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习近平关于纪念革命历史人物的讲话

2019-02-06 03:50国梦云
西部学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习近平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环境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语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了关于纪念我国革命历史人物的讲话。在他的讲话中,按照评价革命人物的历史地位、叙述革命人物的奋斗经历、总结革命人物的精神品格的话语逻辑,塑造出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象符号,不仅有效传输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内涵,凝聚了党员与民众革命精神的价值共识,更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以新的时代内容与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革命人物;纪念讲话;革命精神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1-0021-03

发表纪念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开展纪念活动的一种政治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这种语言力量,不仅能够传递政治立场、政治理念与政治诉求,更能够表达政治情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纪念革命历史人物的讲话。通过对这些纪念文本的梳理,笔者发现这些讲话遵循着一定的逻辑框架,构建起独特的革命话语体系,创造性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搭建起了一个隐性渠道,有助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输入”到每个听众的头脑与心灵。本文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角度,分析习近平关于纪念革命人物的讲话的内容、逻辑与价值。

一、习近平就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发表讲话的现实原因

(一)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需求

历史是客观的,尊重历史是一个政党对待历史应持的正确态度[1]3。中国共产党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一向强调“追根溯源”“以史为鉴”,重视在党员与群众中开展关于革命历史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以不同形式不断蔓延,特别是“革命破坏论”“告别革命论”的散布,一些非主流思想甚至是错误思潮的传播,部分群体质疑、丑化、扭曲革命历史人物等失范行为的出现,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历史观、价值观,更影响着我党的政治权威。除了以法律手段维护革命历史人物、英烈的形象外,在重要的纪念日,由党的最高领导人对革命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历史贡献进行客观真实的评析,将他们的革命经历和精神有效传播出去,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者和敌对势力对我革命人物的诬蔑和歪曲,从而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辩证的、科学的历史观。

(二)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为了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和内容有效地传输给广大党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了关于我国革命人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人物的纪念讲话。他在纪念讲话中,根据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要求与标准,高度凝练了革命人物理想坚定、党性坚强、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以民为本的革命品格。这些革命品格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主要内容的具体表现,更包含着新时代的重要内容。此外,他还提出了当前党员干部及党员继承与发扬革命精神的具体任务与目标,指出全体党员及干部只有学习革命历史人物的革命品格,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才是对革命精神的真正继承与发扬。综上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纪念革命人物重要讲话的主要原因,就是通过对革命人物的纪念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传播给党员及群众,从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习近平纪念革命人物讲话的话语逻辑

(一)评价革命人物的革命地位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其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理论渊源。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导师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首创者——马克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通常会立足于我国的时代语境与实践特征,与时俱进地发表关于马克思的纪念讲话,并在这些讲话中强调马克思的革命地位与革命身份。早在193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为纪念马克思诞辰而拟定的《“五五”节报告大纲》中就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1]7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也强调了“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2]3这一身份与地位。

孙中山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作为“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旗帜”的第一人,历史地被赋予了革命先驱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都对孙中山进行了纪念,并按照“革命的真正继承者”的话语模式对孙中山的革命地位、身份与贡献进行了充分肯定与阐释。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的讲话中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3]这一表述不仅建立起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革命事业的三种关系,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地位。

毛泽东是我国革命的领袖。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讲话中,不仅强调了毛泽东的革命身份、革命品格与历史贡献,更强调了他的政党地位与身份的深层原因。他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4]在这一评价中,通过对毛泽东政治身份与革命贡献的肯定,在延续毛泽东个人政治权威的同时,也凸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宗旨和历史贡献,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此外,陈云、万里、刘华清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也是我国革命历史人物的典范。通过选取这些革命典范群体,评价他们的革命地位与身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品格也得以具体地传递。如习近平在纪念万里同志时,便强调了万里作为一个党员所具备的“无产阶级的政治品格与政治本色。”[5]这一革命品格。

(二)叙述革命人物的革命经历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不仅领导与推动了欧洲的工人运动,更在于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彻底的革命理论。因而,习近平在讲述马克思革命生平时,常常会结合马克思的学术生涯,强调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贡献,描绘出马克思“革命的学者”姿态,以此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培育民众的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他指出,马克思是“在革命實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2]

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驱,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纪念孙中山讲话中的主线。在习近平关于纪念孙中山的讲话中,孙中山一共有三种革命形象:一是为推进革命事业“四处奔走,大声疾呼”的宣讲人;二是“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想和斗争方略”[3]的学习者;三是悉心嘱咐后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老者。这三种形象都体现了孙中山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而这个“爱国者”正是中国共产党所遵循的坚定革命信念、坚持艰苦奋斗、维护国家统一等革命精神的形象化符号。

