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题式教学理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渗透

2019-02-07 13:07韩月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高中信息技术渗透

韩月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是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重要技术基础。素质教育的变革下,信息技术课堂地位逐渐提升,老师需要加强提升主题式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本文就将探讨主题式教学理念如何有效渗透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做出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  渗透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科目,并且广泛运用于生活和学习。信息技术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很高,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因而老师需要创建不同的主题配合单元内容,让学生在主题情境下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与传统科目不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侧重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脱离书本的禁锢,具有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熟练使用,为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

一、建立情境式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初级打字练习和理论课程无法满足高中生学习要求,因此课程难度有所加大,此外,应试科目的升学压力减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精力。对此,老师可以创立情境式主题,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例如在《搜索引擎的使用》一课中,很多学生对搜索引擎缺乏基本概念,没有掌握搜索引擎的技巧和意义。因此老师可以通过情境式教学,提高课堂的活跃性,让学生在情境式教学环境中明白搜索引擎的含义及内容。老师可以假设上课当天是中秋节,学生们此刻在赏月。但是不知道中秋节赏月习俗的来源。因此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搜索引擎了解中秋节赏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以及赏月背后的故事,并整理出来。老师指导学生找到IE浏览器,百度搜索是被广泛使用的搜索引擎之一,然后在搜索框中,相继输入中秋节,中秋节赏月,中秋节赏月的历史意义等条目,然后点击搜索,学生对搜索结果进行整理。老师也可以引导转化不同关键词搜索,对搜索内容进行补充,确保搜索内容完整。老师利用学生对节日的熟悉,以及探索节日习俗历史的好奇,引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也能通过搜索学习到中秋节赏月习俗的历史沉淀,认识搜索引擎的功能,增长见识和内涵。老师借用节日的噱头,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明白搜索引擎对解决问题具有良好帮助。学生通过搜索,学会分辨信息是否实用,增强网络搜索知识安全。对增强搜索自主性,提高搜索能力和建立搜索习惯,以及解决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都有实质性的帮助。

二、课堂融入游戏主题,丰富课堂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虽然作为必修课,但学生并没有提高对这门科目的重视。老师依靠传统授课,没有提高教学内容和设计,学生则更加失去兴趣。因此老师可以选择将游戏与课堂结合,不仅能引导学生重视这门学科,也能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情绪,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例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一课中,老师介绍技术信息的历史和趋势,让学生了解五次技术革命创新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后,老师可以把小组辩论賽的模式带进课堂。老师在全班中选取两个辩论小组,4人为一组,分别为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一辩担任所在方的立论,要求言简意赅。二辩和三辩主要进行攻辩。四辩做总结陈词。老师以“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正反方经过开篇立论,攻辩环节,自由辩论三个环节,对信息技术的利弊产生激烈的讨论。老师将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结束时让全班学生进行投票选举,赢得辩论胜利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老师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进步,调动全班参与感。老师通过游戏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学生需要科学看待,理性分析,发现网络的优势和弊端,选择正确的上网方式,创建干净的上网环境。

三、以学生为主题,老师转变课堂主体

传统课程模式建立在老师为教学主体的基础上,学生缺乏课堂参与感,没有建立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容易将重心放在其他科目上。老师对照书本教学,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从而失去建立信息技术这门科目的意义。

例如在《制作演示文稿》一课中,老师传统模式是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老师制作PPT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从而进行学习,导致学习方式单一,效果不佳。并且制作PPT的步骤相对烦琐和复杂,学生通过观看无法掌握实际操作。因此老师可以选取多媒体机房作为上课地点,先将PPT操作内容投放到大屏幕,让学生对制作PPT有大致了解,然后引导学生点击电脑桌面的PPT,了解文本框,图片以及其他工具的含义和具体运用,帮助学生正确快速找到所需工具。老师还需要同步教学主机与学生电脑内容,座位较远的学生也能对教学过程一目了然。老师充分讲解技术要点和步骤,并布置作业验收成果,作业的主题为如何制作一个PPT,要求学生以该主题完成作业。学生通过作业将制作PPT的流程和细节巩固优化,也能在制作过程中发现不足。作业完成后,老师让学生上台展示已完成PPT,让学生化身成老师,扮演教学的角色,成为课堂主体,学生通过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PPT,并将自己如何制作此次PPT的流程及操作向其他学生展示,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加深制作PPT记忆,巩固制作流程,也能锻炼学生胆量。其余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不断思考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消化和再传递。通过扮演老师,能加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这样也有效缓解课程的枯燥,丰富课堂形式,创新课堂理念,老师和学生都能利用此次体验增强对本节课的印象,从而提高教研成果和学习成果。

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生学习和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信息技术,给生活和学习带来帮助。学生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是教育发展必要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离不开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因此老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提高课堂的层次。老师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效果,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其他课程难题,充分发挥教学工具的地位。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引用,也能增长学生知识,培养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范仁俊.有效互动,激发主动——例谈高中信息技术主动学习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0):53-55.

[2]高晶晶.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浅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6):224.

[3]刘若文.游戏化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高中信息技术渗透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