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究

2019-02-02 03:54卢智增吴琼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新工科双一流

卢智增 吴琼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政策落实不够、财政支持滞后、管理与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高校间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平衡、教育信息化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提出“双一流”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制度建设,重视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加快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加强教育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双一流”  新工科  高等教育  教育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078-03

自2015年“双一流”概念提出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入新阶段,逐步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以及新经济的挑战,2016年教育部高教司提出“新工科”的概念并积极推动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双一流”建设注重专业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新工科建设更强调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专业的协调与共享,注重培养有国际视野、坚实基础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这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现了从信息化1.0时代到信息化2.0时代的跨越,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在“双一流”与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我国高等教育迈向了新历程。

一、“双一流”与新工科背景下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一)高度重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引领和支撑高校教育改革,广西高校信息化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末大规模开展,但与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相比,起步较晚,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发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国家教育管理系统,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基于此,广西教育厅印发《广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7—2020年)》,指出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建设,提升资源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推动高校信息化教学应用,争取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广西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的目标。

近年来,在广西教育厅的支持下,广西高校不断构筑各種网络化学习平台,积极利用这些网络平台促进广西区内教育资源整合,特别是加快对优质慕课(MOOC)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互动、校企协同的教学新模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桂林理工大学以及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于2014年底在桂林倡导成立了广西首个高校课程联盟“广西漓江学堂”,包括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医学院等11个区内高校以及贵州理工学院1个区外高校,创建了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二)加快教育信息化试点。在新形势下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广西共有16个学校(机构)列入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其中中小学8所、职业院校5所、高校1所,其他机构2个。广西大学为广西首批唯一一所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并被确定为试点优秀单位。试点实践中,广西大学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生网络文化建设探索”的项目上,建立起集成化、立体式的网络平台,开发整合特色网络文化资源,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现今很多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园管理与日常教学,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建设转变,通过校园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交互共享,优化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可以说智慧教育是高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全区共有普通高校78所(含独立学院),基本都开启了智慧校园建设。

广西大学创新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模式,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双一流”建设,建设“数字西大”,构建教学科研共享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2018年9月投入使用智慧校园卡,整合校内资源,标志着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更进一步。

桂林理工大学自开启“智慧教学试点项目”以来,建成多个智慧教学基地和智慧教室,深化产教结合,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广西科技大学与中国电信广西公司开展“智慧校园”战略合作,在校园云、数字校园以及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开展合作,顺利改造数字化校园宽带网络,全校宿舍区都已具备数字校园开通条件,是广西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模式的有益尝试。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广西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方面有较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情况,遵循“以共享数据为中心”的开发模式,借助外部优势资源,建设智慧校园平台系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

广西财经学院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任务之一,2014年起分别启动了数字校园三年建设与智慧校园“十三五”建设规划。通过资源互换模式,引进移动、联通等四家电信运营商参与智慧校园建设,是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

二、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因素。具体如下:

1.政策落实不够。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相应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以2018年为例,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意见》《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虽然有宏观政策的指引,但是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水平不同,政策落地尚存在一些困难。

2.财政支持滞后。由于各个方面的限制,虽然国家十分重视教育投入,但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保持在4%这一基准线上,教育投入总量逐年增长,但涨幅没有跟上GDP增长的速度。建立教育强国,人才建设是核心,需要一定规模的经费投入保障教育质量,才能保证人才供给。

(二)高校层面。近几年,广西各高校都开始注重智慧校园建设,成立校园信息化管理中心,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各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以网养网”的模式有所改善,校园Wifi覆盖以及安装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基本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条件,但投入资金仍难以满足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部分高校由于缺少教育经费,多媒体设备不能及时地得到更新和维护,投影仪老化,电子白板不能校准,对教学有一定影响。此外在教学机房,电脑时常出现问题,可能音箱设备受损或者显示器无反应,有些教学软件不能使用。在教育资金投入短缺的情况下,对于推动教学信息化改革的老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定程度上积极性受挫。

2.管理与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广西各类高校都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但机构隶属分管部分不一,管理机构级别也不一样。大部分学校直属于校级领导管理(如百色学院),有的由二层部门领导(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有的则由多个二层部门共同管理,有的挂靠于教务处(如北部湾大学)、有的由科研教辅部门管理(如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还有的由党建宣传部管理(广西艺术学院)。有的学校信息化管理机构人员多达三四十人,有的则只有几人,人员太少也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可以看出不同的学校管理体制明显不同,难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要求。

