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文化视角下的健康观念发展

2019-01-31 01:40唐月红要慕凡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观念概念文化

唐 玲,唐月红,张 南,孔 琼,要慕凡,姚 华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展改革部,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人力资源部,乌鲁木齐 830011;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财务部医疗保险办公室,乌鲁木齐 830011;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检中心,乌鲁木齐 830011;5.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乌鲁木齐 830011;6.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 830011)

健康权利的公平性体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逐步提高健康水平是人们一直以来的希冀与追求,健康作为人民生命的基本保障,研究健康促进等相关问题,是提高健康水平的基本前提;同时对健康文化研究意义重大,研究和推进健康文化有利于促进个人及群体的健康发展,也是实现健康中国及全民健康的基础工程[1-2]。

1 健康文化的渊源

1.1健康理论发展健康概念复杂且多意,受不同文化、认知、经济水平的影响,人们对其理解也有所不同。随着时代更新,健康概念也在不断更新,以及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完善,但其概念上仍存有许多的模糊与交叉[3-6]。

1.1.1 古代中国健康理念 “康”、“健”两字初见商殷,《尚书·洪范》针对“康宁”的阐述是古代最早的健康观[7],也是我国首次从心身角度来认识健康[8]。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理论的主要内容几乎围绕中医学对健康观念的认识而展开[9],其共同点是中国传统健康观注重宏观系统,注重把握疾病的本质(表1)。

1.1.2 古代西方健康理念 “健康”是西方医学哲学中一个古老而基本的概念,早在公元前1 000年就出现于英语语言体系,它与“神圣”同源,本义为健全和完整[11]。随着西方医学的发展,其对健康的理解也产生巨大变革。直到17世纪时显微镜产生,健康即为无疾病的概念才得以盛行[12](表2)。

1.1.3 现代健康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3]。这个定义还原精神与躯体、生物与社会、心理相统一的一元论,全面解释疾病与健康的本质,是对生物医学健康概念的扬弃与发展[14-16]。随着“道德健康”被加入健康概念,从而产出21世纪新健康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3]。

1.1.4 健康的社会生态观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的基本条件是和平、经济住房、收入、教育、食品、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正与平等[17]。健康不是独立的存在,是建立于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基于此人们发现并提出生态健康观理念。

表2 古代西方健康理念[10]

综上所述,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知及理解,在不断发展、丰富、完善。健康概念的内涵在不断扩展,从生命即为健康—没有疾病即是健康—生理、心理的健全就是健康—生理、心理健全和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生理、心理健全、与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与四时气候相适应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健康[3]。人类对健康的追求从低层次的生理健全逐步上升到多层次的“生物心理社会自然”上。

1.2健康文化

1.2.1 国外健康文化研究 随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发展,更多的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应当在一个文化的框架下开展,“健康文化”的概念也应运而生。英文医学词典对“健康文化”的定义是“人类文化系统的一个子集,是一个试图解释并治疗疾病的体系”。西方开展健康文化的行动部门多认为“健康文化”是指一个涵盖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系统,在这个系统的作用下,人们能够享有良好的健康,这个系统能够影响公共部门和私立部门促进健康平等的决策,能够确保每个人有机会进行选择,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国外学者早在探索移民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交叉及影响,发现不同文化对于人群健康具有一定影响,因而产生许多研究。美国学者Ewelina M. Swierad 在其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对非裔美国人健康行为影响研究中表示:文化可以塑造人们的饮食摄入与运动情况,因为文化代表的价值观、社会规范、传统和处事方式世代相传并影响行为。特别是文化通过人们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联系塑造与健康相关的价值观、规范和行为。考虑到个人社交和物质环境的变化,文化和文化本身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认识到文化不仅具有固定性,而且具有流动性,这一点也很重要。文化的有些方面是固定不变的,因为世代相传(例如,一个特定文化下的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但其他方面是易变的,随着社会环境日益多样化而发生演变(例如,文化偏好的食品伴随移民发展而来,并将自己的文化带到现有的文化中)。文献回顾在以往的一些定性研究中,文化差异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同文化的消费习惯、生活运动习惯、饮食文化与主流的指南之间存在差异。这种相互差异的规范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健康行为。西方发达国家在健康文化理论研究基础上,已经制订一个健康文化行动框架。该框架在健康共享价值观念、多部门联合机制、建设健康及公平的社区、加强整合性卫生服务体系四个领域开展健康促进相关活动,其目标是促进健康、福祉和公平[18-22]。

