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新工科”思维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2-02 03:54黄艳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摘 要】本文针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基于“新工科”思维构建以“一目标、两融合、三支撑、四阶段、五项目、六循环”为内容的物流专业“新工科”思维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认为该模式解决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学生技能与企业岗位如何无缝对接、新时代产业需求与人才供应数量及质量不平衡的问题,以及中青年专业教师成长、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教师团队建设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  “新工科”思维个性化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115-03

“新工科”思维,主要是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工科专业的思维模式。新工科思维要求以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用于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具备新工科思维的高技能型人才。

在“新工科”思维的指导下,按照国家对“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应深入研究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中“新工科”个性化人才的培养特点,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标准细化、课程体系改革重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企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师队伍、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探索“新工科”个性化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为社会培养新型的具有“新工科”思维的个性化人才。

一、“新工科”思维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利用构建主义和头脑风暴法,职业院校可以构建以“一目标、两融合、三支撑、四阶段、五项目、六循环”为内容的“新工科”思维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即面向当今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针对一个目标“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将高职院校各专业进行基于“新工科”的整合和改造,构建将新工科思维与个性化培养两方面融会贯通,有院校、企业、协会三方资源支撑,基于现代学徒制进行学生“认岗”“聘岗”“训岗”“创岗”四阶段培养,开展“五项目、六循环”一体化教学的新工科個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能够在工作和学习中成为一个有“新工科”思维、物通长技、德技兼修、管学结合、个性化的人才。以物流专业为例,“新工科”思维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二、“新工科”思维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一目标、两融合、三支撑、四阶段、五项目、六循环”为内容的“新工科”思维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目标“物流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基于“新工科”的整合和改造,将新工科与个性化两方面融会贯通,得到院校、企业、协会三方资源支撑,基于现代学徒制进行认岗、聘岗、训岗、创岗四阶段培养,开展“五项目”“六循环”一体化教学的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两融合”是将新工科思维与个性化培育两方面融会贯通卓有成效地构建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在未来的时代,人工智能、专业软件和智慧机器的发展将使人们不必再考虑承担追求效率的目标,效率问题将全部由机器来解决。由此,职业教育的使命就将简化为:将新工科与个性化两方面融会贯通,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找到每个学生的自我,强化其自我、发展其自我、完美其自我。在充分认识每个学生的特质和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其潜能,寻找到潜藏在他身上的、最适合他做的事情,构建创新型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

“三支撑”,即高职院校、企业、协会三方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物流企业、物流行业协会三方资源和实践条件,作为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保障。由三方共同建设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实践基地,打造基于新工科思维的产教融合项目。

“四阶段”,即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四个阶段人才培育过程。从企业认知到学生技能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凸显新工科的特点。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据,以情境化企业业务数字资源为载体,以校园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为手段,深入企业一线,进入“认岗”“聘岗”“训岗”“创岗”四阶段,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人职业成长与终身学习新生态的“认聘训创”人才培育过程。

基于新工科的“五项目”“六循环”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针对我国教师物流“教、学、做”与企业业务及社会实际脱节的现状,项目组与广西教育厅、物流职教委、物流企业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进行了针对新工科物流业务流程和教学过程的调整设置,并依照业务流程和教学过程开展五大物流项目的教学做实践,即国际物流项目、物流企业运营项目、物流技术技能项目、物流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项目、物流师资培育项目,提出了在以上项目应用“教学做课程+项目业务流程+项目教学设计与应用+项目实训实践+项目提升研究+优化原项目和教学模式”流程,完成“六循环”即知行合一循环、教学做循环、国际物流项目循环、物流企业运营项目循环、物流技术技能项目循环、物流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项目循环。教师根据各个项目业务的要求开展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指导学生按照企业业务流程开展“认岗”“聘岗”“训岗”“创岗”活动,并在课堂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知行合一、学训合一、赛训衔接,教师知行合一实践,学生在校内外积极实训实践并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并在顶岗实习和创业劳动中积极实践,成为更加全面的高技能型物流人,项目组完成项目提升,并总结与提升原项目流程及打造新教学模式。

三、“新工科”思维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问题和方法

(一)解决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在未来,人工智能、专业软件和智慧机器的发展将使人们不必再考虑承担追求效率的目标,效率问题将全部由机器来解决。现在工具和机器每天都在变化、探索和学习,并且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性能。从前,我们只要学会使用工具,就能掌控工具;如今,工具本身也会学习。我们已经不再仅仅是要学会使用工具和掌控工具,我们还要学会如何与工具沟通,如何与工具协同,如何与工具相互理解、相互适应。我们甚至很可能还需要和工具一起学习、一起提高。由此,高职院校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定位发生变化,物流职业教育的使命就将简化成为: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找到每个学生的自我,强化其自我、发展其自我、完美其自我。

