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克雷洛夫笔下的“乌鸦”和“狐狸”

2019-02-02 09:37黄冬梅
北方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寓言乌鸦狐狸

黄冬梅

摘要:世界著名现实主义讽刺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和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征。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极具生活性,语言朴实、风趣、富有表现力和哲理性。文章以世界寓言三大家的《乌鸦和狐狸》为切入点,借助“乌鸦”和“狐狸”两个典型形象共赏克雷洛夫寓言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寓言;克雷洛夫;“乌鸦”;“狐狸”

一、赏析克雷洛夫寓言《乌鸦和狐狸》

从克雷洛夫笔下《乌鸦和狐狸》的开篇道德训诫中我们明白,阿谀奉承是卑鄙的、有害的。随后看到狐狸作为一个阿谀者上演的一个个戏码,此时我们的感情不自觉地趋向一个相反的方向:狐狸不仅是在阿谀,还是嘲讽。狐狸所说的每一句奉承话都携带着这两重相反的感情。在寓言里形成一种妙趣横生的“感情逆行”(1)形态或“逆向感情”运动,即两种相反的感情相辅相成平行发展,随着一种感情的加强,其相反的感情也在加强,二者相反相成地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因此,寓言里阿谀的高潮,也就是嘲弄的顶点。乌鸦经不住狐狸的奉承扯起嗓门就唱歌,嘴里的奶酪掉了下来,狐狸就把奶酪叼走了。寓言也就在此恰到好处地戛然结束,让人回味无穷。

故事伊始为什么乌鸦会有奶酪?难道真如文中所述,是上帝的馈赠?童话不会眷顾生活里的乌鸦。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故事中的乌鸦是勤劳的乌鸦。付出劳动才能收获劳动的果实。

故事伊始为什么乌鸦会有奶酪,而狐狸只能树下干瞪眼?我们都知道乌鸦是天上飞的,狐狸是地上跑的。狐狸面对乌鸦自愧不如。可谁又能说后天的努力战胜不了先天的优势。

故事中乌鸦为什么会被骗?让一块美味乳酪掉进狐狸的口中?最直观的原因在于,乌鸦在一片虚情假意的赞美声中丧失警惕,忘乎所以,而狐狸却用卑鄙的手段达到了卑鄙的目的。

然而同样的问题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一向被人批评和嘲笑的乌鸦是非常需要鼓励的。乌鸦是知道如何借助小石子喝到瓶子里水的乌鸦,它并不愚蠢。奶酪价可衡量,鼓励却千金难得。乌鸦以奶酪换鼓励是值得的。狐狸成功骗得奶酪,原因在于:狐狸机敏、善于观察。狐狸知道乌鸦想要的是什么,并且,解决问题直取关键。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克雷洛夫的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识别骗子行径的形象化教材。它让我们知道:爱慕虚荣不可取,卑鄙无耻要杜绝。其实,“乌鸦”和“狐狸”是两个复杂的形象。读克雷洛夫寓言《乌鸦和狐狸》时,常因阅读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使得对“乌鸦”和“狐狸”的态度常有偏差,不单是“褒”或“贬”二字就能评价的。这样的寓言让读者领悟出自己的寓意,看清别人,更看清自己。

说到寓意,值得一提道德训诫这个概念。道德训诫象引子或结语一样是明显存在的。寓意包含且又大出道德训诫。好的寓言在时间长河中随着它在新场合的运用而不断显现出新寓意来,它已不是对原先问题的简单回答,而是某种更为深刻的东西,即使时过境迁仍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克雷洛夫的《乌鸦和狐狸》就是这样的好寓言。

二、克雷洛夫笔下“乌鸦”和“狐狸”的人性世界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并没有终结于克雷洛夫寓言的开卷篇,在此后的多篇作品中他还陆续刻画了“乌鸦”和“狐狸”的多个形象。

《乌鸦和母鸡》(第一卷:“Ворона и Курица”)中的“乌鸦”是一个心存侥幸,最后沦为敌人盘中汤菜的可怜人。不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克雷洛夫在这篇寓言中尖锐地揭露了在全俄人民奋起抗战捍卫国家时,少数背叛祖国对敌人抱有幻想之人应得的下场。

