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育人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教育管理战略探索

2019-02-07 13:07于洋杨蓬刘富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人才培养创新

于洋 杨蓬 刘富江

摘  要: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工作理念,注重方式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差异化、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管理学院从战略高度把文化育人作为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自2008年起,学院结合自身文化底蕴和特点,开创了品牌特色项目——“e系列主题”文化育人工程,紧紧把握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力求在文化活动中培育大学精神,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知识管理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构建“以活动引导人、以精神塑造人、以文化培育人”的长效育人机制。

关键词:人才培养  思政教育  创新

“e系列主题”文化育人工程,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点,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彰显学院在发展进程中凝聚的优良院风、教风和学风。并以发现·探索·提升·启航“e海扬帆”新生大学意识行为启蒙第一堂课、以创新·团结·突破·环保“e海放歌”奇思妙想大擂台、以忆韶华·思奋斗·懂感恩·梦起航“e海情深”毕业典礼暨广场晚会三大平台为重要载体,分阶段、分层次、分体系实施。

一、实施方式

(一)以发现·探索·提升·启航“e海扬帆”新生大学意识行为启蒙第一堂课为代表的新生入学教育,由此开启新生大学生活新篇章

“e海扬帆”新生大学意识行为启蒙第一堂课在每年新生入学报到之日即进行举办。学院党政领导、各教研室教师、辅导员、新生班导师、全体新生及新生家长共同參加活动。通过素质拓展的方式,让广大新生快速的结识同学、融入班级、感受学院和大学氛围。

(二)以创新·团结·突破·环保“e海放歌”奇思妙想大擂台为代表的学生结合素质提升教育,贯穿学生大学生活全过程,寓教于乐,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着力增强其创造性、灵活性、主动性与适应性。以此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

“e海放歌”奇思妙想大擂台,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对学生知识管理和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总结与再提升,也是对“e海搏浪”健身工程等七大工程模块实施效果的检验。

(三)忆韶华·思奋斗·懂感恩·梦起航“e海情深”毕业典礼暨广场晚会为代表的毕业生教育

四年前,相遇相知,温暖胸膛;四年里,激越青春,快乐成长;四年后,天各一方,飞扬梦想。四年,学子们告别懵懂稚气的脸庞,这里的人和景、光阴和故事,足以让大家体会什么是爱、什么是奋斗、什么是成长、什么是青春。学院认为毕业典礼是学生学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即大学生的“成人礼,”经过这样一个“成人礼,”标志着学生在思想、学术、基础等方面的成长和成熟,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并能通过个人的理性思考做出相应判断和行为的成年人,因此学院精心策划并组织,为毕业生上好最后一堂课,借此希望全体毕业生在今后的日子里永怀赤子之心,修得君子正气,拥抱青春梦想,迎接新的辉煌!

二、育人效果

经过多年的实践,“e系列主题”文化育人工程已成为学院文化育人理念的全面诠释,也是学院“大学四年分阶段思想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更是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

(一)助学生赢在起点

大学新生的困惑主要来自以往不同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而产生的适应性困难。“e海扬帆”新生第一堂课让新生提前、迅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尽快完成身份的转变,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走出心理困境,赢在起跑线。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e海放歌”奇思妙想大擂台及e系列七大工程模块,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专业思想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教会学生爱与感恩

当代大学生存在价值观功利化、道德责任意识淡薄、感恩之心匮乏等缺点。“e海情深”毕业典礼暨广场晚会为代表的毕业生教育则是感受爱、传递爱、分享爱的过程。每届毕业生均会被学院精心安排的毕业晚会所感染、所激励、所教育。经过这场“成人礼”,学生少了抱怨、多了感慨,取代失落感的是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激,不断激励自身奋发向上,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的悉心培育。

三、现实影响

(一)引领思想

e系列文化育人工程在对学生提供人文关怀的同时,更注重活动的群体性和核心价值观念的集中反应。e系列文化育人工程创造了学院的一种文化氛围,陶冶了师生的精神境界,从而内化为一种信念和觉悟,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塑造精神

e系列文化育人工程推动了学院的院风、学风和教风。对于毕业生而言接受着学院的关怀、尊重与祝福,对于在校生而言接受着一种环境的熏陶,时刻铭记“秉山海之正,承经管之义”的院训,从而助力自身人格的完善。

(三)传承文明

e系列文化育人工程的开展,更多层面不在于形式,而是以一种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影响学生,使文明得以创新和发展,并通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校园内外传承和发扬。

(四)陶冶情操

e系列文化育人工程创造了一个陶冶学生心灵的软环境,对学院的发展、师生的和谐、同学的和睦相处是一种无形推动力,并产生深远影响。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熏陶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其重要是熏陶。”

e系列文化育人工程所带来的效果不仅体现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更根植于学生内心,让大家学会爱与感恩、分享与协作;e系列文化育人工程所带来的效果不仅存在于学生在校的四年时间,它所带来的本质变化让学生受益一生。

作者简介

于洋(1980.6—),男,汉族,籍贯:吉林松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人才培养创新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