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倦怠调查与成因分析

2019-01-30 12:53祝婕
科技资讯 2019年32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对策分析高职院校

祝婕

摘  要:高职教师对高职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现阶段,很多教师都反映工作没有激情,该文选取2个理工科高职院校对职业倦怠的等级及压力内容进行调查,并分析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希望能帮助高职教师克服倦怠,保证高职教育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倦怠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b)-0242-02

高职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工作热情,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作为高职教师的一员,经常听到同事反映,压力大、工作没有激情、感觉很累,不想面对学生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笔者产生了诸多疑问:高职教师为什么会感觉到压力巨大?是产生了职业倦怠吗?他们的职业倦怠主要到了哪个程度?他们主要是哪方面的压力?工作为什么没有激情?不想面对学生主要是内因还是外因?

1  调查分析

1.1 基本信息统计

经调查统计,共回收调查问卷52份,有效问卷52份。其中男教师24人,占46%;女教师28人,占54%;30~40岁比重最大,占73%;大学学历20人,占38%,硕士学历30人,占57%;从教年龄3~5年,6人,占12%。从教年龄6~10年,20人,占38%。从教年龄11~20年,20人,占38%;助教7人,占13%。讲师32人,占62%。副教授12人,占23%。小孩年龄在0~6岁的有16人,7~12岁的有20人,13~18岁的有8人,18岁以上的有4人。

1.2 倦怠大小

按照倦怠程度大小,可以把职业倦怠分为3个层次:情绪枯竭、人格化消沉、成就感缩减。情绪枯竭,主要是指没有活力,工作失去了热情,这个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人格化消沉,指个体对服务对象,对高职教师来说,指对学生有回避、忽视、敷衍等症状。成就感缩减阶段主要指过于消极评价自己,个人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感的下降[1]。调查问卷中显示,90%的教师都有情绪枯竭的反应,60%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化消沉,30%教师成就感缩减。其中,人格化消沉比较严重的教师主要集中在工作年龄5~10年这个阶段,成就感缩减主要集中在11~20年龄段。

1.3 压力方向

在职业院校中,教师需要担任多种角色,承担多项工作:上课、科研、班主任、实训指导、招生就业、进修学习等。多种角色交织及众多的考核指标给教师带来了很多压力。从调查问卷中能够看出,不同的职称、不同年龄的教师感受到的压力大小会有所区别。但是产生职业倦怠不是单一或者2~3项压力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多种角色和多项共走共同作用的结果。

2  成因分析

在职业院校中,教师的多种角色和众多工作内容共同作用,造成了职业倦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繁重的课时压力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教师人员不足,所以教师承担的工作量是远远超过普通本科大学。在武汉地区的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周课时都在20课时以上,极个别教师或周次课时甚至能达超过30课时。现阶段,每个高职院校每个学院大多都会存在小专业(学生少,无平行班级),这样造成了每个教师都会存在一学期上多门课程的现象。而且,现在处于高职教育改革时期,每位老师,每学期基本上都会接触到一门新的课程。多课头、新课程的存在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课、备课、课后辅导以及附加的批改作业、实训教学、定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也给教师增加了新的压力。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深入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伴随而来的教学改革压力、教师竞赛、学生竞赛压力也随之而增加。

2.2 多种角色冲突

在职业院校中,由于运行机制的关系,教师赋予了多种角色:教师、班主任、招生就业代表、科研人员、职称评定人员等,教师在繁重的课时压力之下,还需要在多种角色之间进行切换。而这每一种角色的胜任,都需要付出100%的精力才能做到成功。而教师精力有限,个人能力长板有限专注于教学的教师,在招生、科研方面必然有所欠缺;专注科研的教师,在招生就业上可能无法兼顾。各种角色、各项考评指标让教师疲于奔命,压力随之而来。职业倦怠突生。

2.3 授课对象

现阶段招收的高职生主要有3个来源:中职单招、普通高考分数较低学生、技能高考。从2018年两会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需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再到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硬核”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且提出高职准备扩招100万。这样造成了高职生源更为复杂,学生个性更为突出。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维护课堂互动,在如何引起学生兴趣,扩大良好互动交流方面需要考虑大量时间,有时甚至凌驾在教学内容之上。长此以往,教学效果下降,教师积极性降低,工作成就感缺失,职业倦怠随之而来。

2.4 科研职称压力

科研职称在不同工龄、不同职称阶段压力有大有小。基本上在0~3年工作期内,教师处于适应工作阶段,3~11年处于事业发展关键期,也是属于职称评定的关键阶段。教师评优评先、绩效工资等跟职称都密切挂钩,现在高校基本处于全员追求职称评定。高校职称评定属于金字塔形状,越往上,职称评定越困难。而且越往后,学校高职称人员名额越趋于饱和,教师的职称压力将会越大,教师的心理压力也会随之而生,职业倦怠应运而生。

2.5 家庭压力

家庭压力对教师的压力与年龄有关。30岁以下教师相对来说较小,30~40岁是压力最大的一群人。对于这群人来说,子女的教育问题、父母的赡养问题,是压在其上的两座大山。而现在响应国家的二胎政策,又给这部分的教师增加了一部分压力。相对来说,在这部分人群当中,女老師的压力比男老师的压力要大一些,毕竟在子女教育上来说,中国社会还是女性承担的负担更重一些。40~50岁教师,子女慢慢走上独立,不过父母赡养压力会慢慢增大,整体来说,压力会慢慢降低。50岁以上教师在家庭压力方面是最小。

3  结语

总体来说,高职教师压力存在教龄差别、性别差距和职称差别。但是压力最大的应该是教龄在5~11年的这部分群体。整体压力成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教师群体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我们通过对高职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热情。我们应该多多关注教师心理压力,学校在政策、管理制度、职称评定方面要思考更多,纾解教师压力;教师个人也需要对自己进行更多的认知,对自我进行肯定,调节自身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尹海兰.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29-32.

[2] 王欣.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基于职业压力视角[J].天津商务职业教育学院学报,2018(6):73-75.

[3] 张艳红.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16(4):25-26.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对策分析高职院校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