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2019-02-01 05:27李志芳
财会学习 2019年1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李志芳?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改革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也是在逐步进行中,对于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达到公开和效率化。近年来,“三公经费”逐渐进入视线并公开,就预示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以财政拨款作资费主源的经费管理也是要规划化和公开透明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在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措施,旨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效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当前,随着各级财政部门的监管及规范,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也逐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配置、使用、处置等问题上进一步规范化,但是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增强国有资产依法监管意识,摸清国有资产账实家底,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合理、高效配置及使用固定资产、防止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十分重要。

一、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不够重视,管理上的漏洞过多,且管理制度也不健全,有些单位出现“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甚至有些单位的领导以权谋私,将相关资产据为己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二)会计监督运行机制不完善

会计监督机制主要包含了监督实施,职业道德评估,奖惩等等,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善的现象,会计监督没有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系统的制度。会计监督运行机制不完善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导致部分人敢于以身试法。在《会计法》中,当监管失误或监管不力的情况下,法规中并没有指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运行起来操作性十分差,而在执法的时候,当查出有造假的行为时,对造假的处罚有十分大的弹性,造假者便敢于大胆进行造假,由于利益的驱动,且造假成本极低,而利益却十分大,所以,这便造成了不法分子忽视法律法规的存在而进行造假。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财务职位不允许一人多职务,需要每个岗位都实行职务分离,这样才能起监督制约的作用。但是往往有很多单位都将工作交由一个人员管理,也存在事业单位里的机制不够完善,制约的情况缺乏有效牵制。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资产管理责任,没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账务体系及入账单位设置不合理,财务会计信息不及时,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严格履行规定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资产配置不合理等等。

(四)内部控制不健全

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就会造成管理的混乱,有的事业单位甚至放弃管理工作,无法到位地进行监督管理,支出用途不规范不明确,数额没有相关的控制标准,不能很好地发挥会计监督作用,这样就让有些人有机可乘,专门钻漏洞,报销原始凭证不真实,虚开高开多开冒开票据的情况普遍。缺乏内部审核程序,财务工作不透明且职责不清,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这样不仅会浪费资源,并且滋生了腐败。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提高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氛围。正确认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单位领导的带头作用,以身作则,重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工作,落实资产管理部门各领导及责任人员的具体职责及分工,从而达到由上至下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自觉性和认真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的良好氛围。其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相关责任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维护好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把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原先的固定资产卡片可以由固定资产的电子卡片代替,也就是固定资产的“电子身份证”来取代。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不仅加快了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报废等增减变化信息直接可以在电脑中反映出来,这样的业务操作流程,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手段。

(三)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

内部创建封闭式的监督机制,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反馈机构构成内部封闭式的监督机制,监管机制的形成加强了单位内部的监督功效。这主要是发挥反馈执行信息及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另外是对监督主体的行为等再监督,监督机构可设立在纪检监察部门,这样便更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另外还需要外部监督,外部监督的流程是法律法规有相关明文进行规定,因此,在各行政单位需要切实执行。

(四)改革会计管理机制

首先是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務管理人员需要更科学合理进行预算编制及执行方案,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其次是完善财务公开制度,政府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例如部分公开的内容以及项目、报表数据等含糊不清及没有按时公布等,这些问题还需要相关财政部门及单位有针对性地解决。最后建立会计专家委员会制度,建立会计专家委员会,对事业单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

第一是监督主体及监督对象要对制度执行服从,第二是对监督结果的使用要结合单位考核,纳入单位人员的评价体系,奖罚分明,对相关人员的提拔也有一定的参考标准,通过监督考核,也是发现单位内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而使制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主要的做法是重视内部监督,营造执行会计监督职能的环境,事业单位要对会计监督有足够的重视,构建良好的监督体系,增强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的独立性,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监督职能环境。另外,加强对核算工作的监督,对事业单位核算的质量监督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所以核算过程要加强监督。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科学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准确处理会计信息,落实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更有效地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而对收支、所有者权益及负债高效管理。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从而对核算过程数据准确性及提高效率,执行严格的授权制度,保证每项业务的顺利进行。

(六)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管理

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强化对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完善单位固定资产的整个管理流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关系到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因此相关部门及单位具体需要從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及控制。首先是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预算方面的控制,在采购方面的预算控制可以把采购预算审批与单位的资产配置状况相互结合,从而防止浪费现象。通常可以在采购预算的审批过程中,审批部门根据人均资产配置情况进行审批,而固定资产的实际在用数量是可以通过财政资产管理部门采用资产动态系统进行相关查询,进而把相关数据提供给预算审批部门。其次是事中管理。主要是对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这个环节中单位负责人要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的作用,通过相关管理机构及责任员工的相互配合,规范固定资产的使用,例如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养维护,发现问题要及时维修,及时进行清查盘点,为了提高使用效率,对单位闲置的固定资产尽量调配到其他需要的部门,及时处理盘盈或盘亏的固定资产。相关部门要做好信息系统的共享,在固定资产使用中加强管理监督。最后是事后管理。事后管理需要完善评价奖惩制度,按照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管理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实行奖惩,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使用保管期间的安全性,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经济效率和运营效率有进一步的提高,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余红.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5 (06).

[2]许环.优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财经界,2016(18).

[3]李长龙,沈斌.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 (3).

[4]何静.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商论,2016 (18).

[5]张金福.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 (31).

[6]施秀芬.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 (27).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