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我国革命与建设时期所彰显出来的强大的革命勇气与非凡的革命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伟人”的政治形象。“一个才华横溢的领导形象,可以使人们产生一种信赖感、安全感。”[6]且无论是“开国领袖毛泽东”,还是“人民总理周恩来”,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话语表达,对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经历进行了一种符号化的“伟人”形象的塑造,直接地传递给中国人民一种信赖感。此外,陈云、刘华清、万里等中共领导人作为我国革命的先锋战士,在我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过程中,也同样不同程度上在党的建设与国家建设的不同方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道。习近平关于他们的纪念讲话,也一并为党的坚强领导形象“助力”。

(三)总结革命人物的精神品格

崇高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长、发展、壮大,并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最为关键的革命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不断被强调与传播的宝贵革命精神。其中,“理想信念高于天”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用来强调理想信念革命品格的话语表达方式。习近平在总结革命人物的这一品格时,又创新性地突破了这种表达方式的局限,针对拥有不同革命身份和经历的革命人物,赋予这一品格的价值内容以“特殊性”,使这一革命品格更加具体化与典型化地传播出来。例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邓小平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表现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7]对于经历过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朱德来说,这一品格就是“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8]这种在内容上的区分,使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一品格的内涵具有了更为丰富和更有层次的意蕴。

坚强的党性修养。什么是党性,怎样坚持党性,则是我们探析习近平强调这一革命品格原因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成为黨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习近平在纪念革命人物时,尤其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一革命品格,并根据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对这一革命品格进行阐释,提出新时代加强这一革命品格的要求。如他在纪念陈云的讲话中,根据不同时期陈云党性坚强的表现,指出陈云同志在革命时期“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地执行决议”“在改革开放时期,努力探索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9]如此,不仅陈云党性坚强的革命品格被赋予了新时代内容,具备了新时代特征。

坚定的人民立场。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初心,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为人民”始终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纪念话语中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并且在不同时代语境下,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与价值内容。作为中国共产党主流话语传播的重要渠道,习近平在纪念革命人物讲话中也多次提到了这个关键词,并根据革命纪念人物的不同类型,将他们一心为民精神具体阐述为心系人民、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等内容。如他在纪念邓小平的讲话中,指出:“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7]提出新时代语境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7]。

三、习近平纪念革命人物讲话的重要价值

纪念革命人物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政治教育与宣传的方式。通过纪念革命人物,向受众传输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往往能够实现教育党员继承与发扬革命精神,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革命观念的功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纪念不同类型革命人物的讲话,按照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叙事话语,从历史与实践的维度,深刻总结了马克思、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人物的历史贡献,高度提炼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并结合目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提出继承与发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延续革命的红色基因的具体要求,由此不仅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以新时代的内容与特征,更形象化、具体化地输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源源不断、持续发展的革命精神。通过习近平纪念话语的政治表达,首先,党员与民众关于我国革命的历史记忆被唤起,他们从一个个革命人物的“革命故事”中,体验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政党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与领导地位,从而产生出对我国革命的客观认知。其次,习近平关于纪念孙中山的讲话,一是有利于传输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一致的民族振兴、国家统一、人民富强的政治主张,二是有利于将孙中山塑造为全中华民族的革命权威人物,构建起中国共产党革命继承者的政治身份,从而凝聚民众关于革命的价值共识,实现对各民主党派、非党派民主人士力量的整合。此外,通过发表纪念讲话这种反复性的仪式化行为,亲临现场的党员们会更为直接地感受到“话语的力量”,使自身得到心理与思想上的政治规训,由此激发自己的革命情感,产生对革命精神的价值认同。

四、结语

革命形象作为一种政治符号,是对中国共产党输出革命价值理念的主要载体。在习近平关于纪念革命人物的讲话中,通过对革命人物评价,叙述革命人物经历,总结革命人物品格这个逻辑结构,塑造出了一个个具体的革命形象,作为革命精神的人物符号,立体、直观、可触碰地呈现在每一个听众面前,拉近了革命精神与听众的距离,由此实现了革命精神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2018-05-04.http://cpc.people.com.cn/.

[3]习近平.纪念孙中山诞辰的讲话[DB/OL].http://cpc.people.com.cn/,2016-11-11.

[4]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5]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6.

[6]张晓峰,赵鸿燕.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7]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21.

[8]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30.

[9]习近平.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06-13.

作者简介:国梦云(1994—),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单位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传承革命先辈精神 创小班化教育特色
标题党
大庆精神的传播方式探析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