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话题三:谁是货运出行的滴滴?

2019-02-02 04:13
汽车观察 2019年11期
关键词:货运滴滴物流

面对万亿级别的中国货运市场以及越来越细分的车型个性化需求,如何让货运更高效成为货运出行生态链上每一个参与者的共同诉求。在新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下,车辆的制造者、使用者以及平台运营商之间如何实现共享共赢?谁又将成为货运出行的滴滴?

为探究问题答案,围绕话题“谁是货运出行的滴滴?”在北京卡车之家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内容官薛文祥主持下,G7智能装备事业部产品总监黄易飞、招商局集团交通物流事业部多式联运创新发展中心业务部主任王嵩、中汽兄弟(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坚、湖南星通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明熹进行了探讨。

黄易飞:

不只一家货运“滴滴”

黄易飞指出,G7的目标是要用物联网的创新技术,创建一个连接平台,打造出一个服务于整个产业链底层的操作系统,从而为整个物流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让合作伙伴在我们提供的供底层操作系统上能够实现满足各自需求的功能。我们从原材料、车企、零部件商、金融方、安全方、信息方等全方位进行整合,把智能资产输出到整个产业链中,来满足各类场景的需要。滴滴出行方式跟貨车有很大差异,难度不是一个数量级。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者对货物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危化、电商、快消品有不同产品和装备服务。在货运方面将不会仅有一家类似滴滴的公司出现,而是会根据不同场景出现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的平台,谁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货运方滴滴,就要看谁能够把底层信息有效整合。

王嵩:

B端服务更复杂

王嵩说,招商局集团作为一家拥有147年历史的中央企业,其核心业务是交通物流,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为客户提供又快又好又经济的服务。招商局集团147年以来一直都非常重视数据,在交通物流这个大生态中,其为客户在三个方面提供价值,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效率和质量,第三是成本。王嵩表示,滴滴模式更多是服务于C端个人用户,而对于货运来说,B端市场才是一个大市场。大家熟悉的快递是一个典型C端市场,根据2018年快递行业盈收规模来看,只占物流行业的8%,92%是B端的服务。

B端服务跟C端服务有很大差异:首先,B端场景更加复杂,比如干线物流、城市配送等这样的场景非常多;另外,B端的需求更加复杂,例如因货品种类不同所导致的差异非常大。B端服务的复杂性远远高于C端,要做货运市场的滴滴,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因素:首先,必须具备互联网的基因;其二,必须要具备在线交易的能力,新的法规要求,不能像以前一样在线上仅仅只是获取交易信息,实际则是通过场外交易;第三,必须安全。具备这三个要素才能够有可能成为类似于滴滴的货运平台。平台一旦形成,今后轻资产、重运营将会成为行业趋势,标准化和智能化也会成为车辆方面的发展方向。

刘坚:

打造货运“滴滴”要专业

刘坚介绍,中汽兄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新成立的科技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围绕卡车司机的货运平台而打造,现在有一百多万的活跃卡车司机用户,最终目的是通过在平台上发布的货运信息来帮助全国3000万卡车司机致富。由于运输的复杂性,打造货运版滴滴需要面对的挑战非常高,我们必须非常专业,否则很容易就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无货可装。

2017年全球销售数据显示,以前商用车只占20%的份额,2017年商用车占到40%,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货物运输的需求正在增大。由于场景的复杂性,要实现货运版滴滴需要业务、平台、设备提供方多方面的努力,以货物为基础的运输与针对人的运输不同,对车辆类型的需求更有针对性,从零部件到上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作出努力,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实现共赢。刘坚最后总结说:“未来如果具备三个条件应该可以实现货运版滴滴:第一,有货;第二,有资源;第三,有平台。”

黎明熹:

制造企业有两条路可走

黎明熹表示,正如马云曾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星通汽车的目标就是要让天下没有难制造的专用车。作为专用车企业来说,星通通过大数据平台在万亿级的物流行业中创造价值。物流市场越来越细分,应用场景越来越明晰,如何提供适合应用场景的产品是关键。从我们的角度看,现在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对行业影响巨大,制造业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是一个趋势,5G商业化会带来更多应用场景。制造企业未来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是打破现有的规则和方式,来拥抱新的技术,包括物联网等;第二条是与第三方集成应用商合作进行深度融合,借鉴他们在信息化技术领域的优势,形成互补。星通正在布局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并已经在与国内商用车企开展合作。黎明熹认为,传统制造业要与第三方平台以及用户共同来打造万亿级物流市场。

猜你喜欢
货运滴滴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滴滴”上的叮咛
滴滴爷爷
澳航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船期表
澳航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船期表
不要吝啬鬼你的鼓励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