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品课教学如何设计活动内容以唤醒学生的爱心意识

2019-02-01 00:08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思品养育生命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大高庄小学)

作为思品课老师,要想唤醒孩子们的爱心意识,只靠思品课本是不够的。笔者以“情”为突破口,以“体验”活动载体,让孩子听着幼时的故事,看着童年的照片,看到自己的成长路上父母付出多少心血。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能真切产生珍爱生命、热爱父母的美好情感。

我设计的系列活动名字叫《我从哪里来》。给它定位是:

1.情感与态度。引导孩子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易,培养孩子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倾听、比较、制作、搜集信息,引导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体会成长的快乐。

3.活动环节:问一问、听一听、想一想、晒一晒、看一看、记一记共七个环节。

一是问一问。首先让孩子们问问“我从哪儿来”的?让孩子们开展全面调查:小鸡从哪儿来?孙悟空从哪儿来?那小朋友你知道你从哪儿来吗?“你有没有问过爸爸妈妈,你从哪儿来?”。调查后,请家长配合老师。我给每个家庭写了一封《知心家信》请家长给予配合。让家长用科学的方法告诉孩子,他(她)是从哪里来的。让孩子们弄明白了多年来心中的不解,是爸爸妈妈共同给了他们生命,他们是在妈妈身体里一座温暖又安全的宫殿里长成的。

二是听一听。我请一位妈妈谈谈她当初怀孕时的感受,并录制下来,放给班内的小朋友听。她先谈到了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一点点长大的,接下来,主要讲述了她怀孕及抚养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小事。孩子听后,我在进一步引导孩子,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是不是也很辛苦?

三是想一想。我在让孩子们听完录音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我记得录音听完后教室里非常安静,整个倾听过程约为5分钟,所有的孩子都静静地聆听,听后他们似乎每个人都开始了自己的回想,整个教室被一种特有的气氛包围着。也许,孩子想起了自己小的时侯,让妈妈操心的点点滴滴;也许,孩子们忆起了妈妈给过的种种关怀。我没有把家长最后要求孩子要孝敬父母的话语播放出来,我也没有跟孩子们宣讲口号式的教育内容,我只是让孩子们静静地听着,静静地回想着。当天布置作业,我就请孩子们回家后好好想一下,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发生在和爸爸或妈妈之间的一件难忘的事,然后写一篇心得周记。那次的周记我看得很感动,孩子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或高兴,或悲伤,或平淡,或跌宕起伏,但件件真实。有的孩子真的是用心在与父母对话,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

四是晒一晒。我让他们去搜集自己儿时和现在的一张照片,并让他们选择自己现在的一张照片必须是自己最满意的。知道了儿时的“我”是怎么样的,那么自己拿出现在的“我”与幼时的我进行比较?然后,我请孩子们把照片拿给全班同学看。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照片,把现在的我和在幼时的我做比较,从而进一步体会父母养育的不容易。

五是看一看。我还请每位孩子找出爸爸或妈妈的两张照片,一张是还没孕育小生命时的,另一张是近期照片。到了课堂上,我让孩子仔细看看这两张照片,有什么发现吗?孩子们争着告诉同伴自己的发现。妈妈胖了,妈妈老了,妈妈……拿着照片,孩子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我妈妈原来……”有一个男孩拉着我,举着她妈妈的照片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妈妈年轻时多漂亮!”说这话时他挺自豪的。“是呀,你妈妈现在也很好看!”“是。可是,您瞧,她的脸上有皱纹了。”小男孩高兴的脸上有了一些难过。在两张照片的观察对比中,孩子们的心又一次受到了“爱”的冲击。

六是记一记。我给孩子们安排一项任务,让他们认真观察一次,爸爸妈妈每天都忙些什么?我让孩子“跟踪”父母一天,留心观察他(她)一天的活动,详细地记录下来。当然,也可以观察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一天。通过这一活动,孩子对父母的辛苦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观察小记上,孩子们充满深情地写下了对父母的感激。这一系列的六项活动,我都没有跟学生讲“你们要知道父母养你们多么难啊!你们要感恩父母,要孝敬他们”之类的话。我只是引导孩子们一步步的主动参与到我创设这个活动当中去,让孩子们主动思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觉地去感受、体验、感悟,这样通过一环扣一环的特定活动,诱导孩子们无形中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相应的行为。

实践证明,我以情感体验活动的方式为深入开展少年儿童道德教育提供了一项有效途径,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更多、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少年儿童在更宽广的领域中去感受“爱”的表现,体会“爱”的宽广。

猜你喜欢
思品养育生命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学堂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班里那点事儿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