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的三个维度

2019-02-07 13:07林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青少年

林寿

摘  要: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动力,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能够满足当前时代创新要求,更好地为国家未来建设做贡献。鉴于此,文章对当前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

關键词:青少年  科技素养  素养维度  科技维度

科学素养作为公民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公民具备科学素养一方面能提高自身在生活中获取科学信息并作出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将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少年科技素养提升的三个维度分析

第一,坚持人学教育与工具学教育的有机衔接。少年之成长教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种族、民族、国家、家人认同阶段,通常被称为“人学教育”。人学教育成功了,培养出的人才就会爱家、爱国、爱人,正所谓好的人格是让人舒服,最好的人格是让人自信、奋进。二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阶段,通常被称为“工具学教育。”以此为背景,达成对科技成果应用的热爱,才可能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第二,坚持通识教育与专识教育并重的原则。通识也可以成为常识,是人们共用、共享的基础知识体系。通识教育充分不充分,关乎一个人的知识体系的宽度和广度。今天很多问题都出在通识教育严重不足,很多教授、博士经常犯常识性错误。专识是专门解决某类问题的专业知识,决定一个人对特殊问题认识的精度和深度,也决定着他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识是基础,无基础无以高飞;专识是高度,无高度无以致远。第三,坚持青少年培养的有教无类与分类教育。对于我们的科技创新教育来说,就是不能设各种门槛,不能将其办成精英教育,要让每个青少年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探索其中。

二、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措施方法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是最能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教育方式之一,这主要是由科技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科学和技术的每一次进步无疑不是人类的一次重大创新,或是认识上的创新,如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扬;或是实验方法的创新,如卡文迪许通过创新实验方法,利用细丝转动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测定引力的装置,第一个较为准确的测出了地球的质量。科技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知识的传播,基本实验探究技能的训练,让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与科学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只不过是科技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已。

(二)加强学校与科技馆的合作力度

学习应该充分重视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提高,加强馆校合作的力度,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途径,利用更多的先进科学资源来强化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比如,学校可以与当地科技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签订协议,将科技展览馆的学习纳入学生的必修课之中,充分发挥科技展览馆的效用。科技馆则需要认识到自身的科技教育职责,为学习教育积极提供先进资源,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与教育,与学校签订参观协议,以此来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丰富的科技学习机会。青少年通过利用丰富的科技资源进行学习,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思维,并且培养起发散思维方式。

(三)重视素质教育的融合

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在不断地变化和创新之中。科技馆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很好地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科技馆强调启发式的教育,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可采取展板展示、科技培训、科技夏令营、科普展览演示、放映科技电影、观众参与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科普教育,满足了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需求。科技馆教育除了进一步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外,更加注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让科普渗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其教育过程中参与者可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进行学习,观众可以培养通过反复观察,思索与研讨,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实践与认知相结合。对广大青少年来说,科普展览与学校教育,两者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核心素养服务,并且养成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是素质教育改革的良好突破点。

(四)积极开展科技制作实践

科技制作实验是促进青少年提高自身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科技馆教育需要有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配合。为了保证教育的最终结果,学校方面应该重视实践教育的开展,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符合青少年特征的科技项目。例如,学校方面可以构建科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设置和装备,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小机械加工、制陶、制作模型等。科技制作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创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学生因此能够感受到科技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愿意参与科技教育,这无疑会削弱科技教育落实的阻力,提升科技教育的实效性。

(五)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做中学”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科学、技术是实践性学科,强调学生通过亲历实验过程,动手探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设计新的技术手段以解决新的问题。这些过程皆要求教师将“做中学”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如在科学课程中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内容。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上主张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意物化,如运用3D打印技术将自己的创意设计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如运用一些开源程序进行编程,从而制作一些自动化控制产品,在这一些过程中都强调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即做中学,因此,科学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皆注重“做中学。”

结语

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对于青少年的素质培养高度的重视,针对青春期的理解也存在多样化的分析,其中最关键的还是青少年的心理、生理与历史、社会学等多方面。结合这些角度进行综合的分析,可以解释为青春期是一个改变转化的时期。因此就需要让孩子做好角色转化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倩,陈新兵,谢斌盛.基于高校实验室的中小学科技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35.

[2]兰世春,袁荣华,刘玲.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J].九江学院学报,2008,(5):122-123.

[3]郑坚.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1):187-188.

猜你喜欢
青少年
“You’re Just Bored”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