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是一座桥梁

2019-01-30 05:33戚增寒
中学语文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交际桥梁

戚增寒

曾国藩在《谕纪泽》中谈到读书之法,说有“看书”和“读书”之分:“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曾国藩所说的“读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朗诵。他认为读经书和李杜等人的诗“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极大地肯定了朗诵的作用。

今天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朗诵,是一座桥梁。

第一,朗诵,是我们走进文本的桥梁。

许多时候,我们读一篇作品,大多采取浏览、“看书”的方式,对文本大多处于浮光掠影的了解阶段,而要真正地走进文本,朗诵是一座便捷的桥梁。

一般的看书,只是对文本信息的摄入,犹如一个摄像机。而信息的摄入是否准确,对摄入的信息是否消化,也就是说,是否真正地走入文本,往往不得而知。

而朗诵就可以让你走进文本。

朗诵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过程,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准确、动听、有感染力。在朗读过程中真正达到了这个标准,说明你就走进了文本。

例如,朗诵《兰亭集序》这篇美文,就必须掌握文本中的字音、句读等,就会注意“会稽山”中多音字的读音,也会注意“虽趣舍万殊”中通假字的读音,从而力求读音准确,可见,朗诵,可以让读者走进文字;不仅如此,要朗诵好文本,必须理解文本内容,把握《兰亭集序》中表现出的兰亭集会时的赏心乐事,把握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由“信可乐也”到“岂不痛哉”“悲夫”的感情变化,这样,可以进一步地理解文本内容,从而真正地走进文本。

叶圣陶先生把朗诵称为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感通了,不论兴味方面还是感受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先生对美读所提出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读书要做到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调动所有的感官,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其实,说白了,就是通过朗诵走进文本。

第二,朗诵,是读者走出文本的桥梁。

走进文本并不是朗诵的最高境界。朗诵是创造性阅读,是朗诵者根据文本的思想、情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理解之后的再创造,是展示个性的阅读。朗诵不仅仅是接受,更是创造和表达,是通过声音、语气、语调,甚至表情动作等多种因素的一种再创造,必将反映出读者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

通过朗诵,可以让阅读主体把自己的个性特征融入阅读客体中,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通过朗诵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创造性阅读能力,走进文本而又不拘泥于文本,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

例如,朗诵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不仅能感悟到李白的人生感叹,更会把自己对时光流逝、对人生理想等感慨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在慷慨悲慨的朗诵中表达自我。

再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般性的阅读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可当我们用自己的声音去演绎这篇感人的散文,我们会从文本中走出来,用自己的声音、语气、语调,借助作者的文本,来表达自己对母亲(或者其他长辈)深深的情感。

第三,朗诵,是读者走进社会的桥梁。

朗诵,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更是一门说话艺术,而且特别强调用心说话。所以,经常地进行朗诵训练,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朗诵可以训练良好的语言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出色的语言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必备的素质,语言能力包括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即听和说的能力,朗诵是训练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最佳方式。

现代社会中,许多没有经过朗诵训练的人,容易形成交际障碍,不会倾听,抓不住对方交流时的语言要点和情感倾向;不会表达,说话时吐字不清或发音不准。不少人在公开场合不敢开口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说话时脸红脖子粗,即使开口也只是声音极低、断断续续,更谈不上表情达意了。而这样更容易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造成恶性循环。

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始于朗诵。朗诵可以训练和提高人们对语言敏感的程度,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在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处理过程中,会让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渐渐明晰,最终达到对语言文字理解。同样,能够用恰当的声音来演绎无声的文字的人,也就更容易听懂别人的有声语言。

朗诵既作为一种语言训练也是一种思维训练,它需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训练语言及思维的协调性和条理性,使语言表达有条不紊。文字通过眼睛摄入,输入大脑,然后通过大脑的分析、鉴赏,感悟出这段文字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应该运用的语音语调等,然后通过中枢神经把这些信息传输给口腔,让口腔运用恰当的形式把这些表达出来,这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种感官的配合,语言表达和思维的和谐、语言及思维的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是语言交际中所必需的。所以,朗诵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语言表达就能简明流利、连贯得体,就能在公开场合,恰当地运用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的变化来表达内容情感,恰如其分地运用手势、表情,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不仅如此,朗诵可以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让你在交际中拥有优良的心态,使你在社会交际中游刃有余。

比如,朗诵可以培养自信向上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克服交际过程中的胆怯心理,让你在交际过程中真正做到自信而恰当地表达自己,并能根据交际环境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所以,朗诵在培养人的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的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人的情商。

朗诵还可以训练注意的持久性,增加注意的深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注意力,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品质。在交际中,无论是信息的获取还是信息的输出,都需要优良的注意力,否则,你听不懂别人的话,也说不清楚自己的话。而朗诵,是一种对文本、甚至活动意义的理解必须清楚和深刻的阅读活动,因为其既是接受性阅读,更是表达性阅读,其正确表达的要求促使阅读者必须时时加深自己的有意注意,朗诵者的自我表达要求能够不断地刺激额叶,不断地加深有意注意,并且使注意稳定的、长时间地保持在阅读客体上。经过朗诵的训练而培养出了持久的、有深度的注意力,当然有助于社会交际中的语言交流了。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交际桥梁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