1.2.2 国内健康文化研究 我国开展健康文化相关研究及实践较少。事实上,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我国对养生问题的认识与实践很早就已形成,并逐步产生独具一格的养生文化体系,这对研究健康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是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2]。

文献回顾显示,我国开展健康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少,只有少数非学术研究文章有所涉及。唯一开展过较为系统的研究是河北大学吕红平(2015)的健康文化理论研究,该研究通过回顾古代健康养生观念发展的历程,到现今健康促进的发展,提出健康文化的概念:人们对健康的认知、观念、知识、制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2]。健康文化概念与文化概念一样需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理解。广义的健康文化与广义文化相联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与人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和道德修养有关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涉及健康价值观念、健康意识、制度规范、知识能力、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器物用品等。狭义的健康文化与狭义文化相联系,指的是关于健康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规范,还涉及对健康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识别、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判断、对健康知识的应用、对健康行为的选择等,具体指人们理解和应用健康知识的能力,侧重于健康认知和技能,主要通过意识、观念、行为方式、制度规范等反映出来[2]。尽管关于健康文化的专题研究开展较少,但已有部分研究在研究人群健康的时候已经将健康文化因素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如徐慧颖(2006),李文(2010),马丽娟(2013)的研究,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点,即研究的区域均为多民族地区。

2 健康文化的框架

健康文化的内容涉及十分广泛,宏观方面涉及家庭、个人及社会[2]。微观上包含对健康知识、观念、认知、制度等多方面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图1)。

图1 健康文化理论框架

2.1健康观念健康观念是人们评价有关健康的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的健康目标的准则,也是判断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的心理依据[2]。健康观念是健康文化的核心灵魂,主导着健康制度和健康行为的发展方向[2]。有关中外古今健康观念研究,在健康概念部分已经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2.2健康行为健康行为可以包括个体属性,如信念、期望、动机、价值观、观念和其他认知因素;个性特征,如情感和情绪状态;健康相关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22]。广义而言,健康行为是指组织、团体和个人的行为与其决定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后果,并且包括政策制定和实施,应对技能的改善、社会环境变化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23]。

健康行为的观念由20世纪70—80年代的强调个体行为对健康的影响转变为目前关注影响健康及行为的社会因素[24-25]。理解并改善健康相关行为是卫生政策及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健康行为理论大量产出,并广泛应用于研究和实践当中。各行为理论均将个体的主观认知或理解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作用置于概念客体之上,强调个人主观认识与经验的重要性。可见个体的主观认识与经验在个体形成、改变或终止健康行为上所起到的巨大影响力[4]。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知直接影响其健康行为,而健康行为又决定健康水平,进而可以认为,人们对于健康概念的认知亦是其健康水平的决定因素[4](表3)。

表3 健康行为理论[25]

2.3健康制度健康制度指限制及约束人们行为从而促进健康不成文、成文规定,其小见民间习俗,大指国家法规制度,既是对大众行为的规范,也是对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务人员的规范,用以保障及促进全民健康。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以促进新医改的继续实施。以及建设健康中国的纲领性文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已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继互联网产业之后大健康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2.4健康教育及促进《人类健康新地平线》中提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21世纪维护人们健康的主要方法。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首选策略,以及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够很好地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够有效地改善群众健康观念及行为,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措施[26]。

健康制度为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奠定基础。WHO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角度出发给出包含提高个人能力(empowerment)和改善健康行为的定义,即“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能够通过这些途径促进和维持健康”[27]。在这个更为宽泛的概念里,健康素养被视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结果。

3 评 述

综上所述,文化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跨文化(Cross-culture)对健康的影响更具有显著特点。健康文化是指涵盖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系统,在这个系统的作用下影响人们对健康的制度、观念、认知、知识等意识形态的认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2]。

猜你喜欢
观念概念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维生素的新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年味里的“虎文化”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幾樣概念店
谁远谁近?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