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的分层设计

2019-01-30 05:33
中学语文 2019年15期
关键词:层级分层初中语文

刘 娟

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实施以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从班内分层教学概述、设计原则、教学设计措施等作一简要的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每个学生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爱好是有区别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设计中,需要根据学情实行分层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个体差异为依据,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一、班内分层教学概述

分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目前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潜力倾向为科学依据,把学生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班内分层教学(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指以目前现有的行政班级为现状,在教学活动中,在统一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好、中、差各类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和辅导,同时在学业考查中也分不同层次考查,从而使各层次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二、班内分层教学设计的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实施语文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成绩和学习能力。在初中生语文班内分层设计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以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为教育理念,以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1.以初中生现有语文水平及学习能力为分层设计原则

教师在对初中生实施语文班内分层设计时,要对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充分的认识,每个学生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爱好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因此教师在分层设计过程中,要对初中生进行共性归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及学习潜力为分层依据,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把水平、能力相近的学生分到一个层级,与其他层级的学生区别设计。

2.以每个初中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分层设计原则

在初中语文班内分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认识到对学生分层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分层设计中,要依据学情实施动态分层,密切关注各个层级学生的学习动态,当在测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有达到更高层次的趋势时,要及时对学生所在层级进行动态调整,从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让全体同学在语文学习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三、班内分层教学设计措施

教学过程由制订目标、实施方案、形成评价三部分构成。一个基于教学目标的良好的设计方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方案的指南,是教师实施课后评价的方针。教师在初中语文班内分层教学设计中,也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课前制订目标设计

初中语文教师在制订班内分层课前教学目标时,根据学生层级的语文水平及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基础性教学目标A、提升性教学目标B,以及挑战性教学目标C三个层级,对其进行教学目标分层设计。例如在人教版七下《孙权劝学》课前教学目标设计时,对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的A层级学生,要求其能正确掌握课文中的通假字如“当涂”中的“涂”通什么字,能对通假字的意思做出解释,还有哪些词语属于一词多义、哪些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等基础知识,同时在能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辅之以一定的学习能力指导;对基础较好、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B层级学生,应在达到A层级的基础上,要能正确掌握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的用法,并能进行文章结构分析,同时对课文的创作背景、写作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对求知欲望强烈、语文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的C层级学生,则要求其通过自主学习,在B层级基础之上,能对文章进行赏析,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提炼文章的核心思想,同时进行如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等课外知识的拓展。通过对班内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及学习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升。

2.课中实施方案设计

教师在制订班内分层课中实施方案设计时,要针对相应层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施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在A层级实施方案设计中,要以引导、启发为主;在B层级实施方案设计中,要以小组讨论、分析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在设计C层级实施方案时,则要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以互相争论、质疑的形式,提升其语文学习力。例如在设计人教版八上《白杨礼赞》课中实施方案时,在A层级学生可以正确掌握课文词语的前提下,通过教师对作者创作背景的介绍,从而启发学生总结课文中心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初步提炼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设计B层级学生教学实施方案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达到A层级基础之上,对课文的结构划分展开讨论、分析: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方法表达对白杨的“礼赞”?为什么要对白杨“礼赞”?经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从而可以学习《白杨礼赞》结构的写作方法,以提升B层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在设计C层级学生课中实施方案时,则要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互相争论、质疑《白杨礼赞》艺术鉴赏的形式,分析课文的艺术特点,从《白杨礼赞》中学习如何凝炼语言以使文字优美、如何构建文章段落以使结构谨严,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象征手法,以使C层级学生的语文水平达到质的飞跃。

3.课后形成评价设计

教师在制订班内分层课后评价方案设计时,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平时测验考查的学情反馈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为依据,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从而可以根据评价对学生所在层级进行动态调整。例如设计人教版八下《桃花源记》课后评价方案时,可将考查内容以基础题占50%、提升题占30%以及挑战题占20%的形式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考核,并通过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学情评价,在评价中发现A层级中有的学生已经能正确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并且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有可能达到B层级教学目标时,要及时将其调整到B层级中,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发现B层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大幅度提升的趋势时,可视情况将其调整到C层级学生中,从而让其保持目前的学习状态;如果在评价中发现C层级学生的学习状态、自主学习能力有所下降时,要及时查找下降原因并进行分析,如果是偶发原因,则依然放在C层级中,如果是学生的学习力的确无法再达到C层级的教学目标,可以考虑将其降到B层级中。教师基于学情反馈,从而对层级之间的合理动态调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班内分层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现有语文水平及学习能力为基础,以每个初中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目标,在统一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对学生实施动态分层,从而提升班级全体同学的语文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层级分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有趣的分层现象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