3.高校间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平衡。广西各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不平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之一是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教育现代化。以广西大学为例,作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广西大学信息网络中心始建于1994年,2013年成立信息化办公室,下设有办公室、网络运行部、教育技术部、用户服务部、网络技术研究所和校园一卡通部。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制定并执行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培训工作等。有的学校网络信息中心成立较晚,发展较为缓慢,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不利于智慧校园的建设。

从硬件设备闲置与资源紧缺的矛盾来看,高校间由于资源配置不当而造成资源闲置浪费,注重硬件而轻软件。部分高校由于多媒体设备数量充足,设备资源信息共享程度低,容易造成设备闲置率高,而部分民办高校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而无力购置相关设备导致资源紧缺,从而导致各高校间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逐渐扩大。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资源配置还没有全部到位,基本具备完善的基础硬件建设,但缺忽视了软件建设,而导致硬件设施闲置,总体上还存在设备资源紧缺的现象。但是很多学校仍然存在想用的人没有设备,有设备的人不想用或不会用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学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得不到提升。

4.教育信息化人才相对匮乏。在信息化时代下,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确保教育信息化,其中的一个核心就是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能满足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很多资历高的教师年龄偏大,对于信息技术的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差;而年轻老师虽然接受快,但是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教学更新快,难以及时学习跟上教学发展步伐。教育技术培训虽有开展,但高校教师参与培训率低,不利于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开展。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明显存在地区上的不均衡,与发达地区相比,广西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本地化的优质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应用的需求。

此外,信息技术支持力量薄弱,要加快青年信息化教师队伍以及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由于体制的限制,这些教师虽然参加了信息化技能培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业务能力,但他们的职称评定与晋级方面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没有相应的优势,挫伤了部分优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三、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只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优化资金的投入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信息化建设。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28%,首次到达4%。自2012年起,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一直在4%以上,其中投入在高等教育的比例占总数的26%,国家逐年增加对于教育的投入。2018年广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超过9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全面部署,有效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施,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优先落实教育投入,保证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在具体安排预算时,坚持向教育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二)加强制度建设,重视信息化标准的制定。确保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学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各方面人员参与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手段,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目前广西各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都是每个学校自行设置的制度标准,高校之间虽有过经验交流和学习,并没有统一的设置标准。各高校之间可以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秀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广西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

广西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根据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管理机构、机构职能设置以及人员数量配备,避免出现职能定位不清、人员配置过多或过少的情况,确保信息化工作有序地开展。科学构建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决策水平和管控能力,强化有效管理与服务,保障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

开展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实行激励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对各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鼓励他们将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中,提高教师和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积极组织高校之间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教学软件应用评比活动,通过现场交流经验,促进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为进一步提高各高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水平,广西自2001年起每年都举行广西高校教学软件应用大赛,推动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微课开展教学,加强全区高校同行教师相互之间讨论和交流多媒体课件、微课制作的经验,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而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的关键。随着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共享,基于此,广西各高校已经成立了多种高校课程联盟,如“八桂学堂”高校课程联盟、“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广西漓江学堂”等,各高校共享优质课程,搭建开放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共享程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

借助发达国家和其他教育大省的经验,通过政策引导,结合社会力量共同兴办教育,建设为高等教育服务的资源网站,促进教育健康发展。鼓励校企、产教合作,建立有只重视保护并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完善运行机制。2012年,广西教育厅、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广西大学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等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合作,政校企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四)加强教育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在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硬件、软件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信息人才。

广西各高校应加大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的培训,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加强教学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为全面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自2014年起,广西启动“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计划每年培养1200名高校青年教师,到2020年计划培养10000名优秀高校青年教学能手,争取全区所有高校青年教师都能接受一轮培训,全面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为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注重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重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互相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从而促进广西高校在“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中提升综合实力,培育满足新时代发展的所需的教育人才,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參考文献】

[1]汪彦,杨格兰,张弛.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信息化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23)

[2]罗筑华,刘升学.论新工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教育现代化,2018(19)

[3]蒋珍莲.21世纪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及策略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8

[4]王达光,胡华进,孙青霭.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高教论坛,2015(9)

[5]蒋珍莲.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5)

[6]乔沛昕.广西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卢智增(1973— ),男,瑶族,湖南江永人,法学博士,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吴 琼(1995— ),女,湖北武汉人,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服务与管理研究。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新工科双一流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