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2019-02-06 11:55何冰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信息技术

何冰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前进步伐。在新课标新标准的背景下,小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从信息技术现存问题出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克服传统教育体系的束缚,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实现具有时代内涵的小学基础教育创新模式。

关键词:小学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学习效率;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普及,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有了较大变化,构建信息化课堂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倾向采用的教学手段。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实现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要重视情感及价值观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小学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完全符合小学生思维感性和具象的特点,利用图文并茂和生动活泼的动态教学方式,可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友好的学习体验。

一、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显著优势

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其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比较弱,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比较强,若采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显著优势包括如下方面:

1、形象生动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试听手段,可在学生脑海中形成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学生可不自觉地被课堂内容所吸引并投入其中。

2、易于获取

学生不但可以通过电脑来阅读“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书籍,还可以上网畅游知识的海洋。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具有易获取、内容新、信息多的特点。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技术以及相关电子产品开始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为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3、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只有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激情,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信息技术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具有积极意义。借助信息技术这一载体,可以提出一些创新性学习课程由学生自主完成,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误区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可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然效果显著,但也表现出来不少误区。

1、重形式、轻过程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课堂上按照课件内容“照本宣科”,无法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还是处于被动位置。由于课件内容的不可改变性,将造成教学过程生硬而无趣,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2、师资队伍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老教师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相关培训,依旧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信息技术设备形同虚设。部分年轻教师虽熟悉操作,但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了课堂内外的人文教育,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对信息技术熟悉的年轻师资不足,也是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率过低的因素之一。

3、课堂互动性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课件,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人机交流”代替了“人人交流”,课程讲授速度过快,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学生的抽象与发散性思维、学习兴趣与热情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4、信息技术的过分依赖

相比于传统教学,信息技术下的课件只是将纸质内容电子化,讲授内容一旦固定,势必缺少灵活性。电子课件中过多的图片视频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会形成对图片视频的依赖,从而降低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时,若过多使用多媒体也会忽视互动交流,学生主体性无法体现。

三、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小学基础教育中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扭转传统教学理念,也有助于高质量地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互动性

教师在课堂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与教学速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始终保持良好的互动,课后也可通过QQ、微信等方式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以保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成长都有全面的了解。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建立友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让学生将静止的文字与生动的形象相结合,从而在情景交融中深化对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龟兔赛跑》故事时,教师就可以搜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就会对乌龟和兔子有更形象的理解,学起课文来也更加容易。

3、寓教于乐,生动有趣

可利用信息技术体现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可将教材知识以图形或动画的方式呈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来激发其抽象与发散思维,有效锻炼的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协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提高教師的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深受师生的好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积极学习并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寻找机会积累教学经验(如通过公开课实现自我提升)。

5、信息技术助力教育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不仅造福广大师生,教育管理者也可从中受益。例如在教育管理中,可利用数表分析来跟踪学生的表现,当学生的学习状况进入“较差”区域时,教师可及时对潜在风险进行干预。同时,数表分析还可用于评估某项新改革的实施效果,并为课程设置提供可信的依据。

6、“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保障绿色上网和安全上网,对于还处在基础教育的孩子们至关重要。教师可利用网络与学生交流,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交流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春光.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7 (A0):136

[2]陆伟.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考试周刊.2017 (A1):57

[3]马晓琴.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J].考试周刊.2017 (A2):41

[4]王艳梅.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J].中华少年.2017 (12):201-202

猜你喜欢
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