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课堂,让理答充满智慧

2019-02-06 03:48江雅梅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策略

江雅梅

摘 要:品德教学中,教师的理答能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等。通过剖析典型课例,对比课例中的理答行为,感悟因材理答,提炼理答良方,追求智慧理答,提升教师课堂理答能力。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智慧理答;策略

理答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所做出的反应与处理,它不仅是一种贯穿整堂课的重要的教学行为,也是一种特殊的即时教学评价,更是一种因时而变、因人而异的教学机智。品德课堂上精彩有效的理答对学生学习和心理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还能引领学生的道德成长。因此,基于课堂实践,不断锤炼理答的策略,提升品德课堂育人效果,是一线品德课教师蜕变自我、展现智慧的必由之路。

基于此,笔者聚焦课堂细节,进行课堂观察,深入对比剖析小学品德课堂中教师对学生不同类型的回答进行理答的策略,以求提炼出智慧理答的良方。

一、学生回答精彩时的理答

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发言”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课堂亮点,教师的智慧理答能让这精彩瞬间放大。

就以刚入职新教师A、有一定经验的教师B以及骨干教师C三位教师的同课异构课例《四大发明——火药》为例:

1.教师A的教学片段

认识“火药”的环节,教师提出:“火药有哪些好的和不好的用途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开山、放烟花、开路、用来打仗……”

教师听到学生的回答正是自己所要的,暗自欣喜,立刻表扬道:“同学们回答得都对,真是太棒了!所以火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2.教师B的教学片段

在学生回答了火药的用途之后,教师继续追问:“那你觉得火药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呢?”

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回答:“它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好的是它能帮助人类开山凿石、筑路挖河等,不好的是会在战争中造成很多人的伤亡。”

教师:“你回答得很好,懂得从正反两面辩证地看待事物!”

3.教师C的教学片段

教师布置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发明火药好还是不好?

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要是你用火药来筑路挖河等,它就是好事;要是你用火药打仗杀人那就是坏事,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教师(带头鼓起掌来):“你这是运用了辩证思想啊!真了不起!是啊,火药本身并没有好坏,好坏在于使用它的人,我们要使用它来造福人类,而不是让它成为杀害人类的凶器。”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三位教师的理答行为达到不同的效果。教师A面对学生正确的回答使用了空洞的肯定,并未引导学生深刻地思考,而是由教师直接快速地给出结论;教师B没有用简单的肯定与否定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而是以追问来诱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期待学生有更精彩的回答,对学生的表扬也是具体的,学生清楚自己回答得好的地方究竟在哪;教师C的理答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当学生在讨论后有了精彩的回答时,教师带头为学生鼓掌,对学生来说,这些非语言理答就是对他回答的最佳褒奖,而教师最后的理答一方面是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归纳、提升,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对“火药的发明”的认识是高于他们的,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

提炼理答良方: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但不应局限于简单的肯定[1],在表扬的同时用追问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能对学生的回答重新进行语言组织或概括,以给学生一个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答案[2]。

二、学生回答错误或偏差时的理答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回答错误或偏差的现象,往往因为这样的一个回答课堂会陷入困境,无法进行下一步教学,但也常常会因为一个错误的回答而将课堂推入高潮,邂逅意外的美丽,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理答行为。

以同一年段两个不同教师共享同一份教案执教同一节课《真正的朋友》为例:

教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学生1:真正的朋友就是我要她帮忙的时候她就会帮我忙。真正的朋友就是会帮我保守秘密的人。

教师1:你回答的并不完全对,你再想想!

学生2:无论我做什么他都支持我才能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吧。

教师2:是啊,这样的朋友看似很铁!但如果你做的是一件错事,他也要依你支持你,这样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吗?

其实,这两个学生的回答都不够正确,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针对性的语言去纠正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师1只是进行简单的否定和转问,然而给出这样“似是而非”答案的学生其思维是片面的,这样的理答对他们来说是无效的。而教师2的一个追问让学生陷入了思考“真正的朋友不会做什么”当中。如果教师1也能追问下学生“如果你不想写作业,朋友帮你写,他是你真正的朋友吗?”“一个人犯了错,他的朋友包庇他,算是真正的朋友吗?”这样的问题,无疑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回归正确的道德认知。

提炼理答良方:面对学生“答非所问”或“似是而非”的回答,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有自己的发现,不要急于中止学生的回答,可以抓住学生表层理解中的关键处进行有效的追问、转問、反问等,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并及时纠正。

三、学生回答浮于表面时的理答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能力有限、阅历太浅,因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思考大多停留于表面,或以点概面,或空喊口号,没有引发内心的深思。

我在三个班级执教六年级下册《保护健康,珍爱生命——小志愿者在行动》时:

课上我引入新闻案例以及吸烟造成的危害的资料,此时我提问:“你们还会因为好奇去尝试第一口烟吗?”毫无悬念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道:“不会!”第一次执教时,我立马引导学生:“太棒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你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学生稀稀拉拉地给自己鼓掌,有的脸上竟是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

我突然意识到我这样的理答处理是多么的糟糕:将大量的实例、资料呈献给学生,之后抛出问题“你还因为好奇而试着去抽烟吗?”学生的回答自然是“不会”,但这个回答只是浮于表面的空喊口号,而我浮夸的鼓励也并未真正激励到学生。

于是我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安排了个追问:“如果今后你成年了,你的朋友都在抽烟并且非要你抽一口烟呢?”学生仍然坚持回答:“不会!”

