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元化方法激发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019-01-30 05:33孙春燕
中学语文 2019年15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荷塘师生

孙春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就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谈几点想法。

一、设计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热情

实际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情境导入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祝福》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在一个北风怒吼、大雪纷飞的冬天,从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中年妇女,她的步履艰难、目光呆滞、头发蓬松,左手提着一只装有破碗的竹篮子,右手拄着一根长竹竿,这个女人就是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她惨遭封建礼教思想迫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旧中国农村妇女是怎样遭受封建礼教迫害的。”通过教师极富感染力的独白,可以用简单几句将即将学习的文章内容勾勒出来,唤醒学生的阅读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审美热情。又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言情境:“在那曲曲折折的荷塘中,满是大大、圆圆的叶子,犹如舞女旋转时的裙摆,不时还飘来阵阵荷香,今天,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月下荷塘!”这样的语言描述,将文章中的景物生动传神地描述出来,抒发了对美好景物的向往之情,能够为学生呈现一幅优美的画面,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的美好憧憬。

二、合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生好奇心较强,对很多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尤其是科学类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这一年龄特点,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设置悬念时,一定要注重悬念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能偏离教材主体,应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设置。例如,在教学苏洵的《六国论》时,可以在学生预习之后设置这样的问题:苏洵对于六国的兴衰,前后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是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为了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要增强师生互动,加强情感交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信任老师,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和信其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鼓励和表扬性的话语,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培养,不只是学习中,还有生活上,通过聊天对话进行教学方法的渗透和学习方式的指导,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深入开展。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魅力,我们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因素,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和认识生活中存在的真善美,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时候,以“感受母亲人格特征”为主题,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伟大人格,让学生领悟母亲给作者带来的生命启示,进而利用文章的情感因素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思想,引发学生的共鸣。最后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母爱的伟大与深沉。这样一来,不仅完成了知识教育的目标,还起到了感恩教育的效果,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现代手段辅助,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课文内容再现。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文章,大都注重情节和意境,尤其是散文,在意境方面的描写非常充沛。如果能营造真实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这是一篇描写荷塘夜景的美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优美的教学课件,其中有月亮、有荷花、有池塘,再配以笛声演奏的曲目《荷塘月色》,让夜色下池塘中的荷花交相辉映,使学生仿佛走进曼妙的荷塘夜景,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图意。此外,语文学科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所以要加强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项脊轩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都喜欢的流行歌曲——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曲中包含了周杰伦对妈妈的深情,能唤醒学生的亲情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长辈和亲人对自己的关爱,这首歌曲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更容易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总之,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荷塘师生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小荷塘
荷塘月色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热闹的荷塘
荷塘
荷塘三记
荷塘月色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