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经典名方的中医内科学案例式教学的探讨※

2019-01-30 15:44孟庆岩王诗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名方医案中医药

孟庆岩 王诗源 刘 巍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综合阐述了中医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并且系统的反映了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中医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各科的基础[1]。传统的授课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僵化状态,无法将知识具体应用于实践。在当今院校教育及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在教学模式中突显其重要的价值。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学,特别是把中医经典名方作为案例应用于《中医内科学》 的教学中对目前中医药学教学改革具有实际且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对前期“理、法、方、药”课程的升华,其离不开临证与实践。在传统“师带徒”教育方式下,医学家在临证过程中向学生讲授辨证论治和遣方用药的精髓,这种教育方式直观生动,学生也在临证过程中将抽象的中医理论具体应用,并进一步深化理解。但当前中医药教育无法全面满足“师带徒”的教育方式,而是采用授课方式,其中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1.1 授课内容抽象 理论与临床衔接不紧密 中医学自身特点有别于现代医学,其授课内容并不像现代医学客观,所包含的内容十分抽象。虽然经过前期授课学习,仍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医思维,无法将理论学习升华为临床实践。且授课内容局限于课本或中西混杂,略有枯燥,使学生无法直观的了解到中医临床应用及疗效,进一步妨碍了理论与临床的结合。同时伴随着中医类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实习基地建设规模不及招生幅度,实习医生密度急剧增加,加之部分中医院的西化以及病人数量的增加,使带教医院应接不暇,导致临床带教医生很难深入讲解疾病发生演变、辨证论治及治疗预后,使得实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怎样帮助广大学生建立较为良好的辨证论治思维体系,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和难题。

1.2 授课内容有所重复 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现行《中医内科学》的课本中一共讲授了40 余种常见疾病,然而对于某些疾病尤其是常见疾病在《中医诊断学》以及《中医基础理论》 的授课过程中早已详细论述,所以使得《中医内科学》的授课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故而采取一种类似于传统“师带徒”,又可与现代中医药教育融合的案例情景授课方式,是目前中医药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可以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理论与临床紧密衔接。

2 中医经典名方案例式教学可行性及其重要性

2.1 《中医内科学》中医经典名方案例式教学可行性 案例式教学是通过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类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案例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3]。案例教学法最初由美国哈佛商学所倡导,并迅速成为一种最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在临床医学,管理学、金融学等专业教育中被广泛应用。中医学的案例教学起步较晚,于2004 年才引入案例教学法,并将之应用于多种课程教学中。近十年中,中医药案例教学法研究逐渐深入,并取得显著进展[4]。

中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自西汉《诊籍》开创临床医案记录先河以来,历代医家都有意识地记录自身的临床诊疗医案。临床医案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其涉及内容丰富,语言简练,为中医理论如何应用于临床做出了生动诠释。医案也是医学家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凝聚,中医经典名方集数千年中医药防病治病经验之大成,组方简明、配伍巧妙、疗效突出,是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的最佳素材,这为中医临床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库。2018 年4 月13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所列的中医经典名方,使医案选取有据可循。因此,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育中运用是可行的。

2.2 中医经典名方案例式教学重要性 医案作为古代名医的诊疗记录,具体而形象。尤其是中医经典名方相关的医案,更是中医学的瑰宝。中医经典名方集数千年中医药防病治病经验之大成,是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的最佳素材。《中医内科学》授课穿插经典医案可以直观地将古代医家面对患者时是如何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可以结合授课内容,使学生了解到该堂课教授内容的具体应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接诊能力、辨证技巧及用药化裁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医内科学》中穿插医案讲解并非单纯说教。学习医案就是汲取前人诊疗经验的过程,通过医案教学可以传授前人对疾病的根本病机、立法原则、处方用药的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及发挥,增加医学生对中医学的信心。因此,医案教学是优化《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必备工具。

3 中医经典名方案例式教学模式注意事项

3.1 教学的推进要分批次 在《中医内科学》案例式教学法探索和推进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选择应分批次推进。首先从理论扎实,理解能力强,有机会充分接触临床的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要的临床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临床和科研服务[5]。

中医学专业研究生作为中医临床的生力军,具备基本的中医学诊疗技术,较为完善的中医思维模式,对中医临床有自身见解。在该群体中推广案例式教学,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搜集案例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一时间加以完善,形成稳定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逐步推向本科生教育。

3.2 案例选择标准及侧重点 《中医内科学》对于医案的选择应具备标准及侧重点。授课过程中所选择的医案应紧扣《中医内科学》 教材疾病的标准证型,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6],以2018 年4 月13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所列的中医经典名方为主线。但医案选择灵活有效,可选择古代名家验案,亦可选择当代医家诊疗经验。医案可来源于授课教师的临床病例,也可选择于医学杂志期刊、中医名家医案、中医经典著作之中。

同时,要注意到根据教授病症不同,医案选择应具备侧重点。对于感冒、咳嗽等常见疾病,所选的病案可适当复杂,重点培养学生临床应变及辨证论治的能力,并可根据课时安排,有选择的推荐一些著名案例进行深入讨论,开拓学生的视野。而针对诸如臌胀、瘿瘤等不常见疾病,所选取的案例不应过于复杂,内容宜简洁、典型,旨在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化学生对该病种的认识。

3.3 案例式教学以启发为主 《中医内科学》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改革,其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病症的理解,使理论结合实践,以启发学生为主。传统教学法以讲授为主,消弱了教师与学生的问答交流,教师和学生把精力消耗在传递和接收授课信息上,这无疑无法激发学生对病案的兴趣。因此在授课方式上应打破传统教学。

案例式教学法是以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为中心,教师作为课堂中的指导者主要起到了引导和启发作用。利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临床案例以及中医大家、名家的医案医话模拟临床,让学生们根据案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推理,再进一步通过查阅相关医学资料并且通过积极讨论后在课堂上发表意见和看法,从而提升《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

4 中医经典名方案例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4.1 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热情 《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模式更加灵活。授课过程中广泛搜罗著名医案,是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代医家的诊疗过程,增加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同时所选用案例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中医经典名方,尤其是使用了2018 年4 月13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所列的中医经典名方,加深了中医专业学生对中医经典的理解,提高了学生临床运用中医经典的能力,提高其中医科研能力和理论研究和临床水平,从而调动中医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经典、教经典”的学习热情。《中医内科学》案例式教学法是在讨论中开展的,这加深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供了良好平台。

4.2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整个案例教学演练的主持者和把握者,推进着教学进程。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可以从课堂上发现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部分难点、疑点,并且发现学生在建立基本的辨证思维模式时所出现的问题,这也能够积极的促使案例课堂的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容量,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4.3 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广大中医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为目标,同时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所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主判断,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堂发言阐述自我观点等,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大有裨益。

由此可见,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基于中医经典名方临床应用的案例式教学培养了中医药高校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热情,更大程度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推广案例式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医学生具有长远意义。

猜你喜欢
名方医案中医药
《简易名方临证备要》出版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逍遥散系列经典名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简易名方临证备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