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写作教学中的引导与实践
——以《发挥联想和想象》为例

2019-01-30 05:33鲁爱琼
中学语文 2019年15期
关键词:成文油纸伞蘑菇

鲁爱琼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堂写作课成功的关键基础。现以《发挥联想和想象》为例,谈谈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与实践。

《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教学是统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第六单元共四篇课文,即《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这四篇文章均涉及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在学习这四篇课文时,学生便对联想和想象有了初步了解。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笔者将此次写作教学的重难点设为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首先,笔者梳理了写作教学流程,即得法—实践—修改—展示,在整个流程中,学生贵在得法,重在实践。鉴于此,写作之前,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课本研读,通过读课本,了解联想与想象的概念、方法、注意事项。

课本研读结束后,笔者出示“伞”,以“伞”为对象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先从颜色和形状上加以引导,如“形状”,学生能很快由“伞”想到蘑菇和荷叶,但只有一句话可说,即“看到伞,我想到了蘑菇或者荷叶”;如何引导学生成文呢?笔者又从蘑菇和荷叶开始引导,如由蘑菇可以想到一个小白兔的故事,小白兔在干什么呢?与伞怎么联系起来呢?通过环环相扣的引导,学生能很快掌握联想与想象的运用。又如“颜色”,学生能很快由“伞”想到彩虹,但再往下说,似乎又遇到了障碍。在此,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楼上,看到楼下行人撑着的各种花花绿绿的伞像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有学生想到了春天,于是便可从春天的角度成文了。

形状与颜色的引导只是浅层次的引导,要想学生写出深层次的独特的东西出来,还需要从别的方面进行引导,于是笔者又从“材质”和“功能”方面进行引导。如“材质”,学生能很快想到油纸伞,但这并不是联想和想象。“通过油纸伞你又会想到什么呢?”笔者这样启发引导,学生开始联想和想象,有的同学想到了《白蛇传》,有的同学想到了江南小镇……再如“功能”,伞具有庇护和隔绝的功能,由此可想到父母,通过引导,学生迅速明白了“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

老师引导需要细致深入,随后便可实践,先要求学生写成片段,如下便是在引导之后学生形成的两个片段:

片段1:那把红色油纸伞,挂在书房墙头已经十余年了。每当我走进书房,伸手触摸时,总被父亲呵斥住。伞是祖母的,祖母去世十余年,唯独留下了这把伞。母亲说祖母的颜色就像这把红色油纸伞,红得端正,红得热情。我想祖母应该是拥有江南女子的妙曼身姿,却拥有东北女子热情似火的性子吧,不然,何以似伞呢?父亲说,油纸伞容不得揉捏,却说祖母一生刚强似铁,九个儿女,她却未曾埋怨过一次……我站在门口看着那把油纸伞,里面走出了一位手撑红油纸伞,身着花旗袍,面带春风笑的胜似丁香的女子,对我说道:“我便是你的祖母。”

片段2:窗外,雨幕将天地连成一片,人们手中那花花绿绿的伞,编织出了一副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象。那一朵朵花,正在接受雨的洗礼。看,红色的是杜鹃,那喇叭口的小嘴吞进去的是雨露,吐出来的是蜜水,它笑着。粉色的是格桑,温柔地伸张着它的花瓣,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心中满是向往。绿色的是草地,任凭花儿们争鲜夺艳,以它不起眼的身姿傲立于花海中。这不正是那世外的桃源吗?人们在一篇花海中穿梭,笑着、唱着……

片段1是一段典型的“睹物思人”的文字,在老师的引导下,该学生很快掌握了联想与想象的方法,跨过时间和空间进行写作。片段2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由伞的颜色联想成文,形象生动。

学生在形成的片段上再“添枝加叶”,将片段加工成文章,就容易得多了。

猜你喜欢
成文油纸伞蘑菇
篆刻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盛开在烟雨江南中的花——油纸伞
泸州油纸伞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爆图团
蘑菇
油纸伞下的四月
成文昊设计作品
蘑菇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