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的风险防范研究

2019-02-01 05:27郎宝茹
财会学习 2019年4期
关键词:债务资金监管

郎宝茹

摘要:地方债的发布,提高地方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但是地方债的风险隐患不能忽视。庞大规模的资金使用,为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增加了难度。同时提高地方债的民生作用,规避其存在的财务风险、制度和行为风险、信用风险,解决债务监管缺陷、防范控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还需从完善偿还保障制度、加强中央监控等措施入手调整,从而为地方债的稳定、安全发行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地方债;风险;防范对策

地方债是我国负债问题中,一直最受关注,同时风险因素较多的组成部分。经过财政部统计分析发展,2016年中央政府债务,新增了1.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18万亿元。提高防控地方债的底气,还需从完善市场化规则、风险防控制度体系与举债融资机制等实招入手,以实现地方债风险的可控性。

一、加强地方债风险防范的意义

我国对显性、隐性债务的风险防范脚步从未停止过,政府等相关部门,更是陆续出台了风险防范制度体系等对策,以规避财政金融风险。如财政部,在约束地方债方面,展开了预算法修订、完善债务管理法律制度框架、推出限额管理机制、纳入预算管理、风险评估与预警等措施落实。尤其是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政策的发行,实现了以往多样化政府性债务,由规范、单一地方债券替代,地方债务风险也随之降低。央行对信用评级、发行规模等方面的监管,也为人大监督提供了价值決策参照。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阶段,地方在落实公共服务建设的同时,还承担着偿还前期债务的压力,不免会遇到财政收支负担,加强风险防范,更利于地方平稳、高效度过转型期。转型期间,加强举借获得资金的精细化利用,同时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更有利于地方债、经济间,实现良性循环,为地方债的结构优化,以及存量可控助力。

二、当前地方债存在的风险

(一)债务监管不全面

权力不受监管约束,必然会出现滥用权利的情况,尤其是地方政府,在融资平台隐蔽行使举债权,直接影响投资人利益、民众知情权。由于债务资金,不在财政预算管理范围内,表明不受人大监督。同时,对融资公司的监督缺乏有效性,导致在行使举债权使,债务资金监管不利。主要体现在债务管理信息不透明、政府空开信息条例不全面、制度建设力度不足等方面,致使地方债管理失控,风险随之增加。

(二)防范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缺乏对债务规模管控,以及风险防控的制度完善,政府也未设立完善的债务规模规范机制。同时债务控制机制实践形式化、主观化,主要体现在举债方式不合法、规模庞大、行为隐蔽等方面,弱化了债务规模控制的作用。债务规模失控现象形成,究其原因与法律制度约束缺失有关。

(三)存在挪用与截留等债务资金使用风险

资金挪用挤占、截留等国债项目现象,在地方债务项目中仍相对普遍,地方获取转贷资金后,通常用于项目扩建、填窟窿处。虽然国家对发债募集资金的使用范围进行了限定,但为持续机构运转,地方政府不得不将资金用于其他需要处。针对于财务状况良好的地方,则会出现资金挪用到形象工程等情况。

三、加强地方债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设立监管机构

首先是加强债务监管机构的设立。各地政府部门,设立债券管理机构的行动,与中央政府比较相对滞后,多是由金融处室、预算部门代替地方债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应加强机构设立,如监管委员会等,以垂直监管地方政府债务,规避多头管理现象,缩小与中央政府间的差距,尽可能的保持同步。其次是合理界定监管责任。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机构,不仅需要支持同级政府人大监督,还需对上级债务监督机构负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审查融资公司融资计划,与同级政府部门融资情况负责,同时编写政府性融资规划;对政府性财务管理、债务资金转贷、绩效评价等工作负责;统计、分析债务报表;设立、完善债务偿还体系;受理、审核融资项目;对转贷债务,以及财务管理负责;定期清理核算政府债务,公开政府债务状况。

(二)多方面监管与治理

一是中央政府监管。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不同,主要负责公共产品供给。围绕宏观调控需要,由财政部对各级政府发布债务额度,同时监督地方债务项目。对于地方债资金流向,主要由国家财政部门、发改委、下属机构监督,确保资金正确使用。地方发债总量,由财政部,从审批环节展开管控,避免出现过度举债的情况,促使地方、中央政府债务均衡。地方财政部门会及时将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等债务资料,向财政部汇报。审计署、下属机构负责审计地方债。证监对债券运作流通、发行等情况展开监管。多机构协调监督体系,各部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全面监管地方债的流通与偿还等过程。

二是地方人大监督。地方人大对本行政区的社会发展计划、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审批,联合常务委员会,对地方债、资金使用情况展开监督。同时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公债资金展开审查。监督途径主要通过审查公债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报告、财政预算草案等方面进行。地方债管理机关,应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债务余额、资金动态、筹资项目发展状况等公债使用关键内容,并体现在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报告内。

三是接受地方媒体监督。地方债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与地区居民利益相关,与公债投资人一样,对公债情况存在监督权、知情权。民众主要从地方媒体获取信息,为确保舆论监督需要,应当加强监督地方债情况报道。

四是行业自律监管。如美国设立债券规则委员会,属于行业自律监管组织,受到美国证监会的监管,委员会成员来自证券公司、银行业等,负责制定适用于自律组织、承销商、经济人的债券规则,以及信息披露规则,以避免出现操纵、欺诈的事件,确保市政债券市场的公平交易。除此之外,也设立了自律行业协会,确保市场监管成效。

(三)明确界定地方债使用范畴

首先国务院应当加强地方债使用范围的界定,发布资金项目安排管理政策,细化其用途。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贯彻执行,将资金落实、项目安排。对债务融资项目,设立完善的监控机制,提高资金拨付的及时性、精确性。除此之外,还需加强项目质量、进度监控,完善项目管理责任机制,不断优化以及项目验收程序。加大对地方债的监督,发现挤占与截留等使用情况,加强责任追究。

其次完善偿还保障机制。基于负债率高状况下发行的地方债,根据偿债能力进行了额度分配偏向,如中西部等地区,偿还能力并不高,额度分配相对倾斜。同时加大了公益性项目支持,该地区的债务偿还风险也随之增加。对此,加强地方债偿还保障尤为关键。除此之外,作为地方政府,应当加强本地区资源整合,尤其综合财力的统筹,对归置于省级预算管理内的地方债,加强偿还计划制定,及时监测检查还本付息计划落实情况。同时设立地方偿债基金,将其作为地方公债偿还支出,及时打入基金偿债账户,账户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地方债,明确规定不得用于他用。对债务偿还存在困难的地区,如中西部省份,中央可设立专项转移支付,以减轻偿还压力,确保偿债基金完整,为了规避地方政府债务长时间积累,而出现的债务偿还风险,应当对旧债、新债的偿还等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

四、结束语

针对于地方债的规模风险、结构风险,应当加强发债规模的控制,与发行机构的优化,以规避债务风险。同时加大发行制度建设的力度,完善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实现政府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管理成效。利用规则统一的发行机制,实现发行主体限制,到发行流通各过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除此之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发行指标预警体系的完善,实现地方债有效监控,以切实规避发行风险。

参考文献:

[1]洪源,王群群,苏知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非线性先导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 (6).

[2]宋夏云,马逸流,沈振宇.国家审计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中的功能认知分析[J].审计研究,2016 (1):45-52.

猜你喜欢
债务资金监管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