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散文中的“淡”与“苦”

2019-01-29 08:18汤静
牡丹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生态度周作人散文

汤静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散文最早的开拓者之一,其作品中有不少可以称为经典之作。在他的散文中,虽然被冲淡闲适所覆盖,但人们仍然可以体会到苦与乐交织的情感,这也是周作人成为大家的原因之一。读周作人的散文,人们需要慢慢读,细细品,才能真正体会到“淡”与“苦”的感情色彩。

一、周作人散文中“淡”的形成

每每提到周作人的散文,首先想到的总是冲淡平和,仿佛微微泛着波纹的湖面,给人以闲适之感,但细读之余又能体会到层层包装下轻轻荡漾的感情。周作人將这几种感情基调糅合在一起,使他的作品颇显立体感,令人回味无穷。

冲淡闲适是周作人散文最突出的特征,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境界。“五四”前期,整个社会都充斥着狂热和躁动。周作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名斗士,在当时状态下所写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批判色彩。比如,收在《谈虎集》中的文章大都是对于当时社会的评论,他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对封建的旧文化、旧道德、旧秩序展开猛烈攻击,立场鲜明,语言激烈。这与后来人们对于周作人的印象毫不相符,但这是谈论周作人平和闲适的整体风格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侧面。

在持续较短的一段时间后,“五四”运动逐渐衰落,周作人的创作风格也随之发生改变。他不再以浮躁凌厉、锋芒毕露的情感示人,转而写一些恬淡的随笔小品。20世纪20年代,“五四”落潮,周作人听到了幻想破灭的声音,感到无比失望和苦闷。他的思想在挣扎,希望以一种别样的方式来调和自己心头的焦灼,这一时期,他对冲淡闲适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创作出《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谈酒》《乌蓬船》《喝茶》等一系列闲适性散文作品。

1928年下半年至1929年,周作人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国民党的“清党”和“北伐”活动使他感到更加失望,“左”的围攻也使他对文坛革命势力充满排斥心理。昔日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战士,从此走上了消沉之路,他的创作也随之进入后期。在后期的创作中,周作人出版了《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等散文集。这些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行文的平淡与闲适,同时也能看出他克制着自己波澜起伏的感情,尽量不去针砭时弊。这一时段的创作,标志着周作人追求的冲淡闲适的风格已趋向成熟,文字功底也越来越深厚。

周作人散文“淡”的基调与其人生态度是息息相关的。在创作前期,他通过闲适平和来抑制心中的焦躁,慰藉心灵;而后期,他又通过追求闲适来获得心灵平衡,这样用尽一生追求的境界,使周作人的创作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感情自然基调冲淡豁达,令人回味无穷。

二、周作人散文中“苦”的品味

胡兰成曾在《周作人与路易士》一文中这样说道:“后期的文字呢,仿佛秋天,虽有研思,不掩萧瑟。他不是与西风战斗的落叶,然而也是落叶,掉在明窗净几之间,变作淡淡的忧郁了。”其中“虽有研思,不掩萧瑟”“淡淡的忧郁”与周作人的创作心境十分契合。周作人在写自己内心的批评、不满、苦闷时都给它们披上一层朦胧的外衣,如云中月、雾中花一样,隐而不显地表露。他心中的波澜起伏和波涛汹涌都被节制,隐藏在闲适平和的文笔之下。

例如,《泽泻集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一文,作者以冷静的笔调写道:“当封棺的时候,在女同学出声哭泣之中,我陡然觉得空气非常沉重,使大家呼吸有点困难。”这表面客观的叙述看得出作者的冷静和节制,但是仔细品味,作品客观的记述中,其实暗含着作者沉重悲痛的感情,虽然表面不露声色,但冲淡舒缓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内心的情感潜流。

周作人的散文中曾多次表达他对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但现实弄人,他的人生总是充满无可奈何,他的追求无法在现实中实现,只能在创作中弥补。于是通过笔端,他的这一审美理想呈现在诸多作品中,现实越是糟糕,越是苦闷,他就越需要通过文学创作来得到平衡和调试,他对冲淡闲适这一理想境界的追求也越是强烈。在这种矛盾下,周作人的作品中处处暗含着他苦闷的情绪。

