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产业换来“红火”生活

2019-02-05 06:14王耀东
当代党员 2019年24期
关键词:石柱进村辣椒

王耀东

2019年11月20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下路街道上进村。

公路如同巨龙一般蜿蜒在青山绿水之间,一幢幢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坐落在道路旁,半山腰上的梯田层层盘旋而上,高低错落……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靓丽的小山村,曾经却是一个产业薄弱村,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一颗辣椒种子的产业之旅,也从这里开始萌芽。

“三种模式”牵住产业“牛鼻子”

2019年9月,下路街道上进村。

火红的辣椒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村民谭正兵在自家辣椒地里忙碌着:“得赶快把辣椒收好拉到村委会去,在那里,三红辣椒合作社的收购车已经来了。”

不一会儿功夫,运送辣椒的三轮车便被装得满满当当。

“今年收成还不错,现在已经赚了8000元了,等到收成结束,最少得赚1.2万元。”算起账来,谭正兵透着一股高兴劲儿。

谭正兵一家原是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住进了新盖的楼房,在村“两委”和辣椒合作社的帮助下又发展起辣椒种植业,如今已成功脱贫,“再也不用为儿子的学费发愁了”。

同样的几亩田,现在却能挣这么多钱,这是谭正兵以前不敢想的。

腰包渐鼓的谭正兵,打算用这两年卖辣椒存下的钱修建大棚:“村子附近辣椒苗子卖得很火爆,我准备盖大棚用来育苗,应该会有不错的收益。”

产业薄弱一直是上进村发展的最大制约,在家群众80%都是老弱幼,缺乏劳动能力,导致大量土地长期撂荒,资源闲置浪费严重。

为有效突破这一瓶颈,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上进村集中采取三种模式,积极培育辣椒、中药材、特色水果、观赏花卉等特色产业——

一是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企业实行订单保底价收购,三红辣椒合作社提供专用种子、化肥和技术,引导有一定劳动能力和种植意愿的农户自己经营种植,辣椒种植规模常年稳定在500亩以上。

二是采取“业主+村委会+农户”模式,由村委会将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积极招商,再以村委会的名义与业主签订租赁协议,用于发展特色种植业。通过这一模式,已建成50亩大棚玫瑰种植园,正着力打造枫香坪300亩特色水果采摘园。

三是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由农户出土地,公司直接組织生产经营,在保证土地基本租赁价格的前提下,投产后向农户分红。目前,泽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已经在全村种植了600亩吴茱萸、前胡等中药材,2020年种植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1000亩。

“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往后上进村才能真正地‘上进啊。”上进村第一书记李张瑜满怀希望地说。

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11月20日,记者来到离上进村不远的三红辣椒合作社基地(重庆谭妹子公司)。

加工作业间里,一名工人一边整理堆放的干辣椒,一边将辣椒放入脱把机。

“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初级辣椒产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辣椒收获并不意味着结束,做大做强产业,延伸链条、提升附加值才是关键。”三红辣椒合作社销售负责人牟参介绍说。

如何延伸链条、提升附加值?“依靠精深加工。”牟参称。

为此,在政府支持下,三红辣椒合作社建起了加工厂,引进了8套烘干设备,每天可以处理160吨鲜辣椒。

“对鲜辣椒进行加工后,合作社的辣椒每年都实现了应收尽收,保证了椒农们的利益。”牟参称。

说罢,牟参拿起刚刚加工好的辣椒,用手将干辣椒扯断,指着段面说:“我们石柱的辣椒皮厚、颜色好、味道香、辣度高,不信你可以尝下。”

记者拿起辣椒,轻轻咬了一口,立马感到有一股熊熊烈火,直逼喉咙,刺激舌苔,继而只能用大口喘着气来缓解这股辣:“确实很辣,确实很辣。”

不止有初级产品,还有深加工的“谭妹子”系列辣椒制品。

据悉,三红辣椒合作社与重庆大型火锅连锁企业形成了长期供求关系,除重庆外,“谭妹子”还销售到北京、湖北等地,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综合产值达1.2亿元。

