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述话语的功能看《海边的卡夫卡》的深层意义

2019-02-02 09:37张淑婧
北方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功能

张淑婧

摘要: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一经出版,备受争议。“疗愈”与“处刑”两种截然不同的读者反应令人深思。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出发,以托多洛夫的“故事”与“话语”二分法为基础,从叙述话语功能的角度切入,对文本内部展开考察,进而明确作品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海边的卡夫卡》;叙述话语;功能;深层意义;个人价值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于2002年推出的又一长篇力作。村上凭借该作获得了堪称诺贝尔文学奖前戏的“弗朗茨·卡夫卡文学奖”,同时,因其内容的难解也使该作成了在评论界引起较多争议的一部作品。其中,比较突出的当属河合隼雄与小森阳一的评介。河合隼雄认为《海边的卡夫卡》是“一部非常伟大的物语小说”[1]234,小森阳一则认为该作是“一部处刑小说”[2]58。小森阳一虽然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该作,但他更倾向于将作品放置在开放的历史语境下探讨。本文则主要从文本内部出发,着眼于“故事”与“话语”的关系,进而阐释作品的深层意义。

一、理论依据

1966年法国著名叙事学家托多洛夫提出了“故事”与“话语”二分法,奠定了结构主义叙事学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其中,“故事”指文本中真正发生的故事情节,而叙述者通过何种叙事表达方式告知读者故事情节的则属于“话语”的范畴。因此,思考“话语”如何建构“故事”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我国叙事学家申丹率先提出了“话语”建构“故事”的功能理论,指出叙述话语作用于故事的三种方式:“选择、组织、评论故事成分”[3]26。本文将从叙述话语对故事的作用这一角度切入,深入文本内部,通过分析作品奇数章和偶数章的话语技巧,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深意。

二、奇数章节的话语功能及其深层意义

“从话语功能的角度切入文本,我们首先需要考察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故事内容加以再现。”[3]27《海边的卡夫卡》延续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双线推进的叙事模式,为读者呈现了两个不同时空维度的故事。奇数章讲述的是生活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四岁时遭遇母亲离家出走,并受到父亲的恶毒诅咒,于是在十五岁生日来临的前一天选择离家出走。在离家出走的旅途中遇到了樱花、大岛和佐伯。这期间,父亲被杀。最终,离家出走二十六天的“我”返回了原来的世界轨道。

小说开头并未直接进入章节描写,而是单独以“叫乌鸦的少年”为题展开,文中数次提到“往下你必须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4]4,不仅如此,该句在文中也多次被提及,小说结尾时再次提到“我必须继续是世界上最顽强的少年”[4]567,“毕竟你是现实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4]572这种显性的叙述评论为整个故事情节奠定了基调,首尾呼应,凸显了作品的主题。作者意在让少年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为此,作者赋予了十五岁少年非同一般的幼时经历,承受恶毒的诅咒。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让少年应验了诅咒,实现了“杀父奸母与姐姐交合”。诅咒颠覆伦理道德,这种偏离一般叙事规约的话语选择和组织,愈加凸显最后返回现实世界少年的顽强,他没有逃避,而是努力“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4]572。

正如村上春树在小说中文版序言中所说“因为他们(少年)还是‘可变的存在,他们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的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然而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我想把如此摇摆、蜕变的灵魂细致入微地描绘在fiction(小说)这一容器之中,藉此展现一个人的精神究竟将在怎样的故事性中聚敛成形、由怎样的波涛将其冲往怎样的地带。”[4]1-2可以看出,在村上看来少年拥有一切的可能性,村上寄予了少年无限的希望。

就小说文本的文字技巧和组织功能而言,奇数章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展开,以日语中的非过去时叙述故事,为读者呈现了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感,易于与读者产生共情。而对于四岁时的自身遭遇及来自父亲的诅咒,文本采用了话语延宕的方式插入,以第一人称回忆视角展开,尤其对场景和意象的细致描述,凸显了儿时的暴力对他伤害至深。在小说接近尾声时,“假如在我的少年时代身边有玛利亚那样的人,我的人生想必大为不同。(最初看这电影时也是这样想的。)”[4]514这是少年在森林深处的小镇里看电影《音乐之声》时所发的感慨。这种话语编排有两层含义,首先,在“我”的少年时代,“那样的人不曾出现在我的眼前”[4]514,其次,因为“我”的身边缺少了“玛利亚”那样的人,导致了“我”的人生“大为不同”。换句话说,如果当时“我”的身边能有“玛利亚”那样的人存在的话,“我”或许不会“在自己周围筑起高墙”[4]9,也不会“觉得自己好像受到了无可挽回的损毁”[4]298,更不会来到这个异界的小镇。但这终究都是假设,因为现实没有出现那样的人。“为什么现在我必须在这样的地方认真地看《音乐之声》?”[4]515明明“我”对《音乐之声》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那是“我儿时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电影之一”[4]514,但又急于否定,暗示出少年此时内心的彷徨与深深的无奈。对自己童年所经历之事感到痛苦,但已无力改变现状。遗憾的是,不管“我”“怎么换频道都只有《音乐之声》。除了这个频道,别的全是沙尘暴。”[4]515若对以上这种话语组织、选择和评论加以分析的话,可以发现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出少年灵魂的摇摆,但又借少年的摇摆对日本社会展开了暗暗地反讽,暗示社会对儿童及少年精神引导对其成长的重要性。

