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2019-01-30 12:53岳曼曼
科技资讯 2019年32期

岳曼曼

摘  要:“一带一路”是近年来中国提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主要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两个部分,这两者实则是将地理上分离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物质、文明、文化、精神、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传播与大融合。为实现这一目的,推进这一伟大举措的顺利实施,各国和地区必须开放、突破各种壁垒从而促进相互的交流和融通。这一过程中,翻译所起的作用极为重大。该文从“一带一路”的背景出发,以人类文化学理论的“濡化”理念为视阈,深入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人类文化学  濡化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b)-0245-02

随着我国以全球文化和谐平等相处为出发点进行文化输出的文化方针的推进,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从内容到形式也进行了结构性改变,翻译内容聚焦于中国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旨在濡化和播化我国丰厚的民族文化。在形式上,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分值也由5%分提高到15%。这一改革模式還原了翻译作为跨文化信息交流这一本质特征,更促进我们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民族文化有效传播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1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世纪后期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作为文化传承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目前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寻找语言和形式的机械对等,难以培养学生将中国博奥的文化融入世界多元文化形态中去的主动翻译意识,这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非常不利。“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一大批翻译人才与沿线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跨文化的翻译人才已成为当今时代所需,他们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各国各区域的跨文化融合,而且更重要的是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主要人才队伍。构建文化翻译观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活动,既能适应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客观趋势,也是翻译教学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开展大学英语与文化学科的整合建设、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以及欣赏、理解并自觉传播民族文化的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鉴于此,该文以人类文化学为视角,研究濡化和涵化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旨在运用这一跨学科的思维工具来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研究,为国家翻译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以期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坚实的保障。

2  人类文化学视阈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念

濡化(enculturation)和涵化 (acculturation) 是一对人类文化学的概念,是文化生成与传播的核心机制。从词源学上来说,濡的基本概念为“浸润”和“影响”,中文有词“相濡以沫”就是得其言,那么“濡化”意味着通过一方经由与另一方的慢慢接触渐渐生成某种结果或行为的过程。换句话说,“濡化”是接触和影响乃至吸收的双向途径。人类文化学视阈的这一核心概念“濡化”置于该研究里大学英语翻译习得的语境下,则更深层次地体现在“教授学生如何在把本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精髓通过翻译这一途径传播到另一国文化之中,从而更切深地顿悟到本土自身语言文化的传统特质”。“涵化”这个词相较于“濡化”,则是指不同文化群体相互适应、借用,造成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大规模变迁的过程。在翻译的语境下,“濡化”具体来说主要是通过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以提高进而使学生母语文化的素养得到深度濡化而实现。“涵化”则是教师采取一系列的涵化策略,充分重视翻译中对异质文化因子的维持以及整合,做出一些融合和调适,以之改进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效果。

3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文化濡化策略

前文提到,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已出现了结构式的变化,翻译题型占的份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比重,这一方面显示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突显了翻译在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一带一路”等伟大举措中的地位和意义。据笔者近几年对考试题型的梳理和分析,四、六级水平考试中的翻译内容几乎都重点考察聚焦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与经济等各个层面,这就指向了每一个大学英语翻译的学习者们应当首先熟悉、了解并深刻领悟我国丰厚且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唯有此方能濡化和播化我们独具特色的语言和文化。

那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须秉持的文化濡化策略即是指教学中注重学生母语文化素养的濡化。文化濡化本质是文化的习得和教育,濡化的过程是个人或社会群体中年轻一代获得文化教养和文化传承的过程。大学英语文化翻译教学也是母语文化习得与生成的过程,由此形成的课堂文化翻译教学也对教师和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濡化作用,从而增进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锐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文化输出的动机、能力和方法。例如,“天人合一”“物我交融”这些概念都是中国语言文化思维系统里的独特表达,汉语语言和文化注重意境、较为含蓄,而西方英语语言文化则突出理性和逻辑化,他们崇尚“物我分类”“个性化”,这些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更应该深刻地体悟我国文化与语言的精髓,提高母语文化的素养。

文化与翻译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学和文化,更好地濡化学生们的母语文化素养,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一系列能够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翻译素材,积极引导学生们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作品以及文学、文化术语。比如,笔者曾教过的一些学生在翻译中国的“五行”时,因为没有真正明白“五行”的意思,从而出现很多误译,将“金”简单译为“gold”,将“土”译成泥土,英文的“soil”。这些阐释其实是由问题的,原因在于“五行”的“金”其实是指金属,五行之土意思是一切具备生化、承继的所有物质皆可称土,中文有言“土载四行”,学生们倘若没有深刻领会其文化实质,是无法做好翻译的。“金”和“土”应被译成“metal”和“earth”才较为贴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者和承继者,翻译教学中学生母语文化素养的濡化至关重要。

4  结语

人类文化学视阈下的“濡化”理念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教师们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增强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感、认知能力,注重濡化学生母语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习总书记曾在如何做好新时代下对外传播工作中着重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大学生作为这一主力军,摆在首要的位置应当是自己先要了解熟悉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如此方能完成这一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祥清.我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回顾、问题与思考[J].外语界,2007(3):2-7,43.

[2] 杨峰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多元化构建[J].高教学刊,2016(7):84-85.

[3] 徐君英.基于微课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模式设计[J].英语教师,2015(7):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