而重庆谭妹子公司,只是石柱县培育的本地辣椒加工企业代表之一。

按照“围绕基地建龙头,发展龙头促基地”的思路,县里引进了重庆德庄、小天鹅等火锅产品加工企业,促进辣椒就地加工。

如今,石柱辣椒产业已形成了一个完整产业链,加工企业达20多家。2018年全县种植辣椒30万亩,椒农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电商助力农产品“飞”出大山

2019年11月20日,石柱电商产业园农特产品网络直播间内。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石柱农村的‘谭妹子,味道可以说非常巴适……”昔日的贫困户罗武江有板有眼地开始了直播。

为了这场直播,罗武江做足了准备——穿上土家族特色服装,将“谭妹子”系列、腊肉等农特产品整齐地码放在镜头前。

罗武江在镜头前忙着介绍产品,网店后台的订单量也不断增加,“这次直播很成功,卖了60多单”。

罗武江是马武镇前锋村的贫困户,因长期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一直都没能找到合适的脱贫路子。

2018年初,参加石柱县的电商培训后,罗武江萌生出一个想法:石柱这么多绿色生态的特色农产品,开一家网店,销路肯定不会差!

说干就干,2018年5月,罗武江的“嘴巴铺子”网店开张,销售辣椒、腊肉等特产。

可现实给罗武江泼了一盆凉水,很长一段时间内,订单一直不多,有时几天都没有一张订单,“算了账,不但没赚还亏了不少”。

“他店铺里的产品是很好的,但在营销、管理上存在问题。”石柱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杨世尤一针见血,根本问题在于缺乏专业的营销和技术支持。

帮扶干部了解情况后,帮助罗武江的网店入驻石柱全力打造的电商产业园。

作为石柱电商的孵化器,电商产业园集大数据分析、产品展示、电商公共服务等众多功能于一体,为具备发展潜力的电商企业提供全程专业服务。

入驻后,经过专业服务和指导,罗武江的网店销量节节攀升。

“今年‘双十一,短短一天内店铺就接到了300多张订单,月均销售额也达到了10万元,这在以前简直难以想象。”罗武江很是兴奋。

近年来,石柱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电商作为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重要抓手,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術为依托,为特色农产品“飞”出石柱插上科技翅膀。今年上半年,全县电商产业交易额达14亿元。

【经验集锦】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2018年,石柱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围绕高、中、低山进行布局,初步构建了“3+3”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即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31.25万亩,以辣椒为主的调味品10万亩,以莼菜为主的有机蔬菜30万亩,发展生态养殖中蜂11.5万群、草食牲畜412万只(头),干鲜果种植面积13.3万亩,冷水鱼养殖面积达300亩。通过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栽植脆红李、柠檬、核桃、木本中药材等长效产业14.7万亩。2019年,新增长效增收产业面积4.14万亩。

▲创建农业品牌。石柱莼菜、石柱辣椒等已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成功打造“源味石柱”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全县“三品一标”等品牌农产品和农产品产地累计达233个,辣椒、莼菜、黄连等三大产业被评为重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其中辣椒和黄连被认定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立了“源味石柱”公众号、微商城及“源味石柱”品牌农产品体验馆各1个,“源味石柱”体验馆和微商城入驻农产品企业20余家,上架绿色土特农产品200余种。初步统计,线上线下销售绿色土特农产品3亿元以上。

▲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以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为抓手,按照“标准、规范、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着力推进干鲜果、药食两用药材、调味品、水稻、蔬菜、中蜂、水产品等绿色、有机康养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县累计建设有机基地38个,面积2.8万亩,其中莼菜、水稻、天麻等1.31万亩有机示范基地通过国家考核验收,被授予“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延伸产业链条。农产品初精加工能力不断增强,打造了集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于一体的莼菜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即食产品加工生产线2条,研发出天然“石柱莼”饮料食品、美容护肤、保健养生三大类28个产品;辣椒干制生产线达48条,全年鲜椒烘炕能力达到3.69万吨;中药材初加工生产线11条,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以黄连为君药的“五黄养阴颗粒”年产达1000万盒。

猜你喜欢
石柱进村辣椒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三部门出招:保障『快递进村』目标实现
辣椒也疯狂
蘑菇石柱
周鸿祎:做产品要悄悄地进村
蜀人南迁留遗踪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