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的高校重修问题探析

2019-02-06 03:53杨秀冬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措施

【摘 要】 本文以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为例,阐述了学分制下的高校重修现状,分析了高校重修制度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重修课程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要加强学生对重修制度的认识;兼顾重修学生,多耐心辅导;注重重修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 高校;学分制;课程重修;原因;措施

随着高考的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面对着庞大的受教育群体,学分制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青睐。如何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人才的优质,也是各大高校面对的一个新的挑战。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重新学习重考”制度以来,高校人才培养体制都在不断地摸索前行,然而,学分制下的重新学习制度也逐渐暴露出很多矛盾与问题,本文将以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为例,探讨学分制下的高校重修问题。

一、高校的重修现状

1、重修人次有逐年上升趨势

学校自2017年开始,学生在弹性学制内重修次数不限。由近六学期学生重修情况统计表(见表1)数据对比发现,近六个学期重修中,无论是人数还是修学生门次极速上升,到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人数是2016-2017第一学期的2.3倍,重修门次接近3倍。

2、重修科目多偏向基础课程

通过近六个学期重修课程分布研究,学生重修课程均以学科基础课程和公共必须课程为主,且在六个学期的数据显示中各个学年的第二学期门次占比更高。根据实际调查,公共必须重修课程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Ⅰ》《大学英语Ⅱ》《大学英语Ⅲ》《大学英语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几乎占据公共必须课程重修的50%;而学科基础重修课程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微积分I》《微积分Ⅱ》也占据学科基础重修课程的50%以上。重修的课程大部分集中在经济金融类型的基础课程和理论性较强的基础学习课程。

3、个体学生需重修的科目多

在表1中,考生的重修人均在1.5门左右,且每学期都在增长。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会有超过3门的课程需要重修,甚至有出现6门、7门、8门重修课,这一类型的学生随着时间的增长,通过考试的门次越来越少,重修的门次越来越多,最后滚动在毕业时会有十几门课程无法通过,演变成延长学年。

4、通过率低,循环式重修的学生多

参与重修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课堂不听讲,或是翘课严重。既不听讲,又不自学,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学习状态,考试不通过的课程越来越多,全校的重修人次就在急速增长。迫于学生的毕业压力和整体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学校逐步试行允许学生可申请部分课程免听,如外出实践学生,集中参与校内仿真学习学生,及因人才培养计划变化学生等等。申请免听的学生不记录平时的成绩,因而只有卷面分数,单一的获取分数来源,通过的可能性更低。

二、高校重修制度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重修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重修的形式多为三种,分别为插班重修、组班重修、单独辅导。虽说有三种形式,但基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和成本压力,高校一般优先执行插班重修模式。插班重修,学习的效果相对不好。任课老师主要针对主体学生进行教学,无法单独针对重修学生进行单独的疑难讲解。而重修的学生,本身因为自己是重修的身份,心理上比主体学生要更加地畏惧发表自身的需求,导致学生对重修课程积极性更加低,学习效率只会越来越低效。

2、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

目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重修以插班上课形式为主,课堂上教师以保证正常教学为主,除了基本的点名形式外,无法监督学生是否正常参与学习,教学管理人员单从基本的点名方式,不能监控到学生对教学的吸收及老师的指导质量。另一方面,与基础的教学课程相比,重修教学具有分散性,不同的学生重修的课程不同,或者单科重修,或是多科重修,管理人员难以对重修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监控,不能保证重修质量。

3、任课老师与重修学生之间的思想问题

大多数的任课老师,对重修并不了解,思想上认为重修只是给予学生多一次的考试机会,故此会出现一些情况就是只对重修学生做划重点模式的教学。重修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学生认为大学应该多参加校外的活动来增加自己的生活知识,对学习成绩越来越放松,学习成绩愈加滑落。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课程无兴趣,也导致课程无法通过考核。

三、重修课程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学生对重修制度的认识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自取消清考而实行重修制度,有一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可以清考的观念中,由表1中数据可看出,近六个学期成功参加重修选课的学生呈下降趋势,等到即将毕业的时候才知道要参与重修这个环节。其次,学生本能上会抵触这一制度,甚至认为是学校为了收取费用刁难学生,而事实是,在正常学年内重修是不计次数和不收取任何费用的。目前,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重修制度,学校开展对学生进行学生手册的所有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测试,协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学校制度。

2、兼顾重修学生,多耐心辅导

重修学生的心理上问题是重修工作开展的一个难题。因为重修的自卑感,学生对课堂的厌恶感比正常学生更大。逃课、不认真听讲是这类型学生的常态。作为任课老师,需要更加注重这些学生的心理想法,在以主体课堂为主的情况下,兼顾重修学生,在课后多与重修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难处,根据重修学生的个性特点利用邮件等方式做针对性的辅导。因材施教,教与学相辅相成,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3、注重重修形式多样化

(1)相似课程代替重修课程。随着人才培养计划的更改,不同年级间的课程会有差异。重修的学生很多时候会面对课程性质更改,或者课程已取消等状况。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学校目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允许学生寻求相近的课程抵扣原重修课程,这大大地缓解了学生自学原课程,或者教师单独辅导的压力,同时也缓解了部分学生多次重修同一门课程的恐惧感。

(2)利用网络平台。网络是新时代学生最热衷于使用的平台,学校应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大发展教学信息网络化,一则可以建立网络的重修班级,利用视频教学,网上课件,网上作业,网络沟通在规定时间段内供重修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最后参加网上考试。另一方面,利用新的教学资源,目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引进了多门的超星尔雅公共选修课网络课程和开放公共选修课点播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予重修的学生,也缓解了普通教学安排压力。今后,学校还会继续引进一些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等其他类型的课程,进一步推动学校重修制度的改革。

(3)以考证成绩冲抵重修课程成绩。基于重修实际发现,《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大学英语》系列课程重修人次较多,学校允许学生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冲抵校内课程“大学英语Ⅰ”至“大学英语Ⅳ”的考核成绩,并一律折算成70分;而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或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成绩冲抵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成绩,给予学生多种渠道完成重修课程成绩,在未来学校将加大推动以考证成绩冲抵重修课程成绩,协助学生可以多元化参与学习。

四、结语

学分制是国家高度关注教育事业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給予了学生更为自由的自主选择权。高校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针对重修问题也在不断地加强改革,更好的完善教学。重修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教学需要重视重修现象,深入探索重修的原因,跟随时代改革相应的教学制度,提供更多的学习模式,降低重修率,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培育真正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邱清华.学分制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重修问题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

[2] 宣刚.独立学院课程重修创新管理机制问题研究[J].探究与研究,2017.1.

[3] 张常宾.大学课程重修教学质量影响因子分析与提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

[4] 杨桂梅,宋流东,丁林芬,张旋.药学生重修状态、原因及对策研究[J].药学教育,2019.4.

[5] 卜泽东.提高重修课程教学质量的分析和思考[J].大学教育,2014.8.

【作者简介】

杨秀冬(1987—)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学历,现任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教务处考务管理科科员,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学分制高校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