2.解决的方法:基于各产业发展需求,毕业3~5年内可提升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构建主义和头脑风暴构建新工科个人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认识每个学生的特质和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其潜能,寻找到潜藏在他身上的、最适合他做的事情,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其个性化的创造创新职业目标。

(二)解决了学生技能与企业岗位如何无缝对接、新时代产业需求与人才供应数量及质量不平衡的问题

1.问题:学生技能与企业岗位如何达到无缝对接、新时代物流业需求与人才供应数量及质量不平衡。

2.解决方法一:通过调查研究和个案实验法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特点,以会操作、懂管理、技能突出可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可塑性比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根据行业发展的特点,主要培养品行优良、综合能力强,既能够在企业一线进行技术工作,又能在岗位上进行创新,提升自己的能力具备走向管理岗位,能够胜任管理工作的应用型管理型人才。

3.解决方法二:通过头脑风暴和实证研究创新各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研究和实践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体系,构建“五项目”“六循环”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做”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进行针对新工科物流业务流程和教学过程的调整设置,并依照业务流程和教学过程开展五大物流项目的教学做实践,即国际物流项目、物流企业运营项目、物流技术技能项目、物流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项目、物流师资培育项目,提出了在以上项目应用“教学做课程+项目业务流程+项目教学设计与应用+项目实训实践+项目提升研究+优化原项目和教学模式”流程的可行性,完成“六循环”即师生知行合一循环、“教学做”循环、国际物流项目循环、物流企业运营项目循环、物流技术技能项目循环、物流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项目循环。教师根据各个项目业务的要求开展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指导学生按照企业业务流程开展“认岗”“聘岗”“训岗”“创岗”,并在课堂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知行合一、学训合一、赛训衔接,教师知行合一实践,学生在校内外积极实训实践并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并在顶岗实习和创业劳动中积极实践,成为更加全面的高技能型物流人,项目组完成项目提升,并总结与提升原项目流程和打造新教学模式。

(三)解决了中青年专业教师成长、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教师团队建设问题

1.问题:中青年专业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开展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2.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法,从新工科教师意识、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平台入手,充分利用院校、行业企业资源、培训渠道等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构建高职院校高技能高水平教师团队,推动中青年专业教师的成长,建设一支具有“新工科”思维、专业能力强的职业教育教学队伍。当代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应从“新工科”教师意识、个性化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平台三个层面提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首先,应从云智大物时代要求、智能+、知识体系化、打造行业核心竞争力和最大化研究和实践价值、树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自信等角度提升认识,增强职业院校教师个人提升意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革职业院校“教、学、做”思维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为今用;多读无字书,处理好读有字书和读无字书的关系;网络化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互补融合;专注产业并深化教学做实践,跨界并融合成为通才和领军人物。其次,改革当前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多方面了解职业教育导向,熟悉“一带一路”倡议,树立“注重内化、应用、创新和分享”“5W1H1Q整体把握”等个人知识技能提升方向和内容。最后,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平台技术,善用教学平台和教学工具,扬长避短,提升工作效率。

中国的职业教育如果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应基于“新工科”思维发展职业教育。要有一个平台、有一个制度化安排,定期组织一些研讨、交流、论争,通过这个平台,聚集一批有共同理想追求的人,凝聚共识,培养人才,指导实践,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引领我们前行。

【参考文献】

[1]谭波.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商务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版),2014(6)

[2]林健.新工科建設: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3]王元卓,于建业.新工科背景下的大数据教学体系建设探析[J].大数据,2018(6)

[4]李明,夏松,秦海波,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子世界,2018(23)

[5]郝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怎么转?山东研讨会提出新思路[J].纺织服装周刊,2018(26)

[6]吴海鹏.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8(33)

[7]黄艳.职业教育新型术科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版),2017(47)

[8]刘秋香,刘振伟.新工科背景下《.NET程序设计语言》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32)

[9]刘秋香,刘振伟.新工科背景下《数据库维护与编程》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36)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基于新工科思维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GXGZXJG2017A062);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新思维下基于镜面效应的寓教于乐教学模式研究”(GXHZJG2017B05)阶段研究成果;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科研课题项目“广西中小型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线上渠道整合策略研究”(2019KY1530)

【作者简介】黄 艳(1982—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副教授。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