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SWOT分析

2019-01-31 01:34张延丽马文文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研究型智慧医疗

周 琳,张延丽,马文文,连 斌

(1.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医教部,上海 201805;2.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南京 211166;3.苏州科技城医院,苏州 215153)

1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医疗的兴起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业态的持续发展,“互联网+”掀起的热潮使传统医疗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移动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软件层出不穷,并因其能随时随地使用,解决患者就医“三长一短”体验差的问题而受到民众的推崇。

1.1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发展现状智慧医疗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因此具有互联网技术的鲜明特点。智慧医疗依赖互联网技术,在传播上,使医院对外宣传活动中传统媒体中心地位受到动摇;在收益上,以“社群”为主提供服务,削弱产品影响力;在运营上,强调信息对称性,减少中介的参与度。智慧医疗不是“互联网”与“医疗”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新技术、新理念发展带来的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革新。

2014年8月卫计委出台《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包括医师和医师之间)进行的远程医疗服务作出具体的规范。要求“互联网+医疗”恪守“不能开展网上医疗诊治”的边界,这一政策说明互联网智慧医疗在国家的监控与管理下进一步合法化、合理化,并在此基础上打破传统医疗的时空壁垒和专业垄断性,解放生产力,进一步影响社会关系变革。互联网智慧医疗并不是单纯针对民营医疗机构提出的,在多元办医政策的驱动下,研究型医院正面临巨大挑战,智慧医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逐渐削弱研究型医院在专业医疗服务提供上的优势。

1.2我国互联网智慧医疗的主要模式互联网智慧医疗的核心价值观是“协同工作、风险预防、更优服务、明智决策”。对患者而言,改变传统医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致力于将碎片信息有效整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重视客户感受;对医疗机构而言,是优化管理,提供更好的决策方案。基于这一理念,互联网医疗主要有以下模式。①政府主导型:政府作为管理机构参与保障,制定配套政策规范互联网医院行为;②公司主导型: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线上整合医疗资源,提供专业的医疗咨询服务,但由于缺少实体医疗机构支撑而无法提供线下医疗服务;③医院主导型:大型综合性医院牵头建设互联网医疗平台,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这一模式能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但需要宏观政策支持以保障项目运行[1]。研究型医院作为典型的学习型组织,发展趋势不能仅停留在对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视,应与时俱进,在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方面双管齐下,提升医疗服务的患者满意度。

2 研究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SWOT分析

研究型医院本身是一种新理念、新理论、新模式,是时代建设的需要,也是医学发展的产物,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在保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利用信息技术使患者就医更加便捷、灵活,尽可能地摆脱时间、地域方面的限制;对医院而言,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总体来说,研究型医院从概念孕育到实践探索发展至今对现代医院建设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许多大型综合性医院相继提出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发展目标,做好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平台支持研究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医院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医院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更新。互联网医疗的兴起对传统医院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对研究型医院信息化建设更是起到“双刃剑”作用,既有借改革之力形成的优势和机遇,又有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造成的劣势和威胁。

2.1Strength优势

2.1.1 医院维度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以医院为主要场所的服务模式逐渐转变为“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O2O)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推动医院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变革,有助于医院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医学培训的发展;有利于医院强化行业竞争意识,通过技术变革使医疗服务产品得到升级并实现其供给方式多元化[2]。

2.1.2 医师维度 对医师而言,医院信息化建设可以拓宽医疗服务的提供途径,使其不受执业地点限制,提供线上咨询及随访服务,将患者在医院的诊疗服务扩展到家庭,将疾病的诊治延伸到院前及社区,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对医师利用信息平台提高知名度、影响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2.1.3 患者维度 医院信息化建设对患者而言最大的变化就是便捷,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医疗的背景下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繁琐、重复的“挂号—收费—就诊—开具检查申请单—收费—预约检查—检查”流程,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预检分诊系统、收费系统、门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以及辅诊科室检验、检查系统互联互通。这一举措极大地缓解民众“看病难”的问题。另外,线上的医患沟通交流有利于患者转变自身角色,在就诊和咨询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信息,缓解医患矛盾。

2.2Weakness劣势

2.2.1 信息安全与隐私 智慧医疗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最大的威胁就是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对数据与网络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医疗系统的隔离与对接相互矛盾,防范技术失误或者恶意泄露数据,尤其是把握网络的安全性,与新技术博弈,以及对网络黑客的防范是互联网医疗技术在医院应用的重点与难点[3]。

2.2.2 人才与技术差距 互联网医疗是IT精英与医学专家的知识融合,这项技术起步晚、更新快,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要求较高。长期以来,医院信息管理部门得不到重视,缺乏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依赖外包公司,外包公司则依赖程序员与医务部门的沟通,以及对医疗业务流程的理解来推进项目实施。此外,医院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与智慧医疗的要求相差较远。人员知识结构的缺陷及医疗信息孤岛的存在会影响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2.3Opportunity机会

2.3.1 从技术到管理的“诱致性”改革 智慧医疗的兴起是一场技术倒逼管理的变革。自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民众满意度不高。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医疗行业变革使传统医院意识到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性,由此催生医院自身管理领域方面的变革。这种由于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的内部管理的“诱致性”改革能够加快改革的进程,加速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以提高与智慧医疗的契合度;改善医疗质量管理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不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改善患者满意度等。

