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探索

2019-01-30 08:48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3期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大学

(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

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奉行素质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社会人才为目标,大力加强教育投入,尤其是对高等教育院校的支持与建设。大学体育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更关系着我国社会综合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大学体育教育事业任重道远。由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展开了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与探索之路。

1新课改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意义

国民体质不仅代表着个人的健康状况,更关系着国家整体的精神状态与面貌,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推进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能够改善当前青年学生体质不佳的局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完成大学学业提供保障。其次,推进大学体育教育体系化的发展,面对传统大学体育教育理念仍然存在的事实,必须以教育改革为前提,不断融合现代教育理念,转换传统教育模式,实现学生从“强迫式”变成“主动式”的转变,真正发挥大学体育教育的实践作用,并形成大学体育教育体系化发展路径,从而带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突破与发展。

2现阶段大学体育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1体育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得到了明显的进步,但体育教育理念也同时处于转化的交汇点,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计划为体育教学提出了完善的解决方案,为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阻碍,将教育改革流落为“面子工程”,仍然沿习传统体育教育观,部分教育机构和教师不积极也不愿意投身改革,造成了教育改革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教育改革的实施与发展。同时,在体育教育模式上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突出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导致体育教育形式死板、内容守旧、效率低下的现象依然突出。

2.2体育教育方法模式单一

体育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与科学的规划的,并不能一蹴而就,也正是由于其教育特点的影响,导致在教育中教育方法保守,缺乏探索精神与动力,一味地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是以提升学生体育素养为目标。从而导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受传统体育的教学地位影响,导致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压缩,尤其是体育教学研究投入缺乏,很大程度上导致体育教育的发展局限。同时,大学体育教育多以经验作为教育资本,而对新方法、新模式的应用与接受缺乏勇气,始终无法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造成学生对于教育内容的被动接受,使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弱化了课堂效果的彰显。

3推进新课改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途径

3.1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理念的改革

新课改提倡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改革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育的内部结构,实现教育的转型与升级。其主旨就是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重塑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地位,围绕培养综合型人才为中心,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教师的大包大揽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习“向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首先,要确立长远的培养目标。总结大学体育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以促进学生的体育终身发展为根本目标,全面结合社会的需求与教育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育方案,打破传统守旧的体育教育观,推行教育改革的实施。其次,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导。大学体育教育具有丰富的选择性,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与目标,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利用丰富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教育优势,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个体的成长优势促进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理念作为改革前提。大学体育教师是具体的教育实施者,也是构建体育教育氛围的关键因素,由此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让教师对新方式、新理念进行接纳与实践,领悟新课改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教育需求,利用改革实践的精髓进行教育指导,并以此作为推进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提前。

3.2优化体育教育内容与结构的改革

大学体育教育的质量体现主要来源于教学内容及课程结构,通过新课改实施以来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已经在新课改的影响与推动下,实现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布局,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不断进行着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果。但从整体的教育改革上看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体育学校在体育教育的硬件水平上具有较大的投入,但对于教育的软件领域投入则相形见绌,由此所引发的教育内容与结构的改革势在必行。首先,要立足于教育实际完善课程安排。针对部分大学体育课程在大三年级的衔接问题,要结合教育实际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将体育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可以利用选修的模式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安排,以此构建全员参与的氛围。其次,要注重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体育教育的根本保障就是学生的体育兴趣,立足于此就需要在课程的设计与安排上做文章,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融合现今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打造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通过全面的借鉴与自身的拓展,形成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突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体育教育的长期向好发展。

3.3注重体育教学中评价体系的改革

体育教育评价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育成果的全面性评估。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育评价中难免出现数据化的评价结果,而若在教育中过于单一的强调量化指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大学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改革显得尤为迫切。一方面,要突出体育教育整体环节的评价。体育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并且长期的过程,重点更是集中体现于日常的教育实践,在进行体育教育评价时不能只注重成绩,而是要针对个体的现状,不断完善教育评价的方法,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评价范围,这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完整还原,还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体育训练热情,转化学生的体育学习观念。另一方面,要注重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模式。在传统的体育教育的评价上,无外乎就是针对学生的整体成本或单项表现作为评价指标,而这种简化的评价虽然能够进行客观的反映,但其对体育教育的推动作用甚微。为此,更需要以灵活的评价体系作为教育支撑,针对学生的表现及进步进行实时的评价,让学生在不断的细节评价中融入体育训练,在体现教育公平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优化后期的教育与学习环境,为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增添动力。

4结语

总而言之,自新课改深入实施以来,对于大学体育教育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解决了教育理念滞后的问题,同时通过教育方法、内容与模式的变革,使大学体育教育重新回到了主体位置。由此持续推进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不仅是对新课改的深入实践,更是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全面促进,利用不断的教育创新引领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新课改理念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大学求学的遗憾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