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2019-02-05 06:14周龙陈诚
当代党员 2019年24期
关键词:奉节县脐橙居民

周龙 陈诚

深秋时节,奉节县安坪镇金风送爽,黄橙飘香,诗意盎然。

长江之滨,夔门之西,素来享有“爵爷故里、橙乡水镇”美誉的安坪镇,其30余公里长的库岸沿线种满了脐橙。

长江的温润滋养了安坪人的心田,而脐橙的甘甜则培植了文化的沃土。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也吹响了安坪镇文化振兴的冲锋号。

当前,安坪镇狠抓文化振兴工作,坚持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深度弘扬地方风俗传统、不断提高村民文化积极性、丰富文化阵地内涵、努力改善居民精神面貌,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文化墙迎来新风尚

2019年11月18日,阳光普照大地。

长江水滚滚东流,已达175米蓄水线的江面显得格外开阔,以往的三沱村,就在这江面之下。

三沱村是渔民村,也是移民村,还是脐橙村。

搬迁前,三沱村村民大都是靠江吃江;就地靠后搬迁后,三沱村便将发展眼光瞄向了脐橙种植,更成为奉节脐橙生产基地。

沿着临江公路向前走,便是三沱村所在。

村外的长江沿岸是一片茂盛的脐橙树林,林中树立着几块巨大的牌子,上书“三峡橙庄·水驿三沱”几个大字,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马路边一户人家的外墙上巨大的《早发白帝城》水墨画。

“看,就是这面墙,当初可是花了大功夫哩!”三沱村妇委会主任张学芳指着画说。

2019年9月初,经三沱村领导班子成员讨论后,决定采用通过文化墙展现乡风文明的形式深入挖掘三沱村所蕴藏的渔民文化、移民文化和脐橙文化。

“文化墙既能传播文化,又能美化村容村貌,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三沱村党支部书记余胜说。

9月10日,张学芳找到村民于世昌,与其协商在他家外墙画上《早发白帝城》水墨画。

“画一幅画在墙上能有多大意义?”张学芳的提议遭到了于世昌的质疑。

为此,张学芳不停地向于世昌讲解文化墙的意义所在,登门拜访了一次又一次,最终,征得了于世昌的同意。

三天后,一幅由四川美术学院专业团队创作的水墨画出炉。

“还真是不一样!”望着自家焕然一新的外墙,于世昌不停地赞叹。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文化墙的工作推进便容易许多。

渐渐地,一面面文化墙接连推出。既有纤夫文化图,也有三峡风景图;既有水墨画,也有油画、漫画。

如今,以农家院墙作为营造乡风文明的载体,文化墙已成了三沱村的风景墙、科普墙、政策明白墙,极大地促进了三沱村文化振兴。

微电影丰富精神生活

“走啰,出门啰!”

2019年10月16日,安坪镇广营村,笑语盈盈、欢呼阵阵,村民们纷纷往贺德清老人的家中走去。

上午9点,广营村3社10月院坝会在村民贺德清家里举行,现场座无虚席。

这是一场不寻常的院坝会。

一张幕布,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小音箱,安坪镇广营村第一书记谭敏播放起了宣传片《橙乡水镇·功成安坪》。

“原来我们安坪镇这么美丽。”村民熊海军坐在席间,望着大屏幕,不禁赞叹道。

播完宣传片,谭敏打开PPT,开始讲解扶贫政策。

过去,每当广营村村委会召开会议时,总是有不少村民缺席,导致政策传达不到位,而村民们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娱乐生活仅限于打牌与闲谈。

一天,谭敏望着桌子上的笔记本电脑,突然有了主意:“何不试试开会前用笔记本电脑播放一部与会议内容有关的微电影?”

谁也没料到,微电影的效果出奇的好。

“以前我连电影都没看过,但现在,我不仅能经常看电影,还知道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你们想得太周到了!”年逾古稀的贺德清激动地拉住谭敏的手。

“除了微电影,我们还采用了‘积分银行的方式,通过日常清洁评比,村民们可以获取积分,而积分可以兑换奖品。虽然奖品不是很值钱,但主要是为了激发村民荣誉感,自觉做文明人。”谭敏说道。

如今,微电影和“积分银行”的方式被安坪镇党委大力推广,成为推动安坪镇文化振兴的两大重要举措。

文化阵地温暖百姓心

2019年3月8日晚,安坪镇下坝社区居民文体广场。

3月的风还带着些许寒意,但文体广场上600余名观众却热火朝天,沉浸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中。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中华响扇》。”舞台上,主持人开始报幕,舞台下,居民李伦新和其他3名表演者已经排好队形准备登台。

