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股文发展史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019-02-06 11:55高艺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八股文科举制度

高艺

摘要:八股取士发展多年,八股文曾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选贤举能的敲门砖,却最终遭到废除。本文旨在浅谈八股文的演变史,着重分析八股文和整个科举制度模式的优势和弊端,并探究八股取士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八股文;选贤举能;科举制度;优势和弊端

一、浅谈八股文给人的印象及八股文定义

在现代社会,提到“八股文”首先联想到的是迂腐固执、背手说书的老先生形象,仿佛八股文已经成为僵化死板的代名词。那么八股文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吗?下文将浅析八股文的发展史及对当代考试和人才培养的启示。

八股文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是考试的一种文体,指的是写文章必须由八个部分构成,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股文的选材都出自四书五经,考生需要模仿孔孟圣人的口吻进行表达,句子讲究平仄对仗工整,每句话的长短、声调高低和文章的字数都有限制,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范,绝对不能自由发挥。

二、八股文的起源及发展演变

相传八股文最早起源于唐代,在“帖括”中初见雏形。“帖括”就是给《诗经》、《周礼》等文章作出概括和注解,同八股文的考试内容相仿,是最初的构想。宋代时,考生参加考试的内容是以《论语》等经典为依据,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即我们熟知的“经义”。相比较唐代的“帖括”,宋代的写文形式前进了一大步。元代时期的考试,仍然是以“经义”的形式进行论述,在《四书》范围内出题。这就是八股文的雏形,但这个时期的文章只讲究对仗工整,并没有形成八股的形式。明代洪武三年,朱元璋确定科举制度,要求考生的文章应仿照宋代的“经义”,讲究形式上的对仗和排比。成化年间,慢慢形成了完备的八股文形式,是当时最正式的考试。清代时延续了明代的各项制度,同样以科举制度选取能人志士,所以考生写出的八股文的质量依然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清朝八股文的题目仍然严格限制在《四书》范围内,即从书中原文选取一句作为题目,文章内容围绕这句话展开。然而八股文从出现到发展的几百年间,既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又带来了许多负面的评价,因此在清朝末年,八股文和科举制度不断地遭到存废争议。到了戊戌变法时,八股文更是遭到新思想的冲击而到了衰竭阶段,终于在光绪二十七年间结束,不久,科举制度也遭到废除。

三、八股取士制度的利弊

在封建社会后期,虽然人们对废除科举制度的呼声非常强烈,但这种模式也是有一定积极影响的。首先,科举制度下的八股取士能够做到公平。考生无论贫寒或富有,年老或年少,都可以参加考试,通过最终成绩确定相应的官职,所以科举制度对于一些寒门学子来说无疑是一个改变命运最好的契机。而出身贫寒的人才更能体会到老百姓的苦辣心酸,从而担起官位的职责,更好地造福百姓。其次,八股文考察的是儒家经典,是礼仪教义,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大都经过了寒窗苦读,不仅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更为社会营造出一个儒雅、平和、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传播儒家经典,传承国家瑰宝。同时,八股文讲究平仄对仗工整,严格的起承转合流程和言简意赅的陈述性文字,因此,就要求考生具备缜密的思维、清晰的逻辑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如此选拔出来的人才更具高素质和统筹能力,才能更好地管理社会。

而八股选士遭到废除是因为它的弊端。首先,八股文模式下的能人志士大多都受缚于严格的桎梏,亦步亦趋地遵守八股文繁琐的格式,而不敢有丝毫创新。笼子里的文人缺少创新意识,只能墨守成规,呈递着一份份千篇一律的文章。八股文不仅具有明显严重的形式主义,更是在内容上毫无新意,数百年的八股文题目全部出自于《四书五经》,考官为了打破这个常规,甚至选择以每句话句首的字连成题目用来命题,实在是荒谬至极。其次,八股文缺乏其实用性。八股文要求考生以孔孟圣人的口吻来陈述,题材都出自圣贤经典,虽然都有借鉴的重要意义,但毕竟与现实社会没有过深联系,甚至有些脱离实际,所以只能作为考生在仕途上的敲门砖,而不能成为重要的治国依据。当然,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八股取士的模式虽然带给社会一种平和上进的氛围,但有人为了给自己谋求一个好官位,挣得一个好前程而穷其所有来读经义,学论语,不断模仿圣贤的言行,以至于走火入魔。更有甚者,虽然学问好,八股文写的也好,却屡次考不中,便会愤愤不平,大骂科举制,《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便是考了二十多次都没考上,直到五十多岁还在坚持去考。《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也是个例子,一生未中举人,因此他的文章大多都在讽刺和抨击八股取士这种模式。

四、结论

八股取士纵然有其积极影响,甚至造就了许多著名人物,但总的来说,八股文形式僵化,禁锢了考生的思想;内容脱离实际,阻碍了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它的迂腐和空洞导致了科举制度的废除,然而,八股文乃至科举考试所呈现的这种模式对现代社会还是有不少借鉴意义。例如,现代议论文的发展就是受到了八股文的启示,在“起承转合”的布局安排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当然,命题作文更是受到八股文的影响,讲究尊重题目,围绕题目展开文章。八股文的创作手法对于今天的写作依然是颇有参考意义的。

而科举制度同样留给今天的社会诸多启示,例如,考试应注重维护公平性,注重考生的文化修为和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要看到科举制度在创新性上的不足,注重鼓励学生推陈出新,培养创新意识,讲求学以致用。对于八股文或整个科举制度模式,我们要学会弥补其弱势,利用其优势。

参考文献:

[1]高杨明.科举八股文起源论述评[N].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 (02).

[2]伍海域.科举制度对中国现代考试制度的启示[J].消费导刊,2010:237.

[3]程翔章,东子.八股文历史地位再认识[N].华中师范大學学报,1992 (01).

猜你喜欢
八股文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猴年贺岁
明清之际顾炎武八股文观新探
一本以编年为体例的八股文史
——《明代八股文编年史》读后
八股文进高中教材引热议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