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留白”在记叙文写作中的应用

2019-01-30 05:33杜慧芳
中学语文 2019年15期
关键词:苍鹰短句野兔

杜慧芳

维纳斯因其断臂而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想,成就其不可超越的美丽;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画作处处留白,方寸之间,彰显天地之宽,寥寥数笔,勾勒无穷画意;音乐中的停顿可让人领略“欲说还休”之美,感受“无声胜有声”之妙。这是艺术中的留白。

“留白”的艺术手法也广泛地应用在写作中。从钟嵘的“文已尽而意有余”到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从刘勰的“隐者也,文外之重旨者也”到司空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我们都可看出古人对“留白”的重视。所谓“留白”,即在作品中故意隐去所要表达的含意,如故事的某个情节、语段中的某个词句等,以此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去填补情节与词句的空白,去揣摩蕴含的哲理和情感。留白运用得当,可使文章简约含蓄,有“言有终而意无穷”之效果,读者则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尽情驰骋在想象的世界之中,充分发挥再创造的能力。

那么,在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巧妙运用“留白”的手法呢?下面以江苏省苏北四市一模中一篇考场作文《我属于那儿》为例,简要赏析。

我属于那儿

光辉已经被苍鹰驮走,留下暗黑的夜。一只断翅的鸟,正做着无限澄明的大梦……

——题记

曾经,平沙无垠,苍凉戈壁上空,我习惯了马革裹尸、闻惯了塞外鼓角,一任如鞭的狼烟放牧着万千坟茔中的枯鬼。我吟啸,我是一只无可匹敌的鹰……

突袭

何处是我的栖身之所?我为什么下坠?万千丘壑在我身后静默,远处村庄的雾气泣出了泪,大地一片空怅的回音……

我中了寻欢者的子弹。

我将飘向何方,曾经听见对我呢喃软语的那个云头吗?那一缕归魂的炊烟吗?炊烟下那个惊恐的女孩,你是否愿意为我竖一块小小的墓碑?鲜血裹挟着愤怒喷涌,难道我的一生只是一次辉煌的陨落?

叩问

这是一片丛林,躲进微许澄澈的月光。我扑打着,却立不起来。寒气令伤口的血凝结,受伤的翅膀已毫无知觉。一狠心,我啄下了它,我容不得丝毫的残缺,却注定只是一只残鸟,已不是所谓的鹰。

一只慌慌张张的野兔叼起那块断翅,消失在视线里,只留下深深的嘲弄的气息。它没有把我放在眼里,周围的草木上簌簌地抖落了月的华光,却对于这近旁的王者不屑一顾。

我属于哪里?我的灵魂将皈依何处?

涅槃

觊觎英雄的企图往往只有死路一条。我集聚仅存的一些力气,循着气息,开始血与肉的重归路程,身后留下模糊的血迹,与砂粒和在一起,慢慢风干……

回首,我俯瞰山下,玉兔已近西落,金乌将东生,而我已攀上巉岩,太阳升起的地方。

氤氲的水汽即将散去,我将断气的野兔扔在一旁,冷笑了一声,然后轻啄了我的伤口,舒心地站成桀骜不驯的姿势,任意识逐渐模糊……

我相信,来年春天,百鸟会对着残缺的白骨感叹。因为这里曾居住着一个传说,任何苦难都将成为成功者幸福的回忆。

我属于巉岩,我庆幸,在闭眼之前,我能又载一眼光辉如梦,永不再醒来!

此篇考场佳作,作者成功运用了留白的手法,使故事情节生动传神、跌宕起伏,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片段组合,整体勾连

记叙文的叙事剪裁有“纵向”和“横向”之分。“纵向”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横向指叙事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个冲突,亦可以是一个情节。在考场作文中,学生往往过分强调“纵向”的连贯性,追求“情节”的面面俱到,结果造成文章平铺直叙、索然无味,最终陷入“流水账”的漩涡。那么要想避免此类弊病的出现,就可以在写作时选取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相对重要的片段,通过片段的组合勾连起叙事的整体框架。对非主体情节,则可做缺略处理,即“留白”。

