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河南高校全面对外开放发展的思考

2019-01-30 11:44恒,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河南国际化办学

谭 恒, 杨 雪

(1.中原工学院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河南 郑州 450007; 2.中原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国际化开放发展伴随中国高等教育走过了百余年,已成为大学的第五大职能。新时代,在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下,河南高校需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家底,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国际化开放发展的新方案。

1 紧跟新时代,瞄准新使命,明确新定位

1.1 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绘制了“新蓝图”

我国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教育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倡导“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沿线国家教育合作”[1]。这一科学部署为我国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构建了新格局,绘制了新蓝图。同年7月,教育部牵头制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方案,强调“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2]。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十大战略任务,要求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围绕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开创新时代“一体两翼”[3]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即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在布局、重点、资源和力量投放上都要向“一带一路”聚焦,同时以人文交流和国际教育合作为两翼,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发展新格局。

1.2 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引进世界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支持,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还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全面开放发展的新任务。它主要包括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继续办好孔子学院(课堂)、培养懂“语言”精“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加快建设海外国际学校等。

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新使命、新任务提出了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和具体行动方案,即服务“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和实施全面开放发展的新方案。

1.3 新时代,河南新使命要求高校对外开放发展“更加出彩”

2018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了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河南新使命。会议强调要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要结合实际工作找到出彩点,真抓实干,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召开的河南省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号召;7月,河南对外开放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找准方向,明确定位,找到“出彩点”,精准发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是河南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相关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新时代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高等教育“走出去”和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河南打造教育强省的需要。对河南高校而言,全面对外开放发展已不再是做或不做的选择,而是要做好,做强,做出特色,多出彩,出浓彩。

2 河南高校对外开放发展现状

2.1 国际化组织机构健全,但缺乏开放发展的专项顶层设计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2019年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显示,河南高校进入全国前400强的有14所(以下称“Top14”),其中11所为名称中有“大学”的,另外3所为“学院”(分别是中原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和河南科技学院)[4]。我们可选择Top14高校的开放发展顶层设计来分析。从Top14高校实施开放发展的组织机构设置来看,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序列均设置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合作处”等机构,负责与境外高校与机构开展全方位合作;在二级学院序列均设置了“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等,负责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此外,有些高校针对国际教育开展合作项目和办学规模的不同,开设了“欧亚国际学院”“国际汉学院”“中英国际学院”等。河南举办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3所高校也均在Top14高校中。这3所高校分别设置了“迈阿密学院”“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乌拉尔学院”,助推国内学子实现留学世界名校的梦想。

Top14高校开放发展顶层设计分为3类。第一类非常重视国际化办学,制定专项国际化开放发展顶层设计方案,明确了“国际一流”的发展目标。如郑州大学把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作为其发展目标,并明确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目标;河南大学把跻身“有较大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作为开放发展目标。这两所大学的开放发展目标与他们建设“双一流”的目标完全契合,也是“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第二类把开放发展作为学校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强调国际化在学校整体战略中的推动作用。在Top14高校中,除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外的其他9所“大学”的战略中,有5所大学将“世界知名”“国际知名”“国际有影响”“国际型”大学等作为其开放发展的目标。Top14高校中的3所学院都很重视学校的国际化工作,强调着力推进开放办学,实施开放活校,努力创造国际视野、多元文化交融的办学环境,以国际化推动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第三类是对外开放未列入学校整体战略,更无专项开放发展战略的高校。Top14高校中有3所大学在战略目标里对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均做了明确规划,但未提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开展及开放发展的定位与目标。

2.2 合作办学有规模,缺优质,层次低,专业重复度高

截至2019年8月,经国家审批设立的全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总数为2 461个,其中本科及以上项目与机构共有1 214个(机构95个,项目1 119个),硕士及以上层次合作办学约占20%[5]。

(1) 合作办学规模。到目前为止,河南高校经教育部审批备案、具有招生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共83个,占全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的7.4%,居全国前列;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4个,中方举办高校分别为河南大学、中原工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省在本科层次还开展了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84项。河南目前在硕士及以上层次合作办学空白,尚无独立设置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法人机构。

(2) 合作办学资源引进。河南高校与24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或课程项目。合作国家或地区遍及五大洲,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印度、波兰、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开展了25个项目和两个非独立法人机构的合作。参与河南合作办学的境外高校共计81所。其中美国合作高校数量最多,达18所;其次是澳大利亚、英国,合作高校均为9所;排在第三位的是俄罗斯,合作高校8所。韩国、白俄罗斯、爱尔兰等,合作高校也在5所及以上。与河南合作的外方高校中,在2019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排名前200的高校有4所,分别是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29)、澳大利亚的莫纳什大学(59)、韩国的汉阳大学(151)及英国的瑞丁大学(195),优质资源名校占全部合作高校的比例仅为5%。

