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2019-02-07 13:07张秀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张秀萍

摘  要:学习语文,阅读是最基本的能力。小学生正在积累学习经验,学习阅读方法,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就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但是,面对基础几乎为零,识字量有限,理解能力差的小学生,怎样才能一步步培养起他们的阅读能力呢?本文将介绍几种方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能力提升  教学

阅读不是走马观花,想要从中得到知识,必须运用一些策略和技巧,这便是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必须考虑到他们当前的基础水平,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设计合理化教学方案。具体的实践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点。

一、建立阅读“共同体”

学生学习阅读,首先接触的是课文,所以要首先从课内的阅读教学入手。对于低年级学生,主要是认读能力的训练,这是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注重学生的读,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章的魅力,尤其是朗读和默读能力,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阅读教学中还应结合课文来引发学生读的兴趣,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阅读的“共同体”。随后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可以从学生的兴趣或认知角度入手,还可以通过一系列与阅读材料有关的游戏,不断拉近组与组,生与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利用“共同体”,建立师生、生生、家校间的交流,给孩子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在课下阅读不同类型的书,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常选一些情节鲜明有趣、人物形象鲜活、语言节奏明快的图书朗读给学生听,听的故事越多,学生的阅读期待就越强烈。仅仅听朗读,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读完,师生就展开讨論,交流听后的想法或疑问,老师也趁机向学生们介绍作者的更多作品,指引他们自己阅读[1]

组织“好书介绍会”“精彩故事会”等活动,让那些早“富”起来的同学上台讲演读书的经验、收获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听了同伴的介绍,孩子们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一时间,互相借阅的读书热潮便会勃然兴起。我与班内学生共同商定了每月的必读书目,并定期举行了读书内容交流会。读完《西游记》《水浒传》,进行“我最喜欢的人物”点评;读完童话故事后举行“童话剧表演赛”等等。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在海量的阅读中提升了他们的阅读水平。

二、阅读教学中有效引导

教材中的文章经典,在结构、语言和创作技巧上带有示例性,适合小学生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独特的阅读体验中掌握阅读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要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且在已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童话题材的文章,所以要学生读懂童话的内容并不难,但是使学生明白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因此要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1.会认“溢、允”等8个生字,会写“溢、允、墙、牌”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允许、绿树成荫”等词语。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童话的内容;3.了解作者是抓住童话人物语言、心理等特点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读懂童话所揭示快乐要与人分享的道理[2]。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读懂童话故事的内容,并且能复述这个童话故事。可见,有效的引导需要教师摸清学生的学情,了解他们的需求,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再按部就班的实施,学生就能在明确的预设下得到收获,学到方法。

三、授予学生阅读方法

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就在于传授阅读方法。我们不否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习惯,但小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常常会在阅读学习中走弯路,运用的方法错误,效率低。教师在尊重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要将自己总结出的通用的,有效的阅读方法交给他们,在此基础上允许他们适当创新,改变阅读方式。

第一,要抓住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对内容、情感的高度总结,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决不能偏离题目,否则一定会出问题。弄懂题目,才能顺藤摸瓜,接触到文章的主旨及核心。如《济南的冬天》题目就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题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其次,理清文章的层次可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的脉络。阅读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叙述、描写或说明的对象,再看围绕这一对象分几个方面来写,即文章层次。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作者主要围绕“云和天气”的关系来说。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就出现了晴天和雨天的两种情况,“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带着这个问题再去阅读,学生就容易把握作者思路。沿着思路读下去,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能提高阅读质量。

第三,中心是阅读文章时对内容方面的要求。读一篇文章总要明白文章说了些什么,哪些是对文章内容的精练概括即文章中心。抓主笔阅读,能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主笔一般是主旨的体现,抓住主笔,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又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冬天的济南那温晴的天气”。“温晴”二字总领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楚,杂而不乱,多而不繁[3]

第四,阅读时要注重阅读速度。阅读分浏览式的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在语文课堂的自我学习中,往往可采取先快速阅读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阅读,深入到关键词、关键句子的理解,这样可以详细掌握课文内容。

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逐步实现的,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语文学习的启蒙者,必须教会他们科学、高效的阅读技巧,为他们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具体如何去落实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方法,以上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整改,因此灵活和创新是最关键的。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加大创新的力度,检验新方法的有效性,在提升教学成果的工作中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小会.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J].新课程(上),2017(8):40.

[2]郭明果.浅析如何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6(25):169-170.

[3]白春花.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6(3):104.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