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问答社区的信息伦理问题研究

2019-01-29 10:27黄妍
卷宗 2019年3期

摘 要:社会化大众参与的方式可极大地促进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知识的汇聚和流动,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例如信息虚假、信息侵权、隐私泄露等。这些信息伦理问题不仅仅破坏了网络环境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2016年的"知乎”女神”诈骗事件为我们敲响了社会化问答社区信息伦理问题的警钟,所以本文以社会化问答社区"知乎”为例,将初步探索如何约束和规范人们在社会化问答社区的信息伦理方面的相关问题行为。

关键词:社会化问答社区;信息伦理;知乎

1 引言

以人作为信息源、通过社会网络获取信息,是人类信息寻求行为的重要部分,社会化问答社区(Social Q&A; Com-munity)是该行为的重要载体[1]。以社会化的方式专司于问答服务的在线社区,是 2005 年前后伴随社交网络的兴起而产生的,较之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有诸多益处,如时效性、注重个性化等。在过去的几年社会化问答网站实现井喷式增长,其中"知乎”创立于2010年,是国内社会化问答社区的代表。"知乎”将自己定义成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理性,连接各行各业精英,使不同用户可在社区内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并为网站持续提供高质量信息[2]。

社会大众参与的方式极大地促进社会化问答平台上知识的汇聚和流动,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甚至是违法犯罪问题。2016年初的"知乎”女神诈骗事件,诈骗人童某在"知乎”用"CK小小”和"童谣”两个账号上演双簧苦情戏吗,骗取网友数十万元捐款,从一开始的信息失真演变到后来的诈骗犯罪,这说明信息伦理问题不仅破坏了社会化问答社区的环境而且引发了违法犯罪以及社会问题。如何约束和规范人们在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行为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伦理道德问题。

2 理论背景及研究现状

2.1 信息伦理

信息伦理泛指信息产品获取、传播、利用以及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伦理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伦理关系[3]。

信息伦理的最基本的定义是由美国圣·克劳德大学图书馆员罗伯特·豪普特曼(Robert Hauptm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所有对与信息生产、信息储存、信息访问和信息发布伦理问题相关的研究都统称为信息伦理”。[4]就目前来说,信息伦理概念还处于讨论阶段,且不同国家的学者对信息伦理的涵义也有不同的理解。英国学者露西安纳·弗劳瑞迪(Luciano Floridi)认为,“从哲学角度讲,信息伦理指计算机伦理的哲学构筑。信息伦理为解决计算机问题提供了道德依据,然后来指导计算机问题解决常规。”。国内学者以沙勇忠为代表认为,信息伦理又称信息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吕耀怀则指出信息伦理是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随着互联网络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生产、获取、使用和传播信息等所引发的一系列网络信息伦理问题,使信息伦理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2 社会化问答社区

社会化问答,又称互动问答或社交问答,一般被定义为包含如下特征的服务:1)提问者可以将其信息需求表达为用自然语言描述的问题的形式;2)其他用户可以通过这项服务为提问者提供答案;3)基于这项服务和参与服务的用户所形成的社区。

社会化问答社区的研究可分为三大方向:用户行为分析、内容质量研究以及用户满意度研究。用户行为分析主要探究问答社区中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问题之间、用户与答案之间的多向互动关系;内容质量研究从用户编写的内容中检测出质量的高低,并对问答社区整体质量进行评价;用户满意度与其在问答社区的实际使用体验密切相关,主要从用户参与问答社区动机的实现程度上着手。

3 社会化问答社区信息伦理问题实证调查与分析

3.1 社会化问答社区信息伦理问题实证调查

本文为了真实了解在知乎社区的信息伦理问题现状,通过发起话题的方式,在知乎上进行实证调查。调查时间为2017.06.28—2017.07.28,通过@各活跃用户,邀请回答的方式,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参与调查人数为230人,通过整理用户的留言,总结在知乎的信息伦理问题。

