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之美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02-07 13:07王东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动静结合渗透语文教学

摘  要:动和静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一种物体在外界活动中的境界表现。通过动静结合可以让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简约和高效,现在很多语文老师都觉得语文课程越来越难教,实际上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但需要有夏天的火热,同时也要有冬天的宁静。对语文课文的学习是一种动态的美和静态的美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介绍了动静结合之美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动静结合  语文教学  渗透

新的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语文问题畅所欲言,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语文老师不再是传统的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说教者,而是引导学生对语文进行朗读、思考和品位的引导者。现在的小学课堂很多学生都会参与到语文课文的阅读当中,通过阅读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会静静的品味课文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综合全面的理解语文课文的意思。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动和静相结合,目的就是让语文课堂能够更加的和谐与美妙,让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充满兴趣。

一、动静结合让小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也会更加积极的发言,但是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通常只会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缺少聆听的习惯,实际上一堂真正有效的语文课不光有个人的精彩表达,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静心去聆听。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动静的转化是相对的,老师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学生的行为需要动静结合以外,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也要从动和静两方面去分析,要帮助学生去感悟语文课文中是如何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只有动静结合才能让小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标准,同时在小学语文备课中也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动静结合,合理的调控语文教学,从而提升小学生品味和阅读语文文章的能力。

比如在为学生讲述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鸟的天堂》时,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然后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可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动静结合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接着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向学生提问:你想象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通过让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让学生思考巴金爷爷几次到“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以及作者是怎样写榕树的大和茂盛的?让学生体会作者采用两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创造出大榕树的静态之美,让同学们在读这两段时读出榕树之美。体会到榕树的静态美以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继续阅读课文12和13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热闹的场面描写出了鸟儿种类、颜色、姿态的多种多样,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作者写大榕树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动态描写,写鸟的时候用静态描写呢?这时学生有的回答树是植物,是静止不动的,而鸟是动物,是活动的。动的太多会比较乱,都是静的又太枯燥,既有动,又有静,这样语文课文描写才会更精彩,更生动,学生经过这样有深度的思考,会在语文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老师最后可以总结像这样的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叙述的写法,叫作动静结合法。动静结合,才能把景物写得“活”起来;动静结合,才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景物的特点,让小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二、动静结合可以更好地提升语文阅读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阅读既包括了朗读,也包括默读,因此可以让学生静静的默读课文,同时让学生用笔对文章中好的表达进行圈点,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默读可以让学生集中思维,给学生营造一个默默读书和静静思索的氛围,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动静结合,提升语文阅读学习的效果。

在学生静默思考的环节,只要老师能够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抓住问题的关键,可以让学生从静默思考的状态产生动态的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作者抓住火烧云的颜色,突出它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多的特点;再默读思考火烧云的形状,体会火烧云变换成各种形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它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在默读中感受火烧云的动态变化之美。这种动静结合的思考方式能够体现出文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动静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要让学生能够在写作文时把描述的事物的动态形象表现出来,同时也要把事物的静态情况描述明白,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相结合,从而完成对整个事物的完整刻画,达到一种动静结合的完美境界。比如在写一些动物类的作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动物的动和静相结合来进行描述。除了对小动物的外貌比如睡觉或者安静时的样子这种静态的描写以外,同时也可以描述小动物活泼好动的一面,比如他们奔跑、撒娇和调皮的样子,这些都属于动态描写,动静描写相结合可以把小动物的形象表现得更加丰满。再比如写到一些关于人物的作文时,同时也可以运用动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动静结合可以提升语文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中的表现手法,因此将动静结合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張灵,张忠华.改革开放40年我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与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8).

[2]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

[3]黄建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

作者简介

王东清(1991.12—),女,汉族,籍贯:山东菏泽,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渗透语文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动静结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例谈“动静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动静适时转换的运用
谈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