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鉴赏中的诗歌学习任务群设计

2019-01-30 05:33熊艳芬
中学语文 2019年15期
关键词:卷帘如梦令满地

熊艳芬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自主创设学习情境、选择学生的学习内容、提供指导学习方法和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相关学习资源,最终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运用过程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然而如何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苏教版的《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实际、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如何以学生的诗歌自主实践为主线,设计诗歌教学中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这非常值得思考。

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授之以渔”选角度

如何读懂一首诗,是我们进行自主诗歌鉴赏的坚实基础,看、读、查、品、悟五步读诗法,是较为常见的鉴赏步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看诗题、看作者、看注释明确这首诗的写作目的,通过看意象、看情语、看题材了解这首诗写什么,最后通过看手法、看尾句明白怎么写的问题,从而完成“3W”(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样”)模式的立体鉴赏。这一切给学生进行自主诗歌学习及初步鉴赏提供了起点和有力的支撑。同时在我们分析江苏省考试大纲中对诗歌考核的四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恰恰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比较鉴赏的起点和切入的四个角度。

二、整体设计统安排,体现层次与差异

鲁迅说过:“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这一论述恰恰给中学诗歌的比较鉴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

首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诗词鉴赏中,对个体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纵向比较阅读鉴赏。以易安词鉴赏为例:在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中南宋词版块中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诗词教学中,可以同时引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高一年级必修四课本中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三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

首先将班级学生分组(以前后四人小组为宜)从诗歌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角度选取合适的鉴赏角度作为主要合作研究方向,讨论探究,总结记录,求同存异。

实践表明,学生最易发现的相同点是三首诗歌中都拥有诗人李清照诗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些物象:花、风、酒或两首词中都拥有的帘、黄昏、雨。

当把这些物象抽离出来进行初步鉴赏时,诗人的一些相似的喜好和气质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在唐诗宋词的学习中学生似乎也曾经感受到了相同的气象,甚至连李安修所创造的现代流行歌曲《女人花》歌词中也写到“我有花一朵,种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我有花一朵,长在我心中,真情真爱无人懂”。分组鉴赏的学生很容易把注意力凝聚在“花”这一常见物象上,鉴赏小组一般会概括出以下常见意象(同时老师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课外引导和知识扩展):黄花——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酒——“愁”的象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秋风——秋风渲染愁情(“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细雨——哀伤、愁丝的象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诗人杜甫这句来自《曲江二首》的诗词向我们展示了古代诗人见景生情、托物言志那种特有的敏感和情怀,而今何况是婉约之宗的易安居士呢,古人诗词中有一片花飞春已减、一片花飞坠红影,一片花飞那可禁,一片花飞一片愁……正可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在这当学生将这些物象放回语境上升为意境时,当细心的学生凝视着三首词中这一细小的差别时,新的阅读和鉴赏层面便被打开。

因此有的学生提出了《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三首词中,花的意象是有很大区别的,甚至在课堂中一名学生明确提出了这三首词中的“花”的意象就是词人的化身和象征,可以说是词人一生的不同时期的鲜活写照,这一组意象就是易安居士的一生!

对于学生的这一大胆创见,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质疑和创见,作为引导学生,对作家作品中同类意象不同情感和经历,进行分类汇总式的微观纵向比较鉴赏。其实已经有学者关注了李清照部分作品中“黄花”现象,并提出了“一种黄花别样愁”的论断,这一点是和学生的发现不谋而合,只是不够系统。在《如梦令》学习鉴赏中,有的读者提出了“谁是卷帘人”“红花为谁瘦”等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吴小如教授在《诗词札丛》中认为《如梦令》作品既是写实又兼含比兴。“卷帘人”应为丈夫,“海棠依旧”隐喻丈夫认为妻子容颜依旧,这里的惜花之意正是怜人之心,而“绿肥红瘦”应是妻子认为叶茂花残、青春即逝。作家陈祖美认为此作品应为婚前少女时期所作,卷帘人应为侍女,这正如李清照《好事近》中写到“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学生在此阶段学习中经常聚焦于“应是绿肥红瘦”其中使用的艺术手法,某种意义上这句诗歌包含了借代、拟人、对比,甚至整体上还象征了春去夏至、少女惜春而瘦、青春即逝等丰富的情感。可见惜花伤春这种思想恰恰包含了社会的、人生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在《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的词人本可以高歌“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多丽·咏白菊》)解忧陶醉于“暗香盈袖”之中,无奈“帘卷”却“西风”或是“西风”空卷帘,“卷帘人”不在!伤菊自怜、内心焦虑、风姿憔悴的“人比黄花瘦”的年轻贵族离妇形象跃然纸上。

关于《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句的鉴赏,学生很容易误认为是落花遍地,而生活常识则告诉我们这种情形一般不合常理,当然文学界也流传着“苏轼黄州菊花误”的逸事。因此吴小如教授也曾经提出一种新颖的解释:易安词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所表达的真正意义应该为菊花盛开的状态,而并不是满地落英的情形。同时“憔悴损”被诠释为写作主体因为内心忧伤所以瘦损而且憔悴,作者并非想表达菊花的凋谢或枯萎的状态。真正的原因是主人公没有心思去观赏满地的繁花,更没想到去采摘,也许这才是诗句“如今有谁堪摘”的真正含义。为什么作者使用这种笔法,才是我们研究的关键。词中“怎一个愁字了得”应是解题的关键。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发现了本词包含了丧夫之痛、孀居之悲、婚变之恨、颠沛之苦、故国之思,最终国愁、家愁、情愁汇聚而成了一首沉重的哀伤的忧患之愁的生死恋歌。然而此时也有个别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引用了作家梁衡《乱世中的美神》的材料,提出了作者作品中可能含有被很多读者忽视的一种不可言说的忧愁。本应传承衣钵之人的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使这位学无所传、情无所托、报国又无门的千古才女李易安再也无法寻找到自己在世间的最后的价值所在。

从《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到《醉花阴》中的“人比黄花瘦”再到最后《声声慢》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当然正因如此才真正地铸就了一颗以心抗世,以笔唤天的万古愁心!

三、百花齐放各千秋,求同存异觅发展

在课堂自主学习的分组鉴赏中,除了上文中同一作家意象群对比鉴赏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以外,还包括其他学习小组选取的表达技巧比较鉴赏、意境和情感差异比较鉴赏。当然比较鉴赏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不仅包括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之间的比较鉴赏,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在编排文章时,特意将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和岳飞《满江红》编写在同一教学版块,同是“极其变”“极其工”的南宋词却唱出了不同的时代之音。课后品读与探讨中引导学生将《如梦令》与韩偓《懒起》从语言表达的特别视角进行比较鉴赏。甚至可以引入同一教学版块中姜夔《扬州慢》与易安词作比较,去品悟不同的“黍离之悲”,从而形成丰富的、多维度的诗歌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尝试。

在学生分组自主鉴赏时,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李清照的一生大事件,将每一部作品放回作家的人生长河中淘洗、品读,这样更容易进行深层次的涵泳品读。

猜你喜欢
卷帘如梦令满地
洁白的“棉花”飘满地
防火卷帘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立秋年过半 处暑满地黄
如梦令
如梦令
Professor Xu Yuanchong and His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父亲的果园
如梦令,长相思
槐花满地
本期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