(3) 合作办学专业分布。河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及课程项目的合作专业共计71个,涉及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教育学等10个学科。其中工程制造与信息技术类专业数量最多,达到29个,占全部专业数量的41%;其次是经济与管理、艺术与传媒两大类;专业数量最少的是理学、农学和法学。从专业集中度看,有10个以上的项目开设了土木工程、会计学两个专业,有5个以上项目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工商管理、环境设计、经济学、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但服务满足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的能力还不足。

(4) 合作办学高校分布。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及课程的高校分布来看,河南公办本科36所高校中有32所开展了合作办学,占比为89%。河南民办高校共有合作办学及课程项目4个,非独立法人机构1个。目前,全省17个地市中除了漯河、鹤壁、濮阳、三门峡4地市暂无本科高校外,其余14个具有本科高校的地市均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

2.3 来华留学生数量偏少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发布的《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留学生数量逐年快速增长,已经位列世界第三,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2016年以来,连续两年保持10%以上增长,2018年来自196个国家的49.2万名学生来华留学,且学历生比例超过了50%,国内招收留学生的高校有1 004所。河南省的来华留学生从2013年至今,人数快速增长。河南省设立了政府奖学金,重点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学生来河南学习。截至2018年底,河南高校留学生数量为6 000余人,占全国留学生总数的1%,在全国31个大陆省级行政区域中处于下游水平。从《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17)》发布的数据看,河南省来华留学生规模指数及来华留学生区域竞争力排名在全国31个大陆省级行政区域中均排在第25位。

2.4 积极开展境外办学,但尚处于运行探索期

境外办学是高等教育开放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走出去”的主要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需要。根据国务院“放管服”要求,教育部于2015年取消了境外办学审批,同时废止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6所高校已开展境外办学,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约130个,相对于2 43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走出去”办学占“引进来”办学数量的5%左右。截至2019年8月,河南高校备案的境外办学项目共有4个,承办高校分别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中原工学院和南阳师范学院,办学专业共有7个,采用“X+X”办学形式,实施学分互认,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国外学习,一部分时间在国内学习。

目前,河南高校尚无在国外的独立办学机构。全国关于境外办学的研讨非常活跃,政策层面处于空窗期,办学实践走在前面,运行中存在生源构成、培养模式、教师外派、外汇管理、国际互认等问题。

2.5 孔子学院数量少,外国语言教育开展不活跃

语言教育是走向人才国际化培养、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媒介和基础。孔子学院通过培养语言人才、开展文化交流,已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截至2019年6月,“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我国以外)中有52个已经建立152所孔子学院,占全球孔子学院总数的28.2%。“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共有47种语言,其中阿拉伯语、马来语、塞尔维亚语、俄语等在多国通用。我国高校开通了56个国家的语言教育,以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国家交流的国际化人才。河南高校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有孔子学院2所,即郑州大学在印度与韦洛尔科技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在格鲁吉亚与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河南高校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教育的语种主要为俄语,孔子学院与小语种语言教育规模尚不能满足教育交流需要,与河南文化大省开展人文交流的需求还不匹配。

2.6 外国高端智力引进规模不大

河南高校依托学科建设、国际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等,积极打造引智平台,通过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不断加大外国人才和智力引进工作。郑州大学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联合成立医学研究中心和马歇尔医院;聘请尼克·莱蒙教授担任医学科学院院长,聘请有机磷化学家弗朗西斯·马蒂建设国际标准的磷实验室(这两位教授均已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并入选中国工程院、科学院外籍院士)。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被国家外专局批准为“国际化示范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聘请的拉菲格·阿扎姆教授已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3所高校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河南高校在国外高端引智方面积极作为,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17)》发布的数据看,河南省境外来华工作专家规模在全国排名第23位[6]。

3 河南高校对外开放发展的竞争力水平

当前国内评价高校开放发展水平的主要有3类排名:一是西南交通大学发布的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URI);二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三是创业时代网联合京领教育发布的中国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通过这3类排名统计,能够对河南高校开放发展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估。

3.1 从西南交通大学发布的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看

西南交通大学发布的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7],是对我国原“985工程”建设大学或原“211工程”建设大学及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各项国际化指标予以量化,得出最终的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对于河南省高校国际化研究来说,该排名虽然样本代表性较低,不能完全反映河南高校国际化的整体水平,但可从中看出河南省最强高校的国际化水平。