這不是李伦新第一次登台表演,73岁的她热爱舞蹈,退休后,便钻研上了这门艺术。

“能站在舞台上表演,我感到很幸福,多亏社区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李伦新称。

2016年,安坪镇藕塘社区因滑坡避险,整体搬迁至下坝社区,这令下坝社区原本就不大的活动空间显得更加拥挤。

“那时候没有场地,我们只能在马路边上,很危险,时间久了就不愿意运动了,下班后就回家看电视,几乎没有文化活动。”49岁的下坝社区居民刘显竹说道。

为满足社区居民文化场地需求,下坝社区专门修建了居民文体广场,还精心挑选了文化中心户,让文化中心户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文化活动。

李伦新便是文化中心户之一,只要天气合适,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居民文体广场,带领社区居民跳起手绢舞、筷子舞、快板舞等。

“有了文化阵地,才能激发大家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每逢节假日,我们还会组织居民一起办活动,社区的文化氛围日渐浓厚。”下坝社区党支部书记颜伟说。

不仅如此,下坝社区还修建了广场健身角和社区运动场,为居民提供运动场地;扩建了社区农家书屋,为爱看书的居民提供了好去处,大家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小喇叭”播出“大文明”

“打竹板,诸位听,说的是,安坪镇,变化大,很美丽……”

2019年11月19日中午,从安坪镇12个村社区喇叭里,传来了一段快板“趣味”广播。

说快板的人是安坪镇广播站播音员胡良兵。

为了让镇上的“村村响”广播听起来不单调,胡良兵自学了快板,因为内容详实有趣,他又被大家親切地称为“胡广播”。

除了形式上创新,在内容制作上胡良兵也没少下功夫。他同文化站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收集素材,创作出了《广营最美第一书记谭敏》《乡村振兴,孝文化先行》等既有人情味,又能传播正能量的作品。

“每天准时收听‘胡广播的声音,已经成为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居民熊兴明笑道。

为深入推动“村村响”广播的发展,安坪镇党委、政府在全镇12个村、社区安装了108只大喇叭,让胡良兵的声音传遍了全镇每个角落。

“乡村振兴,必须文化先行。文化振兴,镇广播站一定要带好头,我们会继续办好‘村村响广播,弘扬主旋律,传递好声音。”安坪镇文化站宣传委员刘海坚定地说道,“这样才能有助于‘铸魂强根,将安坪打造成‘诗画家园。”

在落日余晖映衬下,历经一天的辛勤劳作后,人们的耳畔总是会传来“胡广播”的熟悉乡音,不知不觉,文明之花已在安坪大地竞相绽放。

【经验集锦】

▲聚焦文化特质,巩固“中华诗城”金字招牌。奉节县常年开展“诗词六进”文化活动,举办多次大型诗词活动。开展诗词进机关、进景区、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院坝活动200余场次,开展诗词培训30余期、诗词创作大赛10期,承办了第二届中华诗人节。

▲聚焦文化民生,打造“动听乡音”新乡村。奉节县着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分馆66个,新增农村应急广播终端1100组,开展送文化、送电影、送戏曲下乡进村入校5700余场次。

▲聚焦移风易俗,打造“文明淳朴”新乡村。奉节县用文明实践引领文明乡风,用文化习惯涵养文化气质,用乡村典型助推乡村治理。实施“乡村读书人”培育工程,建设农民书吧、24小时自助阅览室8处,培育乡村读书会28个、文化中心户228户。

▲聚焦传承保护,打造“醉美乡愁”新乡村。奉节县在规划中保护好风貌,在建设中延续好文脉,在传承中发展好技艺,坚持把传统文化风貌融入规划建设全过程,保留“原山原水原滋味”。

▲聚焦统筹发展,打造“文农旅融合”新乡村。奉节县围绕乡村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围绕人文资源激活人文旅游。打造“三峡原乡”乡村旅游品牌,推进产区变景区,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同时开演大型诗词文化实景演艺《归来三峡》。

猜你喜欢
奉节县脐橙居民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奉节脐橙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记奉节县博物馆群
生态经济推动重庆市奉节县生态涵养发展实践研究
脐橙丰产栽培技术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误差平衡方法——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