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感

2019-02-02 09:37梁皓越
北方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短句木棉花长句

梁皓越

平日里,无论是写散文还是小说,我都不太敢将笔墨触及到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

原因有太多太多,中国古代的每一部著作,都承载着太过厚重的历史,让人觉得自己倘若有什么文字关于它而留下,那必然应是美丽而真诚的,如熨烫妥帖的锦缎,否则,将是对它的亵渎。但我又还无法真正的领略到它的意蕴,更加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字去告诉他人,那些简短又略显晦涩的文字里,藏匿着怎样令人震撼的思想与力量。这像是一种无力感,该怎么形容呢?就像是一个刚刚咿呀学语的孩子,兴奋地挥舞着稚嫩的双手,想要描绘出敦煌壁画里的神。

毫不夸张地说,《论语》应该是第一本让我静下心来去读的古代名著。《论语》的阅读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微妙的感觉,有时候读论语,就像坐在台北干净而又安静的咖啡馆,在咖啡香气的缭绕里,也许还有一点疏懒的音乐;有时候读论语,就像仰望着一树一树的木棉花,花开时鲜红若血,朵朵傲立枝头,交错遒劲的枝桠像是永远挺立着的民族脊梁。但细细回想起来,这样的形容并不准确,《论语》令人静心但又不使人感觉安逸,弥散着凛凛的气节却又不夺目张扬。它又像是历经沧桑的老人,一字一句地向你讲述人生。

初读《论语》时,我有着些许不情不愿,那些被印成铅字的长句短句常常让我不自觉地轻轻皱起眉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借用龙应台的比喻来说,我们这一代,简直就是大海里鲜艳多姿的热带鱼。的确,我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网络的存在让我们拥有了太多的所谓的知识,并不贫穷的家境让我们精通物质的享受,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有自己的电影院、音乐厅、图书馆、美术馆、画廊、报纸,我们有自己的艺术节、音乐节、电影节,我们饱受艺术和美的熏陶,那么到底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去接触古典名著,甚至把对于国学的学习当做一个以考试为目的的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语法结构,不明白什么是朝代更迭,不清楚什么叫政治自由,都不难补课,但是生活的艺术、文化的底蕴,是无法补课的,它是一种内在的气质,它应该像呼吸,像不自觉的举手投足。

不急不急,我和论语,还隔着一脉年轮的距离,相信我慢慢向它踱步而去的路上,还会有更多的惊喜与体悟。

(作者單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短句木棉花长句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木棉花开
木棉花英雄花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木棉花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英语长句译法新探
——意群—动态对等法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