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

2019-01-31 08:30赵松月
考试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STS教育融合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完善,在新的教育标准下,将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相融合已成为中学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正是以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为研究内容,从STS教育的概述出发,综合分析了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程;STS教育;融合

一、 引言

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不仅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及技能,还要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了解科学、技术及社会(STS即科学、技术及社会的英文单词缩写),学习科学方法,最终建立科学世界观。通过对物理新课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融入STS教育,也正是如此,对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进行探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 STS教育的概述

(一) STS教育的起源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的学者认为STS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英国一些大学就已开设“社会情景科学”之类的课程。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成立了“科学、技术及社会协会”。同时,美国也提出了“科学、技术及社会研究计划”;并且美国的相关部门相继提出“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发表《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文件。在上述文件中有着大量内容是直接描述和传达STS教育的,如第一章“科学的性质”,第七章“人类社会”等。随着各国教育事业的逐渐跟进,开展STS教育的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多,STS教育在越来越多的课程中得以应用。

(二) STS教育中各因素间的关系

STS教育中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在人们对自然科学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不仅是得到了科学的知识及方法,更是看到了科学家高尚的品格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因此科学教育应是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的教育。技术是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因此STS教育中的技术教育应包含技术理论原理、技术内容了解以及学生的动手实践及技术应用。同时,科学、技术又与社会有着紧密联系,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科学和技术需求,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形成一个正循环。

总而言之,科学可以理解为理论,技术可以理解为工具、方法,而社会的发展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STS教育的过程中应明确上述关系,重视科学与技术的实际应用,强调科学与技术的实际社会价值。

三、 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

(一) 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原则

中学物理课程包含着大量的科学与技术探索内容,因此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有着大量的共性,但要想更好地实现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结合,还需要重视以下原则:

首先是主体性原则,学生是中学物理受教的主体,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是属于学生。STS教育在中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不应是强迫式应用,而是应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其次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新的中学物理大纲中明确规定,要把知识和应用同等对待,这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在应用STS教育时应尽可能地联系实际,一是便于学生的理解,二是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再就是趣味性原则,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驱动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当然,趣味性也应是有一定限度的,过于强调趣味性将使得STS教育与中学物理知识教育出现脱离。此外,在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技术融合的过程中还应重视普遍性与针对性结合的原则,即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应适度;重视个性差异原则,即STS教育也应因材施教。

(二) 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内容

中学物理课程中有许多内容与STS教育所强调的内容是相近的,但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同,而且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也有限,因此在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应合理选择融合内容。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以下内容进行融合:

首先是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不仅仅是技术性和理论性活动的集合,更是献身于既定精神价值的文化活动,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也往往能得到展现。因此在中学物理教育中,不仅是应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应传达科学中蕴含的精神。而人文思想教育则是说人性化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的教育。通常来说,人文教育是在人文学科中教授的,但在物理教育的过程中穿插人文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是科学技术教育,STS教育中的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尤其是随着各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强科学教育已经成了发展教育的关键手段。

(三) 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途径

在明确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技术融合的原则及内容后,要想更好、更全面地实现中学物理课程的融合则应重视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途径。教学课堂是对学生开展物理课程的主阵地,因此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应在教学课堂中展现。一是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之前应充分研究各章节的内容,挖掘各章节中与STS教育相关的内容,寻找各章节与STS教育之间的联系,进而找出融合点,使STS教育在中学物理课程中真正得以应用。二是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与STS教育相关的材料,如介绍我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等,这样将使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实现无缝融合。三是突破課本的限制,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为学生讲解磁卡、磁悬浮列车等高新科技成就,这样一来将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四是合理利用实验课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穿插着大量的物理实验,在实验课程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随堂实验等方式实现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五是在习题课中实现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如编写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物理习题等。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现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是中学物理教育的必然,本文分析了中学物理课程与STS教育的融合原则、融合内容与融合途径,希望可以为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长龙,熊万杰.物理教育中STS教育资源开发的探索[J].物理教师,2003(12):56.

[2]胡保祥.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相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再认识[J].物理教师,1999(3):1-2.

作者简介:

赵松月,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STS教育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对高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应用探讨把
基于STS教育理念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效益的研究
物理课程教育与STS教育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STS教育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