2.3.2 医疗服务可及性得到全面提升 “互联网+医疗”打破看病挂号、就诊、收费排队长的弊病,这得益于就医模式的改变。这种以服务体验为先的就医模式互联网化已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技术将渗透到就诊模式、支付方式、随访服务等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中。互联网给医患之间带来新的交互方式,双方可在虚拟空间里互动并分享患者的体验和医者的经验,从而使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打破时空限制,得到全面提升。

2.4Threat威胁

2.4.1 行业标准不规范 各种智慧医疗APP层出不穷,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统一的行业标准支撑。因此,以医院为主导的信息化建设难度明显增加,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医院提供的一系列线上服务(如问诊咨询、药事咨询、健康管理、跟踪随访等)难以找到合适的营利模式,管理控制缺乏抓手,容易出现诊疗方案的偏差。

2.4.2 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医院得以维持公益性以及正常的运营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互联网智慧医疗在兴起之初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例如,我国法律对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命名问题;对设立网络诊疗科室规定的问题;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执业注册范围的问题;对第三方健康保健公司能否注册虚拟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等许多问题都没有明确规定。这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缺乏方向性指引[4]。

2.4.3 监督机制不健全 互联网为民众远程交流提供前所未有的方便,但医师和患者进行远程交流,终究不能完全代替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医师通过远程交流获得的关于患者的信息,不如当面接触患者所了解的那样直接、切近和深入。互联网医疗服务水平,由业务主管部门和通信管理部门共同承担监管责任,早前发布的规范以及监管措施主要用于规范线下行为,对在线诊疗中身份确认、沟通方式、电子处方流转等问题都无明确规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5]。

3 研究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趋势

医院信息系统以业务应用系统为主,且系统繁多、复杂,而且各个应用系统大都是由不同的开发商完成,使用的技术、平台也不完全相同。在院内系统的集成方面,更多的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点对点的接口方式,维护难度和成本大大增加(图1)。医院内部缺乏统一的集成平台,各系统间缺乏标准化定义,无法实现系统间及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因此无论从实际应用方面还是数据提取方面都给管理和服务增加难度。

图1 传统医院信息系统框架

综上所述,研究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趋势是信息的集成与提取。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传统医院信息系统在数据提取、升级改造、互联互通等方面的问题。

3.1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的原则根据医院总体要求,信息集成平台建设要遵循标准化原则;先进性、可靠性原则;易管理易操作原则;开放共享原则;安全保密原则;实时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兼容性原则等。

3.2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目标首先,医疗集成服务平台主要用于实现医院内部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标准化信息接口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全院患者主索引、统一术语和编码、医疗文档交换、统一的用户安全管理等集成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共享的临床数据库,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完整视图,发展更高级的业务应用。其次,集成服务平台着眼于梳理和建立医院内部的架构,解决系统耦合紧密、架构设计带来的影响业务的问题,并考虑未来业务的发展,满足将来对信息化的要求。最终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智慧医疗(图2)。

图2 ×××××智慧医疗构成

3.3集成服务平台的特点与传统数据交互平台不同,信息集成服务平台主要用于信息和业务的集成,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在数据存储方面具有永久性,会根据业务场景设计不同的接口和消息实现;遵循统一的业务标准,如将疾病代码、病案首页等规范化。

平台工作主要基于“六个统一”,即①统一公共编码,对于不能实现的公共编码采用CTS引擎进行映射;②统一患者管理,保证患者拥有唯一的身份信息,对于拥有多个一卡通、医保卡的患者采用集成方法进行归并;③统一用户管理,统一用户管理模块,使用人力资源系统、部门信息识别、个人信息识别、单点登录系统、通讯录查询系统等来管理;④统一门户(医/患),对内网门户,帮助其访问需要访问的系统,对外网门户,抽取现有诊疗信息,帮助诊疗人员掌握患者信息;⑤同一系统接口,改变原来的系统与系统间接口方式为系统与SOA平台接口;⑥统一监控,监控所有系统工作、负载状况,统一记录所有通信日志,便于问题跟踪与查找。

4 小 结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法律制度和法治环境不断完善,“互联网+”新形态在医疗服务领域渐成气候,“互联网医疗诊治”的一些环节也有条件地逐步合法化,成为传统医疗诊治活动的重要补充。基于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以及老龄化结构和慢性疾病的发病率看,移动互联网医疗最有应用前景的地方是健康管理,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医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积累健康数据,通过每天的血压、血糖数据等相关信息对患者进行诊断、随访、健康教育、处方用药和指导生活方式等,信息化建设也将从医院内部向社区端、客户个人端延伸与辐射。

研究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与传统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并不完全相同,在改善医疗服务提供方式的基础上,注重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更加突出其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的优势,通过信息平台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做好医疗风险预警工作;利用信息平台优势,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扩大品牌教学的影响力;在科研方面,利用信息手段,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推动医院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研究型智慧医疗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有智慧的羊
什么是医疗告知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