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控策略

2019-02-01 05:27颜佩
财会学习 2019年4期
关键词:防控策略政府会计制度财务风险

颜佩

摘要:财务风险管理是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新规出台,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内容也会随之改变,财务风险管理势必登上新台阶。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进而提出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具体防控策略。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对于公共管理部门而言,财务工作的重点就是强化财务管理力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分析和防控体系。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的职能及体制改革正不断地深入完善。现行的会计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政府的工作需求,事业单位也面临着众多的财务风险,为此,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事业单位也将在改革背景下建立长效防范机制,降低财务风险。

一、现行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它具有公益性、服务性等特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为单纯的财政拨款,没有经营风险;公益二類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和经营收入,存在经营风险,但相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而言,经营风险会小很多。在现行的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违规支付风险。该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支出时,没有按照规定对资金进行合理的支配,该行为不仅会降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还容易滋生贪腐现象。第二种是核算风险。一方面,事业单位多数为科研院所等政府的技术支撑单位,财务部门只是单位的一个服务部门,导致许多单位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进而无法抓实抓牢财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现行的收付实现制虽然能提供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但并不能真实反映成本费用的实际情况。比如固定资产不折旧、无形资产不摊销而一次性计入支出,不能合理体现单位的运行成本,不利于客观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虽然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在不断改革,但仍然无法有效地管理及监控核算方面的工作,所以还是会有核算风险的产生。第三种是人员职业道德风险[1]。此风险主要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存在道德问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创新意识不够,跟不上改革的步伐,甚至做假账或错账,窃取单位资金,从而使事业单位遭受经济损失。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与事业单位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改进财务活动,提高财务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力度,可以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一)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存在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其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弱,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风险防控效率极低。事业单位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的经营性质以及功能定位影响,资金来源的相当一部分为国家财政拨款,所以对单位的盈利问题考虑有限,财务风险防控意识薄弱,甚至有一些业务水平较低的工作人员认为事业单位不可能存在财务风险,只要记录好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及支出状况就可以。在现阶段的经济市场中,任何企业、单位都会出现经营管理上的风险,尤其是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存在着极大的财务风险,可能会使国家蒙受损失。

针对以上情况,事业单位要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的有关领导要以身作则,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检查监督力度。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自身要加强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重视风险防控工作。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都存在着“政事不分”的现象,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政府部门仍然决定着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方式,仍然基于“上传下达、大包大揽”的原则,对事业单位的进行管理监督,以至于事业单位难以真正实现“去行政化”,也难以真正推进“政事分开”,财务风险防控方面亦如此,存在着监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使得监管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进展[2]。正因为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监督方面的制度较不完善,无法快速发现财务风险,从而影响了其风险防控的工作效率。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提出了七个方面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即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确立了“3+5”要素(预即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个预算会计要素和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5个财务会计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这将大力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

事业单位内部也要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有效控制财务管理风险。在事业单位现有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责任制度,不仅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要将具体责任落实在个人身上,制定针对性的奖惩制度,使管理人员认清自己职责的同时提升工作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拥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树立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才能够落实好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实现财务工作管理制度化,保证所有财务管理人员都能有序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培养高素质财务风险防控人才

现阶段,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还缺乏较多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自身管理作用无处施展,使得其风险管控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事业单位的人才欠缺一般表现在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缺失,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专业技术不强,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一直处于中下水平,从而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管理人才的缺失,使得风险防控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所以不能对其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判断、控制及监督,无法有效对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风险进行防控。

针对以上问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应以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为契机,认真研究新制度,吃透新准则,结合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准则要求,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同时,事业单位还要注重培养优秀的风险防控管理人员,对其进行不定期的财务风险防控知识及技术培训,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及其职业素养;另外,在进行风险防控管理时,还可制定绩效管理制度,以奖惩制度作为辅助,提高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危机感,打破“事业单位工作是铁饭碗”的想法。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可改革招聘制度,通过外部社会招聘,聘请具有较高素质、专业技术性强的管理人员,通过不断调整风险管控队伍,提升其工作效率,有效进行风险防控。

(四)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大爆炸、云数据时代,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广泛应用着信息管理技术。政府会计信息系统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预算管理系统、总账处理系统、薪酬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收入管理系统、国库支付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和电子报表系统等。为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事业单位可借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东风,搭建以政府会计信息系统为载体的财务综合办公平台,以财务为核心创建财务监督内审和决策分析系统,使财务管理达到全面信息化的高度。

一方面,会计信息化能在很大程度上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提供技术保证,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再造事业单位办事流程,促进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发展,实现事业单位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另一方面,还能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及防控,加强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内部监督力度,通过严格遵照其工作制度及流程,避免违规支付风险等[3]。比如,通过会计信息化手段,对“坏损账”进行重新整理及计算,快速高效地找出所需数据,以确保账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机率。

参考文献:

[1]张国标.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和防控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8 (15):156.

[2]吴庆辉,汪愉乘,代唯.互联网时代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策略探究[J].财会学习,2016 (21):99.

[3]张蔚然.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和防控管理[J].当代经济,2016 (21):94-95.

猜你喜欢
防控策略政府会计制度财务风险
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政府会计制度》模拟测试探究
《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问题及改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论“破窗理论”及其在环境犯罪防控中的应用
采用BT投融资模式建设的法律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浅议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机制与防控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