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纯浄自然的画面,展现简淡悠远的意境

2019-02-03 09:31张春华
名家名作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西张大千画展

张春华

在现代美术史上,中西绘画兼擅的如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吴冠中等前辈艺术大师,以敏锐的艺术视角将西画与国画不断沟通,互相激荡,使中国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独有魅力的中国画作品,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已然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同时大胆创新,执著于艺术精神的他们也成为后人的楷模。

作为专业画家,曾醉先生就是一位既擅西画又专长于中国画创作的画坛追梦人。他以一个佛教修行者的独特感悟,凭借自己的艺术洞察力,中西互融,渐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他的近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他描绘的画面里……或青山绿水间一叶小舟随波逐流;或古树下高僧参禅悟道、隐士独坐寄情;或竹林边老者品茶、逸士对弈……这样的场景,虽没有崇山峻岭的烟雾缭绕,也没有大河奔腾的浩荡洪流,但经过他的笔墨点染,使观赏者在简淡的尺幅中见悠远之意境,和谐悠闲、清新雅逸的感受油然而生。

曾先生回忆说,在他二十来岁的时候,当时最仰慕的画家是张大千,一方面是张大千后期绘画,泼墨泼彩所营造出的奇妙气象很使自己喜欢,另一方面是张大千在中国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度时能靠一支画笔走向世界,他认为张大千是中国画家中的一位侠客,于是,便买了多种版本的张大千画册和画语录。

曾醉先生介绍道,张大千的画语录中有他关于中西绘画的见解:中西绘画在高处是相通的。“我对他的认知很认同,自己当时虽然年轻,但心中也隐约有这样的感觉,只是还不知道怎么办而已。”曾醉先生说:“后来我有幸认识林风眠大师的弟子刘石平先生,并经常去拜访他。”刘石平先生也是中西绘画兼擅,有一次他就中西绘画有什么区别问过刘先生。刘石平先生随口就说了一句:一样的。

“ 我和刘石平先生交往了近七年,是他没有磕头的学生,但交往很深,他对我也很好,我看到他的很多精品,有油画、水彩、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可以说是大饱眼福。”曾醉先生回忆道。

他说:“如果刘石平先生没有扎实的西画基础和书法练习是不可能有那么宽的画路的。”所以后来他到西安美术学院上学,虽然当时学的是工艺美术,但一有空闲就经常到油画系或国画系去看别人画画,学院展览馆里不管是油画展还是国画展他都会去看。

就此,中西绘画兼通的观点在曾醉的头脑中挥之不去。

毕业后曾醉先生到北京工作,在人民日報社做美术编辑的他,有机会经常到首都的几个艺术区游览,看了大量的现代绘画,而那些画得很开放和自由的油画作品使他大受鼓舞。由此曾醉先生受到启发:“因为油画的表现力相当宽泛和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用油画来表现自己心理积压了很多年的东西,一方面我有水墨画的根底,平时也经常写写字,在美术学院也受过比较系统的素描和色彩训练,再加上平时对油画的关注,所以转向油画创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并没有多少障碍。”

由于曾醉先生自幼随习武礼佛的外公生活而深受禅宗思想的濡染,并于晋美龙多江措活佛门下皈依。所以,作为一名修行者,曾醉先生就是以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佛法的理解。他的创作实践,是用画笔对一种心理和精神高度的表述。同时,他摒弃了佛教题材绘画的惯用表现形式,以心灵表述的方式来讲述佛文化的精神高度和智慧。

在曾醉先生的油画中表现更为突出的是天人合一。因为他深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和山水甚至宇宙是“一”的关系,这就是“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亦如是”的精神互动,这就是中国传统高士和自然的对悟。

如此对中国画和书法的实践经验使曾醉的油画变得更自由,用笔更灵活,精神性和意境性更强,因此和别人的油画拉开了距离,很快便建立了自己的特色,其创作的禅意油画,以“虚实间亦真亦幻的大气象”为媒体和藏家所关注,是一位独具风格和引人注目的油画艺术家。而油画的实践经验,也使曾醉的中国画注重色彩的对比和丰富,在用笔上注重质感、空间感和量感的表现。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对油画理解到位,再加强一下书法的练习,对拓宽中国画画路是件很有益的事。在他看来,相互借鉴,画出来的中国画会更丰富。而会不会借鉴、借鉴手段的高低,那就因人而异了。