奇数章中最重要的故事情节之一是围绕父亲的诅咒展开的。对于来自父亲的“杀父奸母与姐姐交合”的恶毒诅咒,小说采用了让少年象征性实践的叙事策略。

对十五岁的少年而言,面對来自父亲的诅咒,他没有退缩而是主动接受,说明少年足够的勇敢,勇于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当少年本能地以为诅咒实现便可以脱离他人的控制,完完全全作为自身生存下去时,“叫乌鸦的少年”的一番话让人深省:“你以为这样就可以摆脱加在自己身上的诅咒,是吧?”[4]473“你把预言履行了一遍。你以为这样一来父亲加在自己身上的诅咒即告终止,然而实际上什么也没终止,什么也没摆脱,莫如说诅咒在你精神上的烙印比以前更深了。···你心中黑暗的混乱依然故我。···你怀抱的恐怖、愤怒和不安感丝毫没有消去,它们仍在你体内,仍在执拗地折磨你的心。”[4]473“你必须做的大约是克服你心中的恐怖和愤怒。引来光明,融化你那颗心的冰冻部分。这才算真正变得顽强。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现在开始还为时不晚,现在开始你还可以真正找回自己。动脑思考,思考何去何从。”[4]474此处与文章开头和结尾交相呼应。作者借“叫乌鸦的少年”的这番话传达出少年若想真正变得顽强,不是通过改变别人或改变外部条件来实现的,重要的是自己学会动脑筋思考,追溯本源,思考自身,找出问题根源所在,解决问题,只有自身内心的强大才算真正的顽强。这也是村上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

紧接着,“我”踏上了内心的自我探究之旅。“说到底,这里的森林不外乎是我自身的一部分。”[4]488这一显性的叙述评论明确了森林这一意象在小说中的指涉。“于是,我把脚踏入森林的核心。”[4]475“我”开始寻找自己内心恐怖和愤怒的源泉,很快“我”找到了“编织出黑暗的光源”[4]488,“为什么她不爱我?难道我连被母亲爱的资格都没有吗?”[4]489这个疑问便是一直束缚“我”成长的障碍,原文用着重号标出,更加突出这一心结对“我”造成的创伤。为了解开这一疑问,“我”来到了森林深处的小镇。如愿见到拟似母亲佐伯后,“我”道出了一直以来痛苦的源泉:“生来至今,我从不记得真正被谁爱过被谁需求过,也不晓得除了自己能依靠什么人。”[4]539简短的一句话,揭示出童年的经历对卡夫卡造成的精神创伤之深,这种精神的创伤导致少年无法感知个人的价值。而作者在文本编排上,没有让拟似母亲来直接回答“我”的这个疑问,而是由“叫乌鸦的少年”代之回答,这意味着在对自身灵魂进行拷问的时候,找出问题的症结所远在比找到问题的答案更为重要。最终“我”选择原谅母亲。这时的“我”已然克服了心理障碍。“心中冰冻的什么发出声响”[4]541,“我”冰冻的心开始融化,意味着我找到心中的光明。而这光明并非来自他人,而是自身,最终卡夫卡自己解救了自己,实现了对自己的救赎。

三、偶数章节的话语功能及其深层意义

偶數章讲述的是一个叫中田聪的少年二战期间正上小学时因暴力事件失去了记忆,同时也丧失了看书写字的能力。偶然间获得了与猫交流的技能。成年后做了木匠,退休后靠领补贴金和帮人找猫生活。因为找猫碰上了杀猫取猫灵魂的职业杀猫手琼尼·沃克,并刺杀了琼尼·沃克。之后踏上了找寻的旅途。在卡车司机星野的帮助下,最终找到了甲村图书馆,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与奇数章卡夫卡少年二十六天的旅途相比,偶数章则是以跨度较大具有纵向历史感的中田的经历为基调,为读者提供了多维度的信息检索方式。

首先,从话语的选择和组织功能来看,偶数章最初采用报告的形式具体叙述了发生在少年中田身上的奇特事件。报告内容之详实,报告制作方之重视与后期中田个人凄凉的晚年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境况。值得关注的是,第12章以书信的形式出现,以冈持节子老师的视角纠正了木碗山事件发生时自己传达给美国军方供词。信中提到九岁的少年中田“天生优秀”,但“他身上有几点叫人难以理解。主要是他有时候表现出一种类似冷漠的态度。”[4]124这句对中田性格的显性叙述评论,直接将少年中田与众不同的特质勾勒出来。虽然此时的中田是没有丧失记忆的普通中田,但已经显现出与普通少年非比寻常的端倪。

