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方式分析与研究

2019-02-01 00:08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法治道德

(吉林省洮南市第八中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课程,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学生们实际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将道德精神和法律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们健康成长。本文将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方式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重要阶段,积极融入情感教育内容,可以转变传统教学工作当中枯燥、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情感的融入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让学生们在感受到积极教育关怀的基础上,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动学生们愿意主动的去学习、了解法律知识,活化了教学课堂,展现出了学生们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将情感教学内容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能够有定向的调节情感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们充分调动起自身丰富的情感深入感知道德的真善美,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现状

纵观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们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们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强化学生们的人格。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对学生们的法律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的生成。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长久的烙印在了课堂教学工作当中,学生们无法真正的在课堂上表述自己的情感。死板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为学生们带来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容易造成学生们厌倦、抵触等心理,不仅不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全面落实,甚至对学生们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带来极大程度的影响。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方式

1.创设情感教育多媒体情境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下,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教师和设备资源,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在实际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将客观、理论性的法治教育知识融入到课堂当,更要注重传统美德、文化理念、精神态度等良好观念融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多媒体技术作为良好的教学手段,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诸多新兴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们的学习目光,引导学生融入一个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情境当中,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积极性和鲜活性。例如,在学习“对不良诱惑说不”时,教师便可以将《道德与法栏目剧》的节选片段向学生们说不,生动形象的将“网络诱惑、黄赌毒诱惑、封建迷信诱惑”等社会上多种诱惑的视频,融入到教学工作当,生动形象的为学生们创设出一个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情境,让学生们在情景当中融入自身的情感,使学生们在多媒体情境当中,深入思考“自己身边有什么潜在的诱惑?”让学生们切实的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特定情境当中。切实地让学生们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认清不良诱惑危害、掌握对抗不良诱惑的方法,聪慧的抵制不良诱惑。将教学知识代入到多媒体情境当中,在特定情景调动学生情感,强化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

2.开展丰富情感教育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是保障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认为“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做是在劳力上劳心。道德与法治知识最为重要的目的便是引导学生们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法治意识融入到学生们的生活中、深入到学生们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便可以积极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带着丰富的优良美德情感进行实践,使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自身丰富的情感。例如,在学习“认识新自我”时,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开展“我想对5年后的自己说”这一活动。引导学生们在自我期待、自我赏识的基础之上,通过“时间胶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期待和自己未来的期望,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们将积极情感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真正内化学生们思想道德情感,做到教学做合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在实际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当前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规避问题,解决问题。将情感教学方式融入到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活动当中,展现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内在动力。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