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高质量推进产业扶贫

2019-02-05 06:14陈捷王志华
当代党员 2019年24期
关键词:贫困户攻坚利益

陈捷 王志华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产业是實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当前,重庆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要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稳定脱贫,关键在于把共享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方法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切实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之策,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产业扶贫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脱贫措施“五个一批”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优先位置,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的首要地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产业扶贫工作,无不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产业扶贫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强调,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各区县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而产业扶贫政策激发了各地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提供了重要支撑,绘就了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动人画卷。可以说,哪里产业发展得好,哪里扶贫的后劲就充足、效果就突出。比如,石柱土蜂蜜作为当地的扶贫主导产业之一,当地突出蜂蜜加工企业、养蜂专业合作社、养蜂大户示范带动作用,与贫困户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联结机制;巫山脆李瞄准市场需求,在做优、做精、做特上下功夫,很好地顺应了消费升级新趋势;城口腊肉、奉节脐橙、酉阳青花椒等搭上电商快车,打通山货出山“最后一公里”,让贫困户享受产业发展红利等。回顾脱贫攻坚历程,特别是那些已经成功脱贫摘帽的贫困地区的生动实践表明,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方式促就业促增收,由被动“输血”变为主动“造血”,能够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最终一一实现精准脱贫。

然而也要看到,产业扶贫是盘大棋,要下好这盘大棋并不容易。通过基层调研发现,近些年,类似的问题并不罕见:如个别贫困地区刚发展起来的扶贫产业,转年就因价格不高让群众受损;又如一些群众生产的农产品,市场销路不够畅通,而是靠扶贫干部在朋友圈卖力吆喝等。究其原因,不少是因为缺乏统筹规划、与市场需求脱节、风险防范体系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导致扶贫产业面临着底子薄、选择难、推进慢等问题,产业扶贫也因此成为“五个一批”工作中最难的一项。凡此种种,无不制约着产业扶贫的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扶贫的效果。对此,要坚持共建共享,调动一切力量、激发各方潜能、凝聚坚强合力,高质量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高质量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必须加强统筹谋划。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协调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扶贫产业发展的统筹和指导,切实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在选择和发展扶贫产业时,要做到未雨绸缪,强化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着力规划和培育好相关配套产业,避免同质化发展导致“量增价减”“谷贱伤农”,不能“走一步看一步”,仅仅局限于完成任务、短期获益;同时,也不能好高骛远、脱离群众,忽略市场需求,导致最后设定的目标实现不了等。具体来说,在产业扶贫项目前期,应充分考虑资源禀赋、资金保障、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因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重点依靠党建引领、技术支撑、人才保障;在项目后期,要注重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构建立体化营销体系、提高贫困群众自主发展能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等。

高质量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必须主攻特色产业。重庆山区土地零碎、耕作条件较差,但气候、生物和资源呈多样性特点,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优势和潜力突出。应根据当地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区域资源特色,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产业,推动产业差异化、精细化、生态化发展。如国家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重庆一些适合种植药材的贫困地区,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市场需求,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精准对接市场,新建和改造一批产业基地,加大全媒体宣传推介的力度,大力培育石柱黄连、三峡阳菊、黔江羊肚菌等优秀区域品牌,做大做强优质品牌农产品。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为扶贫产业提供优质农技服务、农资服务、信息服务和综合服务等,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因势利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业功能和挖掘多重价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促进扶贫产业“接二连三”,找准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的最大公约数。

高质量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必须突出利益联结。如果说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利益联结机制就是产业扶贫的核心。要着力加强招商引资,发挥各类涉农产业资金和优惠政策的杠杆作用,重视引进、培育和发展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等新型经营主体,借助市场主体的力量完善扶贫产业链条、拓宽增收渠道,形成产业扶贫辐射效应。建立和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共享的联动发展机制,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目标,探索更多元、更有效的利益联结模式,筑牢产业链上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让贫困户深度参与生产、实现稳定就业、分享发展红利,更加坚定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最终提升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监督管理、纠纷协调、风险防范,通过规范合同样本和签订程序、探索构建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完善风险保障金制度等方式,维护和巩固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关系。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也是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而高质量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就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促进稳定脱贫和可持续脱贫的“法”。只要保持决战决胜状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紧紧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出路,集中火力打好歼灭战,重庆人民必将和中华民族一道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

(陈捷、王志华分别系重庆护理职业学院思政教师、重庆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干部)

猜你喜欢
贫困户攻坚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