“我推测问题大约起因于家庭环境。···有能力的孩子有时因其有能力而一个又一个冲击本应由身边大人达成的目标,这样一来,就会由于过多处理眼前的现实性课题而渐渐失去其中作为孩子应有的新鲜的激动和成就感。处于如此环境的孩子,不久就将牢牢关闭心扉,将心情的自然流露封在里面,而重新开启这种关闭的心扉则需要漫长的岁月和努力。孩子们的心很柔弱,可以被扭曲成任何样子,而一旦扭曲变硬,就很难复原,很多时候无可奈何。”[4]124

以上对中田性格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大篇幅的显性评论,作为老师,面对这类因家长的过高求而失去成长乐趣并心里扭曲的孩子时,自己更多的则是无可奈何。暗示出孩子少年时期所遭遇的精神创伤往往是致命的,与奇数章少年卡夫卡所遭受的精神创伤有共鸣之处。

此外,“从他的些微的表情和动作中能感觉出稍纵即逝的惊惧,那是对于长期被施以暴力的类似条件反射的反应。”[4]124中田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城市精英之家,“而那里若发生暴力,便应该是与乡下孩子在家中所受日常性暴力不同的、因素更为复杂且更为内向的暴力,是孩子只能一个人藏在心里的那类暴力。”[4]125采用节子老师的视角叙述中田所遭受的暴力,虽然有为自己当初的暴力进行自我解脱的嫌疑,但无疑节子老师正视了自己犯下的错误,并勇于承担后果。同时也阐释了在遭受节子老师的暴力之后,只有中田完全失去记忆,患上了所谓的“解离性健忘症”的症结所在。

与奇数章卡夫卡自己努力解救自己,不断向命运挑战的话语编排相对照,在中田这条线索上作者更多地采用是顺其自然的叙事策略。对中田而言,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考虑前因后果,因为“考虑事物的因果关系很多时候是中田所不能及的”[4]367,“到那里自然知道”[4]224,“往后的事往后再考虑”[4]251,“下一步的事下一步考虑”[4]282,“至于做什么好,下一步再慢慢考虑。”[4]457在结构内容组织上,作者并未对中田的中青年时代进行过多描写,而是直接从少年时代跨越耳顺之年。与十五岁摇摆的灵魂不同,作者赋予已过六十的中田更多的是使命感。“中田我应该做的,是找出这块入口石并把它打开。”[4]377“中田我的任务仅仅是使现在存在于这里的事物恢复本来面目,为此离开了中野区,跨过一座大桥来到四国。”[4]479 其中,“应该”“任务”这些话语选择揭示出中田的责任和使命。

但实际上,作者赋予中田使命感之前中田一直都只是“脑筋不好使”的活在现在时的老人,转折点则是中田刺杀琼尼·沃克事件发生之后。“中田我马上去派出所讲了琼尼·沃克的事,心想必须报告知事大人才行,但对方没有理会,所以只能以自己的力量解决。中田我打算处理完这些问题之后成为----如果可能的话----普通的中田。”[4]375因此,中田踏上了寻找入口石的道路,并由此发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作者通过这样的话语选择、组织和评论,塑造了一位少年时代因遭遇剧烈精神创伤丧失记忆又目不识丁的老人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自身价值所在的个人形象。同时暗讽政府对中田这类人的不屑。

尽管最后中田本人没有完成关闭入口石的任务,但中田去世时身边已有了接棒人----星野。中田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星野,“我觉得自己在短短的十来天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是因为我一直待在你身旁,是因为我开始通过你的眼睛去观察事物。···我很中意你观察世界的态度。”[4]501最后,星野成功地关闭了入口石,并承继了中田与猫交流的能力。作者借此为我们揭示了青年星野的精神成长历程,星野替代中田完成了一场丰富而深刻的灵魂之旅,让星野重新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四、总结

本文从叙述话语功能的角度对《海边的卡夫卡》的文本内部展开了考察,明确了作者在文本主题阐释方面所采用的的叙事策略,揭示了文本的深层内涵。无论是卡夫卡,抑或中田或星野,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窥视出村上尊重个体,承认个人价值的视域。他们虽都不完美,但他们作为个体以自己的方式找到了人生价值所在。而村上的这种“介入”与当时他从美国归来后所处的社会境况不无关系。在美国“一个强调个人生存的地方,…我一直追求的东西在那里一下子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5]3日本国内的奥姆教事件和阪神大地震让他开始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正如村上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所提到的:“请为每一种个性提供生存场所”[6]166,这或许便是作为小说家的村上借助小说向日本社会寄予的期许。

参考文献:

[1]河合隼雄.境界体験を物語る―村上春樹『海辺のカフカ』を読む[M].東京:新潮社,2002.

[2]小森阳一.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的卡夫卡》[M].秦刚,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3]申丹.从叙述话语的功能看叙事作品的深层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11 (11):24-30.

[4]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M].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5]河合隼雄,村上春树.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M].吕千舒,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

[6]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M].施小伟,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7.

猜你喜欢
功能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深刻理解功能关系
基于电力系统备自投实现功能原理概述
含有电容器放电功能的IC(ICX)的应用及其安规符合性要求
钳把功能创新实践应用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基于PMC窗口功能实现设备同步刷刀功能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