中西兼顾使曾醉先生受益多多,左右逢源。他说,其国画创作,受自己内心取向影响,受禅学思想影响,受中国的传统精英文化影响,向最高处取法,而只有向往最高最远的人才会不懈前行。

在曾醉先生的中国画里,以青绿米点山水为主,山中多逸士或僧人。这种江南灵秀的景致,是他对米芾山水画的兴趣所致,而在他看来这和修禅有关,也和中国传统文人雅士的精神取向有关,乐山乐水游于志,这是一种洒脱和超然的精神生活。

难能可贵的是,在曾醉先生的笔下,不管是浓墨、淡墨的书写,点、线、面、体的构成,还是皴、擦、设色,都能把握在一种纯净、简淡的心态之中,给观者以视觉的轻松感,意境简淡悠远。在《江岸隐渔家》《秋山新雨后》《微风轻拂秋波起》等作品中都能凸显出这样的风格。

曾醉先生通过具有现代意味的构成手法,创作了一幅幅情趣盎然、淡泊幽远而又意味深长的中国画作品,令人欢喜,使人留恋思索。

我们从曾醉先生作品纯净的画面中可以看出,画家所表达的是一种散淡的山水情境。画面构图疏朗,场景可游可居,充满人与自然美好和谐的情趣。

曾醉先生的人物画是以书入画,以线描和极富鲜艳的色彩为载体,精到的线条深沉、流畅,或勾描或设色,既对比强烈又层次分明,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出清新、雅致的艺术效果。

品读曾醉先生笔下的山水或人物,绽放着本真的纯净和悦目,却又凸显了当下“绿色生态”“和谐安逸”的主题。他以笔墨为我们揭开了他心灵深处以绘画来表述自己对佛法理解的面纱。

近年来,曾醉先生的作品广受大家喜爱和关注。曾醉先生是被中国佛教协会监制的音乐CD连续三年,多次使用其作品作封面的画家,也是美国最大的国际性中文报刊《中华商报》专题介绍的禅意画家,更是佛教圣地峨眉山邀请举办个人油画展的画家。

我相信凭着他对艺术的悟性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一定会创作出更加富有寓意、富有传统内涵和现代风格的中国画新作。

曾醉简介:

曾醉,1967年9月生于河南省孟州市,祖籍山东菏泽,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2003年4月到北京工作并定居,曾为人民日报社美术编辑,现为专业画家、居士,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东方禅林艺术馆长,北京收藏天下艺术品有限公司艺术顾问。

2011年6月于台湾百大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8月中国佛教协会监制禅意音乐CD《世事如浮云》用其油画《世事如浮云》作封面,11月应邀于峨眉山举办“曾醉禅意油画展”;2012年1月接受《中华儿女》杂志(海外版)专访,7月中佛协监制的歌曲CD《地藏王》用其油画《地藏菩萨》作封面,8月巫娜古琴《禅踪》《空谷秋林》用其油画作封面,9月慧普法师主唱《佛说千年》用其油画作封面;2013年8月接受美国最大的国际性华人报刊《中华商报》专访;2014年10月应邀参加第27届世界佛教大会艺术大展,11月应邀于山西太原举办个人画展;2015年2月第二次接受《中华儿女》杂志(海外版)专访,4月接受《净土·慢生活》杂志专访;2016年4月接受《北京旅游》杂志专访,7月应邀于山东博山正觉寺举办个人画展;2017年5月应邀于深圳古玩城举办个人画展,6月应邀于山东烟台市文化中心举办个人画展;2018年1月应邀于浙江余姚市举办个人画展;2019年4月应邀于北京永宁禅寺举办个人画展,7月于河北石家庄举办个人画展。迄今为止,在国内多个省市举办个人画展60多次,并37次参加专业博览会。

猜你喜欢
中西张大千画展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张大千收藏古书画述略
张大千:“这个娃儿不赎了”
艺术家笔下的中西差别
中西结合
白云
我的最牛老爸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笨小孩的动物画展
张自启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