3.2 从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看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国际化师资、国际校友、国际化办学、国际化科研成果、国际性创新基地和国际影响力这六大核心指标。在该排行榜100强中,河南高校上榜的只有郑州大学,河南高校与全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相比,无突出优势。艾瑞深中国校友会2019年还发布了大学的国际留学生、国际奖励、全球高被引学者等与高校国际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数据。在国际留学生方面,排名前100的高校中有郑州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48位;国际科研奖励涵盖全球有影响力的160多项奖励,用来评价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在2019年发布的数据中,河南高校暂无获奖;全球高被引学者是评价高校教师学术研究水平、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河南大学入围全球高被引学者15人,在全国排名第57位。

3.3 从创业时代网联合京领教育发布的中国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看

创业时代网联合京领教育发布的中国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以500个高校为样本(截至2018年6月,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全国本科高校数量为1 243所),以市场公开数据为基础,采用量化建模、综合加权评分等方法,从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合作、国际化奖项四维度,对国内大学的国际化竞争力进行评价和综合排名[8]。河南高校2018年上榜数量为18所,占河南省全部本科院校的比例约为35%。从样本数量占本科高校的比例看,河南高校国际化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河南高校中国际化竞争力进入前100的高校是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中原工学院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际化竞争力上升最快,2018年已进入该排行榜的前200。中原工学院连续两年位列河南高校国际化竞争力前10,在2018年跻身前3。

4 河南高校深入推进全面对外开放发展的新方案

目前,河南省初步形成了合作办学、境外办学、留学生教育、孔子学院建设、外国智力引进等高等教育全面对外开放发展的格局,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规模居全国前列,为河南考生提供了不出国留学的多样化选择。但面对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河南高校全面对外开放发展的目标定位仍不清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不足,高水平合作办学层次的机构空白,国际化竞争力较弱。河南高校需要从上而下,统筹谋划,抢抓新机遇,全面提升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4.1 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纲,重构对外开放发展的顶层设计

河南高校中制定国际化开放发展专项顶层设计方案的高校极少,大多数高校仅在学校整体战略中对开放发展进行空泛的目标描述,而无实施路径,无制度保障,无配套支持措施,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扩大教育开放、服务“一带一路”新使命的需要。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顶层设计,是中国教育逐步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的路线图,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陈宝生部长的讲话为河南高校重构对外开放顶层设计确定了目标。有了目标,就要有实现目标的可靠路径或模式,高校要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考虑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和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规律,对中外合作办学、孔子学院(课堂)、境外办学项目或机构、师生跨国境交流、国际科研合作、海外智力引进等形式进行选择和调配,确定发展的模式。开放发展的目标实现和路径实施需要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高校要通过制度建设和人、财、物的合理投入,保障顶层设计的落实。

4.2 以“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路径为要,实施全面开放发展

河南高校通过合作办学“引进来”的规模居全国前列,但“走出去”的发展较薄弱。随着综合国力上升,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特别是为促进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新倡议、新设想。高等教育作为重要的公共产品之一,要在开放开展中“走出去”,实施“服务面向”的调整,实现“身份角色”的转变,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发挥独特作用。河南高校在开放发展中要改变单向引进欧美发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格局,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单向”引进为主,转向开展境外办学、学分互认、留学生教育、科研交流、孔子学院、语言推广等双向多领域发展,建设具有河南特色的全方位、高水平、宽领域、多层次的“走出去”格局,利用河南的优质教育资源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讲好“河南故事”,让河南高校在世界教育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4.3 以“提质增效”为核,打造对外开放发展“升级版”

高质量发展是对外开放发展的初心。从河南高校整体对外开放发展的结构看,各种国际化发展形式完备,但从发展质量看,国外优质资源的引进不足,高层次合作办学及独立机构的设置空白,合作专业重复度高,与急需、薄弱及空白学科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留学生规模不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师生国际流动性差,国际科研合作不活跃。

在未来一段时期,“提质增效”是河南高校对外开放发展的重心,应重点围绕河南省急需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类专业建设,做好示范性、高质量国外优质资源的引进,以优势专业合作和特色学科建设为切入点,丰富合作内容,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各高校差异化、高质量、特色发展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若干中外合作办学品牌项目,在省内乃至全国形成示范效应;积极推动办学质量较高的应用技术类专业走出国门,提高涉外办学水平,开展“语言”+“专业”双驱动的留学教育,逐步增加高层次优秀人才来豫留学的数量,稳步提高留学教育质量,加大留学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建设的力度,积极打造“留学河南”品牌;结合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搞好重点项目、应用项目推动下的科研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开展高水平国际联合科研攻关,搭建国际化创新人才和师资培养的重要平台;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地区战略和河南高校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开展跨国、跨领域、跨学科的联盟型智库建设。

猜你喜欢
河南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出彩河南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