。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多通过摆拍的方式来完成摄像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但在实际拍摄中,摄像师往往需要根据现场形势迅速做出选择,完成拍摄。在一次拍摄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场景时,为了保证画面的真实自然,摄像师既要不干扰小朋友们的活动,又要准确抓取每个瞬间,全面考察了学生现场观察、分工合作、机位选取、跟踪拍摄等能力。这是一次充满挑战的拍摄,学生刚开始的拍摄工作慌乱无序,经过团队多次的沟通、实拍,逐渐掌握了技巧,团队也形成了默契,最终圆满完成了拍摄。

3.提升视频的后期制作能力

一部出色的影视作品,既需要好的文案与拍摄,也需要精良的后期制作,甚至后期制作更重要。蒙太奇理论告诉我们,镜头的组接方式直接影响画面的表意。学生能否在众多的视频素材中合理选取片段进行有意义的组接,进而准确表达导演的意图,一方面需要从事后期的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对视频剪辑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听取观众或客户的意见。传媒公司的视频创作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主,理解领会客户的意图至关重要。工作室团队多次承担一些宣传片的制作,也让学生获得与客户打交道的机会。有部宣传片先后修改15次才验收通过,正是这种反复的修改,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根据对方的要求进行作品的制作,学会了站在客户的立场审视视频创作。

三、师生DV工作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也有学者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线需要的,会做人、会学习、能做事、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5]师生DV工作室能够在团队成员学习、分工与协作,提升应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健全学生的人格和养成良好习惯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准绳,既是国家对每个大学生的要求,更是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底线。视频作为媒体的一种,创作人员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基于项目的视频创作实践,学生通过探讨影片的立意、宣传内容的真实性、拒绝不良合作等具体的、真实的经历树立这种价值准则,形成自己的创作原则。价值理念的建立是逐渐形成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积极参与、思想引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在合作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学会及时沟通交流。另外,在大家的监督与鼓励下,团队成员也形成了不轻言放弃、能够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坚持的品格。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视频的创作是一项原创性极强的工作,创作者不仅要有过硬的文化修养和实操技能,也需要开阔的眼界和与时代要求相符的技术。在这个极具变革的时代,不断学习、会学习是每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习惯。在视频的创作实践中,具体任务各不相同,学生不断根据新任务查阅资料、写文案、学技术,是一种极为高效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自然会培养他们不断学习的习惯。

3.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视频创作本身就是解决实际问题,从创作任务的提出到作品的完工,每个阶段都充满了创作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故事。工作室成员虽早有心理准备,但真正实践起来仍然畏首畏尾。工作室成员一方面通过参与职业团队的活动学习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内部成员的沟通交流,共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后,学生团队面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决断能力和执行力都有了较大的改观,提升了作品创作的效率和质量。

4.强化求新求变意识

对于艺术作品而言,创新至关重要。视频的创作虽在作品形式方面有规律可遵循,但在内容和表意方面都需要创新。当然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包括学生灵活应用技术、手段、工具、方法等。尽管创新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从事不同类型视频的创作,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莫大的帮助。

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

创业源于对行业需求的发现,师生DV工作室成员在视频创作和参考学习的过程中,有机会深刻地了解认识行业现状。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会在对行业需求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用武之地。另外,学生在视频创作实践中练就的坚决的执行力,有助于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团队的分工协作、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同人情绪的调节等综合素质都能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有助于创业者带动团队、经营业务。

四、师生DV工作室的实践成果与发展困惑

1.师生DV工作室的实践成果

自师生DV工作室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员在各类微电影大赛、廉洁文化视频大赛、实验微视频大赛等活动中斩获多项荣誉,在承接校内外视频项目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其作品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学生的责任心、学习热情、沟通交流能力、坚决的执行力和不厌其烦修改的职业精神也得到了培养,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成立了自己的传媒公司。初步成果显示,依托专业师资和实验设备开展师生DV工作室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师生DV工作室发展的困惑

师生DV工作室刚开始是专业教师牵头、学生自愿参与成立的。但随着工作室活动的开展,遇到很多困惑。首先,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学生需要走出校园,视频创作还需要服装、道具、化妆等元素,但是学院很难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其次,师生DV工作室无法准确定位。在学校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模糊的定位限制了师生DV工作室的后期发展。最后,难以对成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与管理。师生DV工作室发展的后期,团队成员的纪律性、自律性、执行力下滑严重,影响到活动的开展。

实践表明,师生DV工作室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是培养学生由理论学习走向应用实践的有效方式。但仅凭师生的兴趣和学院的少量支持,师生DV工作室无法持续发挥作用。因此,要使师生工作室模式在专业实践层面良好、持久地发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需要学校给予工作室清晰的定位和稳定的经费支持方式,也需要形成严格的评价机制。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成员师生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少儿版画主题创作实践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尊儒而不泥古——浅谈中唐爱情传奇的创作实践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