周作人曾在《药味集序》中明白地道出自己文章内在的苦涩与不平淡:“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废名昔日文中曾约略说及,近见日本友人评论拙文,谓有时读之颇感苦闷,鄙人甚感其言。”由此可见,周作人的创作只是表面看着闲适,真正读懂之后,才能体会到作品中不断流露着的人生之苦。而且在创作过程中,他非常喜欢用“苦”和“药”为自己的文章命名,如《苦雨斋跋文》《苦口甘口》《药堂语录》《药堂杂文》等,处处能显现出他的苦的创作背景。

周作人散文中的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可以直接体会到的孤苦,如《结缘豆》《无生老母的信息》,这两篇文章的苦是显露的,是读者很容易就能读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隐性的,需要慢慢研读才能究出其中淡淡的苦味,比如被广泛传读的《喝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看似作者在品茶这悠闲情境下乐得其所,其实不然,如果把句子放在文章中通篇理解,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悲悯之情。正如文章开头一句“茶道的世界,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这句话中的“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即暗示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生之遗憾,不能完全称心如意。品茶喝茶,这样美好和谐的时光,只能在“忙”和“苦”中暂得半日,只能靠短暂的美好来体会永久,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缺憾之痛。同时也能看出作者对忙忙碌碌、追名逐利的人生的一种悲悯之情。因为人生总是乏苦的,所以才需要偷得半日闲来排解这种苦闷。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看似悠闲,实则包含着淡淡的苦味。

三、周作人散文中的“苦乐交织”

周作人嗜苦,在其冲淡闲适的基调下往往蕴含人生之苦。但在苦味之外,还有乐的存在。他的散文大多是苦乐交织、品苦为乐的,这也体现出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在苦与乐这一对矛盾体的并存下,周作人的散文读起来总是充满了跳跃感,从苦到乐,由乐到苦,如此往复。

例如,在《苦雨》中,表面上作者是写雨天给人们带来的诸多不便:春雨绵长无期,不见天日;夏雨突如其来,倾盆而注,让人猝不及防;秋雨萧瑟,让人心生寒意;冬雨寒风相伴,令人苦不堪言。但读完全文,人们就会发现作者其实并不是完全在写雨带来的诸多烦恼,还写出了与雨相伴的乐处。文章处处流露出因下雨而生的乐趣,仿佛是在苦闷之中咀嚼出的甘味,颇令人心旷神怡。全文有两处写雨带来的苦闷:一处是大雨把西墙淋塌,一处是积雨过深而漫入书房。但是这两件看似糟糕透顶的事情下隐隐显现出作者的快乐:一是书房进水刚好验证了作者自己的猜想正确。如果怀着希望的心情去看,结果发现雨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大,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那该有多失望。所以,尽管水漫入书房很麻烦,也抑制不住作者自己猜想正确的乐趣,所以纵观全文,虽然雨确实带来很多烦恼,但是乐也从苦中升华,使读者在苦恼和快乐之间不停地跳跃。

周作人苦中作乐的人生态度令人敬佩,这与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密切相连。人生中既有苦也有乐,苦和乐是相互依存的。周作人的散文虽闲适平和,但仍包含这两种最基础的情感,更加突出了人生的真谛。生活中,人为了生存要承受很多苦难,忍受很多烦恼和艰辛,周作人提倡大家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学会休闲和娱乐,劳逸结合。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都要学会自我调适,寻找其中的乐趣。生活是充满艺术的,要学会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求美好,品味人生,而不能在枯燥无味中浪费生命。其散文中“淡”“苦”“乐”蕴含了人生的真理,需要细细研读,慢慢体会周作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猜你喜欢
人生态度周作人散文
乾荣子对周作人创作之影响考察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世界观(二)
周作人之死
人生态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
论伊拉斯谟
周作人住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