《我属于那儿》这篇文章从“横向”的角度看,主要记叙了这样几个片段:遇袭受伤、叩问归处、涅槃重生。作者通过这几处横向的片段,勾连起清晰的纵向结构——曾经是无可匹敌的强者,遇袭受伤后,落进丛林,受到野兔的嘲弄,经历了迷茫、徘徊,最终走上王者回归之路。至于谁是偷袭者,如何与野兔搏斗,这些过程则都缺略了,但读者依然可以通过所写片段,做出符合逻辑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完成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构建。比如从“我中了寻欢者的子弹”一句的叙写中,我们可以想象出寻欢者击中猎物后的得意满足、苍鹰受伤后的痛苦挣扎等情景;“我将断气的野兔仍在一旁,冷笑了一声”,透过此处细节的描写,我们又仿佛亲眼目睹了鹰兔之间血肉模糊、殊死搏斗的场面……“含而不漏,留待他人”,情节上的留白,不仅不会影响作品内容的完整性,反而会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文章更具弹性,更有可读性,散发出意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在一篇800字左右的考场作文中,要表现大容量、多层次的内容,用这种跨度的片段组接全文,是一种简洁的方法。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还需注意情节留白的合理性。任何缺略的部分,在与主体情节衔接的时候都应当是自然并符合逻辑的。

二、虚实相生,有无相成

真正做到“留白”,必须注重“实”的描写。实是虚的基础,“留白”是以逼真刻画为前提的。

本文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细节描写,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为我们搭建了想象的宽阔平台。“我将飘向何方,曾经听见对我呢喃软语的那个云头吗?那一缕归魂的炊烟吗?……难道我的一生只是一次辉煌的陨落?”作者连用几个反问句,细致刻画了曾经翱翔九霄之上的雄鹰受伤后愤怒、彷徨的心理,让我们仿佛听到了他对灵魂的叩问;“躲进微许澄澈的月光”“周围的草木上簌簌地抖落了月的华光”,几处点睛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王者失落的悲哀,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苍鹰沮丧的神情,听到它内心滴血的呐喊;“躲进”“扑打”“俯瞰”“轻啄”“站成”等一系列动词的精妙运用让我们清晰看到了王者回归之路;“寒气令伤口的血凝结,受伤的翅膀已毫无知觉。”“身后留下模糊的血迹,与砂粒和在一起,慢慢风干……”“舒心地站成桀骜不驯的姿势,任意识逐渐模糊……”几处典型画面的描写则又让我们想象出回归之途的痛苦、隐忍与坚持,不禁对王者的行为多了几分敬意。简要的情节写得如此丰富细致,这是一种境界。

作者通过这些逼真的描写,确定了丰富的想象内容。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追求纵向的无限延伸,而应追求横向的丰富发展。唯有如此,“留白”才能真正做到“无字处都成妙境”,才能真正回味无穷。

三、巧用短句,韵味浓郁

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应该追求文字的有效性,即用最简洁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信息。要做到这点,最简洁的方法就是使用短句。短句的巧妙运用,让语言充满韵味,含蓄隽永。如“曾经,平沙无垠,苍凉戈壁上空”相比较,“我曾经是一只翱翔在苍凉戈壁的上空的雄鹰,在空中,我俯瞰无垠平沙”的描写,更经济,也更具张力,更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更有利于阅读者的自由创造。本文以短句为主,在一个个简洁灵动的短句之间,我们追随苍鹰,感悟心灵的历程,畅游无限的空间。

短句强调的是凸显主要信息和显性信息。“杏花。春雨。江南。”(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六个字简洁描述了余光中梦中的江南美景。全名词的组合,没有修饰或限制,没有描写杏花的娇艳,没有诉说春雨的柔美,仅仅是轮廓式的描写,但相对独立的景象已在读者思维中展开了一幅江南的立体画卷。语句中的次要信息和隐性信息由阅读者的思维得到补充,语言也由此变得更有韵味,更加艺术化。

四、精巧结尾,意在言外

“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个精巧的结尾,能给人更丰富的联想,极大地提升文章的品位。

“我属于巉岩,我庆幸,在闭眼之前,我能又载一眼光辉如梦,永不再醒来!”文章戛然而止,巉岩上那只苍鹰却深深留在了人们的脑海中。没有对苍鹰进行所谓的点睛性评价,有的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描述,但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已清晰可见。寥寥数语,有苍鹰回归之后的满足,更有闭眼之前的坦然与骄傲,干净、利落,却蕴含着无穷的韵味。

记叙文的结尾形式有很多种,或直接收束、或照应开头,或写景、或抒情,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含有余不尽之意”。结尾处“留白”,留下的是文章深刻的意蕴,是读者无穷的回味。

猜你喜欢
苍鹰短句野兔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野兔“教练”
疯狂野兔,看招
小野兔的大耳朵
两只小野兔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苍鹰是我女朋友
匍匐
小苍鹰游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