3.2 社会化问答社区信息伦理问题内容分析

3.2.1 信息虚假

信息从根本上讲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记录,是人们现实生活点滴和观念的真实反映,但由于信息是人活动的结果,存在人为因素导致信息源失真以及信息自身原因,使得信息虚假问题十分突出。信息虚假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或组织故意散布虚假信息,二是个人或组织没有辨别真伪而推波助澜。现实生活中,个人或组织故意散布虚假信息的事件频发。还有一些人,故意在知乎编造自身经历、疾病等假消息,吸引他人注意,来获取关注度甚至直接诈骗。个人或组织没有辨别真伪对虚假信息进行传播,也使虚假信息源所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知乎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偏好的社交平台,在知乎中经常出现一些经过精心包装的广告消息,诱导其他用户选择。

3.2.2 信息侵权

在知乎的信息伦理问题中,侵权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侵犯隐私权。在知乎中,时常会看到一些知乎用户出于某种原因刻意曝光他人隐私,比如职务、住址、家族關系、等,或者将别人不愿公开的信息以及在非正式场合的私下言论公开并传播,引发社会争议,给当事人造成伤害等行为,这都是侵犯个人的隐私权。二是侵犯知识产权。知乎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转发与分享,这种行为可以不经过作者的同意,尽管转发的时候会有原作者的昵称,但这种所谓的引用也是极其不规范的。还有就是将别人原创性的内容直接复制粘贴,以自己作品的形式发布,并非通过转发的方式,这更加明显地侵权。

3.2.3 群体极化的倾向

群体是指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形成一种集体心理的聚集。这里讨论的群体是在知乎中因为某一事件引起共鸣,从而采取集体行动而暂时聚集在一起的知乎用户。在许多与知乎有关的事件中,知乎群体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知乎打拐”事件,若不是众多知乎用户响应转发,利用零散的时间和非专业的行动,将所见到的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知乎,且不断与各地新闻媒体以及公安部门互动交流,这件事也难以形成如此强的舆论场且取得成功。群体在智力上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

4 社会化问答社区的信息伦理问题初探解决策略

鉴于导致“知乎”信息伦理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有效的规范信息伦理相关行为,使其更好的发挥“社会化问答社区”的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1 起草制定知乎信息伦理规范

信息伦理规范是信息道德控制的基础。任何的道德控制,总是先有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而后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使这些规范内化为人们心中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从而达到对行为的控制。知乎要起草并制定信息伦理规范。

4.2 加强领导和员工的知乎使用教育

可采用培训、开会、访谈等方式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员工所承担职务的责任,要多考虑知乎内容发出后会给相关利害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舆论导向会如何演变等问题,避免出现领导因知乎言语不当或者负责组织知乎的职员以一己之见代表组织声音而遭受社会舆论谴责,给组织带来负面影响。

4.3 运营商做好内容管理工作,强化把关人职责

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知乎注册使用实名制,并在用户注册过程中强制用户浏览注册的责任与义务声明。可以在用户心理形成负责任的心态,从而避免随意发表不当言论。对注册未实名的用户增加实名认证对话框,不认证则无法继续使用。由于知乎发表的开放性和无审核性不可逆转,可对知乎内容的转发进行适当过滤,对评论数量加以限制。

4.4 知乎用户需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

积极参与知乎使用自律公约的制定,在发布或转发知乎内容时多考虑相关利害的影响,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不造谣惑众,不以讹传讹,不鲁莽参与各种对解决事情无益的集体活动,并在知乎活动中积极监督其所发现的不良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陈莉玥.基于大数据的信息伦理问题及构建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27(09):149-150+153.

[2]王秀丽.网络社区意见领袖影响机制研究——以社会化问答社区知乎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4,36(09):47-57.

[3]安宝洋.大數据时代的网络信息伦理治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3(05):641-646.

[4]董彦.基于信息伦理的网络暴力现象解读及对策探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04):79-83.

作者简介

黄妍(1992-),女,汉族,山东省泰安人,黑龙江大学图书情报硕士,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