虽然在这次理答中我没有立马“收场”而是有进一步追问,但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个追问并未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辨。于是我在第三个班级再次执教理答时设置了紧贴生活的层层追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师:“你们会因为好奇去抽第一口烟吗?”生齐答:“不会!”之后,师层层追问:“10年,20年……当你的朋友、你的客户,甚至你的上司递上第一根烟的时候,你还能坚决说‘不吗?”“万一这个人是很重要的客户,可能因为你的拒绝影响了一笔生意,你怎么办?”学生沉默了。此时,教师引导道:“是的,现在我们坚决说‘不容易,若干年后说‘不却很难。但是,老师真心希望,大家再次面对烟的诱惑时,能回想起今天的这节课,多一份拒绝的勇气,好吗?”学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提炼理答良方: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道德认识、道德思维是不够的,道德教育必须激发主体的内在动机、内在生命体验,让个体处在真实的关系中不断积累、孕育情感体验,进而发展美德[3]。面对学生空洞的回答,教师在理答时通过设置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因而所做出的回答便不再是空洞浮夸的,而是真实的道德判断。

四、学生理答遇到“插嘴”时的理答

在品德学科日常的课堂中时常会发生插嘴现象。虽然“插嘴”这种行为显得不尊重同学和老师,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学生急于表达,况且有些学生“插嘴”的回答很精彩,会生成有价值的课堂资源,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好好把握这个资源,用有效的理答巧妙地“搭理”学生的插嘴。

我在执教五年级上册《坚韧不拔的炎黄后代》一课时就遇到这样的情况。课中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个活动“神话传说故事会”,其中一位同学跟大家分享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故事讲完后,我提出问题:“听完刚才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你们觉得嫦娥是怎样的人?”

生1:“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机智、勇敢、舍己为人的人,因为她……”

这时生2在底下插嘴道:“可我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关于嫦娥的故事,说她是因为自己想成仙就自己偷吃仙药飞到月亮上去的。”

其他學生听到后,有的立马随声附和起来,有的又在那里反驳。课堂显得有点乱。

我见状脱口而出:“好了,不要吵了!”可是底下的学生置若罔闻,根本没有闭上嘴巴的意思。

接着我又补了一句:“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请举手发言好吗?”这时,有一部分同学意识到不妥,安静了下来,可仍然有少部分人还在窃窃私语。

显然,前面两次的理答都是无效或低效的。于是我先不说话,静静地看着他们,学生发现不对劲,便逐渐安静下来。我顺势说道:“刚才生1的话还没讲完,老师想请她把话说完,我们这样打断她的发言是不礼貌的。我想她这么评价嫦娥肯定有她的道理,我们先听听她的依据。如果你有不同意见,你可以边听边思考,然后举手发言再说出自己的观点。”

生1、生2陈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我没做任何评价,而是转问其他学生:“对他们俩的说法,你们怎么看?”

生3:“老师刚才问的是:听完刚才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你们觉得嫦娥是怎样的人?而生2却以自己看的另个版本的故事来说。”

这个时候我才道:“的确,《嫦娥奔月》是个神话传说故事,而我们上节课学过神话传说故事最初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这样就有可能因为口误等原因“跑偏”,在流传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你们能说出不同的版本说明你们都有认真地去查找资料,值得表扬。我还要表扬生1,因为她有听清老师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回答问题之前要先听清楚问题的要求,你们觉得呢?”同学们听了都点点头。

提炼理答良方:课堂的魅力与有趣在于它的动态与生成。哪怕是学生不礼貌的打断、插嘴,如果用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对敏锐的耳朵及时捕捉住,也能让它成为有效的课堂资源。面对这样的资源,直接否定或刻板说教都不可取;可以用“不置可否”的方式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静下来倾听完他人的发言,聆听老师的问题;可以用转问的理答形式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

德育内涵广博而隽永,智慧理答任重而道远[4]。当一个教师能怀揣着鼓励和真心,以学生为主体,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层次差异性,因材理答,因时理答,这样的理答就是智慧的,这样的理答就能达到“如钥匙打开学生的心灵,如火炬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深埋学生的心里”的理想境界[4]。

参考文献:

[1]项阳.让课堂充满灵气:智慧理答入门[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66-133.

[2]袁淑芬,张汉龙.品德课堂智慧理答策略研磨[J].课程育德,2016(4):49-51.

[3]杜燕飞.例说品德课堂中的教师理答[J].课堂新探,2017(5):19-21.

[4]唐妹.小学品德教学如何实现有效理答[J].中小学德育,2012(11):22-23.

编辑 张佳琪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
2016年理财策略——少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