《小乌鸦》(第二卷:“Вороненок”)中的“乌鸦”是一个异想天开,无自知之明,却硬要东施效颦学老鹰抓羊的狂妄之徒。最终壮举未成,自己反成俘虏。

寓言中的“乌鸦”留给读者们的直观形象往往是爱慕虚荣、不切实际和笨拙可笑的,偶有聪慧却不抵它的劣迹,总是遭人鄙夷。可是仔细品读后“乌鸦”又不失可爱。乌鸦效仿老鹰抓羊,想与孔雀做姐妹,这都不是它的错,有理想,有抱负恰恰是它身上的可取之处。生活中的“乌鸦”也不少。他们的行为往往是损己不利人,没有社会危害性,并不可耻。渴望得到认可的“乌鸦”错就错在不自量力、好高骛远。

《狐狸和旱獭》(第二卷:“Лисица и Сурок”)中的“狐狸”是一个弄巧成拙、贪赃枉法反装成可怜人的形象。狐狸在鸡场当法官,嘴上沾着鸡毛,却说自己要被流放是受了不白之冤。确凿的证据面前还想狡辩,影射了恬不知耻的贪官污吏。

《兽类的瘟疫》(第二卷:“Мор Зверей”)中的“狐狸”是一个统治者手下为虎作伥的谋士。狮王召开会议,要拿罪恶最深的野兽祭天以消除瘟疫。狮王首先自我检讨,假惺惺地表示“心甘情愿牺牲”。其它野兽也纷纷忏悔自己的罪行,然而对自己所做无法无天的事却只字不提。老实肯干的牯牛因承认冬天偷吃了牧人的干草被野兽们当做“罪魁祸首”祭祀天神。此篇寓言影射的是“人善被人欺”,农奴制下人民的悲惨命运。

《农民和狐狸》(第三卷:“Крестьянин и Лисица”)中的“狐狸”是一个看似有心悔改却不珍惜改过机会的惯偷。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形容这只监守自盗的狐狸恰到好处。

《狼和狐狸》(第四卷:“Волк и Лисица”)中的“狐狸”是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善者。狐狸吃够了鸡,又藏起一堆好肉做准备。饿狼来到狐狸家做客。狐狸假惺惺地问狼要不要吃干草,绝口不提自己的储备。

《好心的狐狸》(第四卷:“Добрая Лисица”)中的“狐狸”是一个满口仁义而骨子里十分残忍的恶人。三只雏鸟失去了妈妈忍饥挨冻,又不幸掉下树。狐狸见状开始责备布谷鸟、百灵鸟、斑鸠等不管自己的干亲,可狐狸却几口就将雏鸟们咽下肚。

《狐狸和葡萄》(第六卷:“Лисица и Виноград”)中的“狐狸”是一个善于自我解嘲,得不到某物却说某物不好的狡猾的人。

从列出的这些形象不难看出“狐狸”是克雷洛夫最钟爱的主人公之一。它常以阴险狡诈,虚假无情,见利忘义的形象出现。在故事中“狐狸”从不是单一的存在,它总有这样那样的“朋友”。从某种意义上说,狐狸虽是小人,可这些“朋友”却离不开狐狸。狐狸的智谋多端是它们需要的,只是它们的不幸也多少是要归咎于狐狸的。然而,“狐狸”身上也不是毫无半点可取之处。它机敏过人,与狮子、熊、狼这些更为凶恶的角色为伍时,能做到处变不惊,甚至借助它们达成自己的目的。狐狸口吐三寸不烂之舌,既说服得了旁人,又安慰得了自己。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狐狸”阿Q还是有那么点可爱。可以说“狐狸”之辈的心理素质是很过硬的,只是这些可取之处要正确理解。折射到生活中,“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交友要慎重,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精明之人要聪明得当,否则只会行不端坐不正,最后落个得不偿失。

三、结语

克雷洛夫与伊索、拉封丹同为世界寓言名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克雷洛夫寓言面向现实,针砭时弊,反映的生活面广,使仅含有某种训诫意味的寓言体裁演变成为概括力极强的讽刺文学作品。克雷洛夫寓言戏剧性强,语言朴实幽默,塑造的角色社会属性鲜明且个性突出。同样是“乌鸦”和“狐狸”,在克雷洛夫的笔下则展现出了它们不同的性格侧面。它们的形象可憎又可爱,深入人心,发人深省。管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是在欣赏克雷洛夫之笔中花时独有的享受。

注释:

列·谢·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M],周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64.

参考文献:

[1]《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陈蒲清.中外寓言鉴赏辞典[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3]克雷洛夫著.何茂正译.克雷洛夫寓言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4]克雷洛夫著.石国雄译.克雷洛夫寓言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5]林植峰.克雷洛夫寓言詩的情节艺术技巧[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1,2 (第16卷).

猜你喜欢
寓言乌鸦狐狸
时装寓言
狐狸和猫
狐狸便当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