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里父子,“破冰”“融冰”66年

2019-01-29 01:53黄培昭
环球人物 2019年1期
关键词:英中破冰佩里

黄培昭

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斯蒂芬·佩里 1948年生,英国友好人士杰克·佩里之子,现为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对促进英中友好关系有突出贡献,2018年获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2018年12月18日,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为感谢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向10名国际友人颁授了中国改革友谊奖章,其中一位是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

感兴趣的是足球和马克思

记者曾常驻英国4年多,多次见过佩里并采访过他。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是他给记者的外在印象,而思维敏捷、学识渊博,则是他的内在气质。接受过法律教育的他,说话总是和风细雨,从没听到他提高嗓门。

佩里富有才华,且极为勤奋。很长时间里,他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9点,周末还要工作四五个小时。记者每次向他约稿,他总是按时甚至提前交稿,而且稿件言之有物,充满思辨色彩,翻译成中文后几乎不用改动即可直接发表,读者反响也非常好。记者有一次忍不住向佩里的秘书打听他的写作方法。秘书说,佩里通常在手机上直接写稿,连电脑都很少用,而且“倚马可待”。

仔细想来,这也并不奇怪。佩里好读书,善于独立思考。他家中放着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毛泽东著作英文版,也有埃德加·斯诺的著作。他最初就是通过读书了解中国的。青年时代曾是学生领袖的佩里告诉老师,他感兴趣的是“足球和马克思”,还解释“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他对政治很感兴趣,尤其是世界政治。虽然他和父亲杰克·佩里都不懂中文,但他特别希望随父亲到中国看看。他说:“父亲最喜欢和中国人谈政治和贸易,而我想知道中国为什么会是今天这样。”

1972年,24岁的佩里跟着父母一起来到中国,待了5个星期。他们去了杭州、苏州、上海和北京。离开的时候,他的眼中满是泪水,他说是因为舍不得和中国朋友离别。很快,他加入了父亲创立的伦敦出口公司,正式开始了与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友好往来。1974年,他去长沙韶山“参观毛泽东的出生地”。当地没有暖气,佩里“靠喝白兰地取暖”。多年后他的儿子小杰克说,自己童年时父亲总爱说“我在去中国的路上爱着你们”。

佩里曾开玩笑说:“我出生后第二天,父亲跟我谈足球,第三天,他跟我讲中国。”1979年,中方找到佩里父子,希望他们带一支英国球队访华。很快,西布朗队来到北京进行友谊比赛。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一些外国公司选择撤离,佩里则到香港建立了伦敦出口公司的分公司。21世纪初,他将《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猫》等经典音乐剧引进中国。起初他担心文化差异太大,中方也有人觉得《悲惨世界》这个剧名“不太和谐”。佩里询问一位中国领导人,得到的答复是“没问题。和谐是要经过斗争的”。这些演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8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斯蒂芬·佩里。

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每年举办新年招待会,记者驻英时年年参加。那是个很正式的场合,男宾们被要求打黑色领结、着西服。也许是惰性使然,记者一直沒买黑色领结,都是打着领带参加。佩里总是体谅地拍拍记者的肩膀说:“没关系,不习惯打领结,领带也可以。”

父亲开启“破冰之旅”

在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奖者介绍词中,佩里被誉为“中英友好的传承者、中英经贸人文交流的促进者”。他说:“我很自豪能获得这个光荣奖项,但这荣誉属于我的父亲和所有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的‘破冰先驱者们”。

2018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佩里时指出,上世纪50年代初,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贸易封锁之际,你的父亲带领几十位英国工商界有识之士,冲破重重阻碍来到中国,开启“破冰之旅”,撰写了一段中英友好的佳话,非常了不起。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那个艰难岁月为开拓中英经贸往来作出历史性贡献的老一辈友好人士。

老佩里1915年生于伦敦东区一个东欧犹太人移民家庭。因为贫困,他14岁就辍学到服装店打工,逐渐成为服装业和纺织业的行家。上世纪30年代,老佩里接触到一批英国的左翼教授,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同情。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华进行经济封锁。当时,上海的几大纺织厂突然中断了原料供应,面临停工。1951年夏,老佩里结识了中国经济学家冀朝鼎,了解到新中国的贸易政策。1952年,老佩里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一个国际经贸会议,与冀朝鼎长谈。当年7月,中国进出口公司和老佩里的伦敦出口公司签约进行毛条交易。随后,中方邀请老佩里访华。

1953年,老佩里率领一批英国企业界代表,辗转香港前往北京。佩里说,当时连家人都不支持父亲的行动,一是朝鲜战争的硝烟还在弥漫,二是去中国不容易,不但路途艰辛,还充满危险。“他用7天从伦敦到香港,又坐了3天火车到北京。”这个代表团签下了大笔贸易协议。老佩里还到中国各地游览。他说,中国人民真正拥护中国共产党,西方国家应该和新中国打交道。

但那时,很多英国人不理解老佩里,甚至觉得与新中国做生意就是“不爱国”。佩里说,父亲去中国时自己还不满6岁,那时他有个小伙伴,“他的父母不愿意和我父母接触”。老佩里有一两年几乎失去了经济来源。但他是个很坚定的人,毅然决然地继续到中国去。佩里说:“我那时不懂大家担心什么。但我知道,父亲去了一个他喜欢的国家,一个值得去的地方。”

1992年9月2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北京会见杰克·佩里。

在商业圈子里,老佩里的行动带动了很多人。不少商人觉得中国是个有潜力的市场,希望加入。1954年,参加“破冰之旅”的英国企业增加到48家。这就是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的由来。也就是这一年,英中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舆论普遍认为,老佩里目光远大,他的中国之行打开了新中国与西方贸易往来的第一条通道。而佩里谈到上一辈“破冰者”时说:“四十八家集团的信念很简单:我们相信贸易可以带来和平与繁荣。”

访华200多次

在佩里身上,记者感受到他子承父业的那股劲头。佩里说,他从父亲身上汲取到宝贵的动力。“后来的许多年里,父亲的形象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我觉得应该像父亲那样继续谱写英中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从1972年到今天,佩里已访华200多次,目睹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说,改革开放永远地改变了中国,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机构和个人会员总数超过600。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成员企业都非常积极地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政策,也还将一如既往地为加强英中关系而努力。“我觉得,中国充满希望,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推动英中关系的发展是我毕生的工作”。

佩里也說,希望年轻一代能继承“破冰者”的精神,延续与中国的友谊。2006年,他帮助成立了青年破冰者组织,儿子小杰克成为该组织的负责人之一。佩里认为,“破冰”就是要破除误解带来的坚冰。“英中之间总存在着一些‘冰。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两国间的‘冰已越来越薄。当年是‘破冰,现在是‘融冰。”在他看来,英中要“破冰”“融冰”,关键在于双方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精神,始终把两国共同利益放在首位。

过去40年来,中国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巨大发展成就。佩里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这个时代的宏大工程。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致力于增进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交流,愿积极参与中国发展复兴进程,将继续本着“破冰之旅”精神,支持全球化,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推进英中合作。

多年前佩里生日时,一位中国外交官写了一首诗祝贺,其中有这样一句:“承秉破冰志,风云一片心”。这是佩里一家人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英中破冰佩里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玛格丽特·佩里
从《神秘博士》到英中创意经济
法媒:北京“破冰”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