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

2019-01-30 02:24张红丽张世功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27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张红丽 张世功

摘   要:在国家创新支持政策的大背景下,高校也需要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新兴人才,特别是民办高校面对企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如何通过专业教育的创新变革来应对此项需求也迫在眉睫。现提出了一种校企衔接的创新培养模式,在高校与企业间架起一座在校大学生转变成企业职工的过渡桥梁,适应了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教学改革  校企衔接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9(c)-0232-02

国家支持各行业创新发展,企业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为手段,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企业也急需一批适应“四新”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各地方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校聚焦服务有创新性的重大工程,打造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对接产业、适应需求的专业群。

当前企业为应对自身的成本压力,对新入职员工的要求是有创新能力、上手快、培训周期短、实操能力强,我国高校在应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情况下,对教学模式和课程进行了多种探讨改革,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为适应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迫切需要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针对性教育培养,在各专业领域开展有特色的创新课程。

1  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根据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同层次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有了一定的差异性。一些民办高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是应用型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手段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对形成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从开展情况来看,由于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仍然不到位,流于形式,不能保证学生全面、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践教学开展力度不够

在课程授课方面,一般按照学生班级分配授课班级,这样理论教学集中在固定教室上课,班级人数较多,当需要安排实踐教学环节时,人数不能太多,否则混乱不容易管理,课堂秩序和接收情况没法控制,这就需要将学生重新分组,但这样排课时一是系统不好做,很可能与其他课程冲突,二是指导老师、实践场所也需要合理调整和规划。可能实践教师和场地不够用。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协调,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实践的教学方法就只限于案例讨论、观摩等动眼不动手的方式,使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较低,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依旧倾向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而把实践教学放在次要地位。

1.2 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有限,缺乏双师型教师

目前一些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应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教师在企业锻炼培养的时间较短,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偏弱,基本是学校对学校、书本对书本的培养。有些即使是经过了一些培训,但由于与基层对接顶岗体制不完善,使教师实践浮于表面,不能真正融入到基层,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所以对企业的具体运营、具体设计等并不是很清楚,这样在指导学生时就会出现力度不足,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训等相关任务,实践教学就会大打折扣。

1.3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和规范

高校在长期教学摸索中,不断开展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充分的为教师提供各种渠道,让教师在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革,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为更好的促进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发展。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评价体系也不能单一,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但在不一致的评价体系下,各指导教师又会出现标准不一,各行其是,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这样也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  专业人才培养教学需求

机械类专业是工科类院校主要专业,它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与工程实际应用密切联系。机械类专业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专业课程的教学在培养机电类工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类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些民办高校在不断的改革和摸索中,先后开发了实习、实训、大学生创新大赛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面力度还可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是学校实习实训体制还不健全,学生实习时间、地点等无法落实,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方面也没有一个合理机制,学生到企业实习需要个过渡期,企业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耗费人力、物力等,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3  专业教育新模式

针对以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以就急需一个专业培养机构,整合发挥校企各自资源优势,形成专业培养合力,科学有效的培养一批适应“四新”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就进行企业相关培养,做到短时间内适应企业要求,尽快上手,服务中国制造。

这个专业培养机构可以依托高校成立专业培训设计中心,直接面向在校学生,可以通过成立特色班或选方向等形式,培训企业知识。学校负责专业申报及招生、提供教学实习场地、做好学生日常管理、负责组织学生每年的校内专业基础教学等。而企业根据情况可派遣工程师授课、培训学校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机械实际设计、人工智能等大赛,指导毕业设计、签订专业定向培养协议,全面负责学生实习实训并推荐就业安置等。校企双方共同安排人员组建管理团队、讲师团队,负责教学环境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实习实训、培训认证等校企合作事宜。

专业培训设计中心主要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采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主要实施方案:(1)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以高薪就业为导向、以实用技能为核心、以真实案例为主线。根据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课程,真正与社会、市场接轨。具备前瞻性、实用性、科学性。(2)教材企业提供。企业自己编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改进教学,培养更贴近企业的人才。学生毕业即符合企业用人标准,无缝对接,大大缩短企业的用人培养周期。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采用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学员都是双重身份,在校是学生,由学校派专业的理论老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在企业是准员工,企业会有专业的人士来进行相关的指导,学习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3)以“学生课堂教育+岗位师徒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产教融合。学生在校期间一部分人还可以享受企业提供的奖学金,学生岗前培训期间,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带薪实习。“先定岗,再培训”新型职前专业教育。“先定岗,再培训”的新型职前专业教育,摒弃了传统的工作与学习“两张皮”模式,入校就与企业签订就业安置协议,确定岗位及岗位薪资。

这样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既解决了学生课程知识学习和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也解决了企业招不到合适人选,培训期长等问题。学生学完相应的课程基础知识后,可以到专业培训设计中心进行培训企业相关知识,可以直接参与到这个中间机构联系到的企业产品设计,一边学一边练,甚至通过在产品设计研制过程中孵化新的企业等。初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愿报名学习,也可以在大四时分方向选修,开设的课程均是和企业直接相关的设计和软件课程,让学生提前上手,融入企业环境。后期也可以单独在招生计划中直接设立特色专业直接招收,一入校就开始分层次培养,将专业培训中心直接纳入到学校教育中,两年或三年学习基础课程,后两年或一年专业培训设计中心来培养,直接面对企业培养,参与到企业项目中,提前设计产品,完成企业任务。四年培养结束后,直接去相应企业工作。

4  结语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影响下,面对企业的需求,民办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通过专业教育的创新变革,以更加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应对社会的需求。这种校企衔接的创新培养模式,在高校与企业间架起一座在校学生转变成企业职工的过渡桥梁,适应了企业需求人才和高校供应人才的对等性,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大意义。

參考文献

[1] 田中俊.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0):103-105.

[2] 赵明刚.美国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评析[J].教育评论,2011(1):156-158.

[3] 肖北.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研究[J].赤子,2016(21):79.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