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外敷缓解颈椎病

2019-01-30 20:45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1期
关键词:太溪吴茱萸细末

吴茱萸外敷缓解颈椎病

我是一个上班族,患有严重颈椎病,听朋友推荐一个缓解颈椎病的方子:将吴茱萸研为细末,过筛,用时取适量粉末,加黄酒拌匀,放入锅内炒热,搅成糊状。趁热摊于数块清洁布上,分别贴于大椎、大杼、太溪穴上,冷后再换。贴后可能出现水疱,不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宁夏 王先生

点评:

穴位贴敷疗法是常用外治法之一,它是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吸收来治病。方中,吴茱萸性温,具有芳香辛烈之气,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伴恶心、干呕)、疝气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等症状。《药性论》记载,吴茱萸可“疗遍身顽痹”。黄酒味甘性热,能活血化淤、温通经络、散风除湿。它还是一味引药,有较强的亲和性、透皮性,用以拌合药粉,有助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起到“通血脉、散湿气”的作用。敷贴局部治疗腰膝疼痛、颈肩酸痛等均有效。

以上三穴中,大椎穴(后颈部最大椎体下方的空隙处)属三阳经、督脉之会,刺激本穴能振奋阳气、清利头目、通络止痛、缓解肌肉紧张。大杼穴(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各1.5寸)有强筋骨、清热止痛等功效。临床证明,大椎配大杼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太溪穴(脚踝内侧后跟骨上动脉凹陷处)为肾经原穴,也是一大补穴,可滋阴补肾、通调三焦,治疗肾虚引起的腰酸、头晕、耳鸣等症。上方通过药效、穴效发挥双重作用,标本兼治,可起到祛风逐湿、活血止痛、强肾健骨之效果,对缓解和治疗颈椎病常见的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等症状效果较佳。大杼、太溪均为双穴,可全选,每晚贴敷患处,次晨洗掉,7天为1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生活中,患者应常活动肩颈;避免伏案或低头过久;注意颈部保暖,尤其睡觉时颈部别受凉,枕头也不要太高。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情报部

副研究员 蒲昭和

威灵仙陈醋膏止足跟痛

我今年68岁,最近足跟痛,不红不肿,却让人行走不便,朋友推荐了一款“威灵仙陈醋膏”:将10克威灵仙研为细末,加适量陈醋调成膏状备用;用热水浸泡患足10分钟,外敷药膏,纱布包扎,晚间用热水袋热敷,两天换药一次。

山东 倪女士

点评:

方中,威灵仙辛散温通,性猛善走,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的常用药;其味咸,能软坚而消骨鲠。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屈伸不利,無论上下肢皆可应用,尤其适合风湿偏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且有抽动感的人群。陈醋味酸甘、性温,既可散淤消积,又能使骨刺软化,促进钙吸收。本方敷于患足,不仅能祛湿通络,还能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对治疗足跟痛有显著疗效。

需注意,本方虽为外用贴敷剂,但患者仍需适量使用。气虚血弱、无风寒湿邪者更要注意。本药品种较多,部分地区将毛茛科的黄药子根当作威灵仙使用,该药有毒,能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平时,患者应注意足跟部的保暖,避免过度行走及久站;尽量穿厚底鞋及垫软鞋垫,以缓解疼痛;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及足部热敷;扁平足的患者更应注意避免过度运动。日常可练八段锦“背后七颠百病消”,帮助缓解足跟痛。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副研究员 代金刚

猜你喜欢
太溪吴茱萸细末
余光中与吴茱萸
种植良种吴茱萸 荒山喜变聚宝盆
温暖手脚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补肾的法宝
钱草桃仁茶巧治胆结石
治气管炎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